吉他师傅
UID444444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1969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8-5-18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既然未被和谐,那么我就更狠一些!)
从BEYOND乐队看到的香港问题
2008年初,南方遭遇雪灾,伴随着雪光而来的是发生在香港并迅速波及全球的香喷喷的艳照门事件。大半年后,受害人之一阿娇推出了一本叫《天使在人间》的书,想借此书来为自己多多少少地挣回些人气。而让人笑皱脸皮的是,此时刚刚混出些头的超女何洁,早在去年就推出了她的第二张专辑,叫《明明不是ANGEL》。里面的主打歌《明明不是ANGEL》,恰恰无心插柳并妙不可言地成为对阿娇出书澄清自己的讽刺。
这样歪打正着的预言还有很多,比如BEYOND的《不见不散》很适合成为512的赈灾曲,又比如今年是某一个事件的二十周年纪念日,而BEYOND的《抗战二十年》正好可以成为最佳的纪念歌曲。
很多人喜欢口舌不清地争论什么是摇滚,什么是艺术,如同一个个没有工作的小孩们扎堆在一起争论为什么大人不帮他们多买一些糖果。而那些整天高高在上、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乐器的人,却总是不会明白为什么在大白天里一个去**的农民就这样凭空地消失掉了。人与人之间似乎永远都有只能够用嘴巴去解决问题的惯性和激情,事情发生的开始与结束,往往都是在嘴巴或肚子之中,这也是现在似乎已经修炼成正果的音乐人窦唯说摇滚误国的原因之一。
我们需要摇滚来做些什么?我们本身缺少些什么?——这个问题向来在谈虎色变的国情里,是不需要被提出的。人民在这个特色国度里,只需要去记忆,并要去理解和奉行从上面印下来的规章制度,并用社会风气见缝插针地在法律字眼中如鱼得水。国情让人民拼命地去寻找门路,期望在自己的面子尚未过气之前来为自己谋求未来的最大利益,如同娇小的阿娇一样。
中国音乐的底线是周云蓬的《中国孩子》,除此之外,要不是那些让人看不懂的高深讽刺和政治暗喻,就是艺术家自己与乐迷们心知肚明的暗号。那些直接到直插心脏的国语音乐早就连同作者一起飞到国外去度蜜月了。
从内地望去,我们很少找到公开的摇滚声音,广大的乐迷们都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用国外的饼,来充自家的饥。那么,这个地方,真的就没有相对自由些的音乐吗?没有言论相对自由的地方吗?——当然有,它就是香港。
香港在1997年回归后,成为了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这就代表着是香港人治港,并且不抵制基本法的法律全部予以保留,这样的资本主义的原有的一切生活,50年不变。并保证香港除了外交和国防外,各个方面都拥有“高度自治”的权力。这样就直接导致了香港成为全国相对最自由的一个地方。也让它成为了每年全国唯一可以公开纪念1989年的那次事件的地方,甚至那些**功的练习者可以公开上街发传单来为自己的信仰作斗争。
当然,BEYOND身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地方,他们莫非就没有什么表示?如果他们是艺术家,或说是摇滚者的话,他们就应该好好利用这个特殊的政治因素,借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摇滚想法。那么BEYOND有没有这样的作品呢?——当然有,它们都是时代赤裸裸的产物,正确地站在那个时代去聆听它们,才是了解它们的唯一方式。
这两张赤裸裸的专辑,就是1997年发行的《请将手放开》与1998年发行的《惊喜》。
从黄家驹时代的《爸爸妈妈》,再到1995年的《困兽斗》,BEYOND都一直在通过音乐表明着香港在中国和国际中的实际地位。香港这个可悲的土地,自从在19世纪清政府战败后,就被分批割给了英国。香港同胞忍受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的英国统治。之后,在二战时日本接手统治了3年多。日本投降后,英国继续在香港插旗,而中国的国共内战却在此时开打,打日本人时已经被战争打溃了军心的**军队根本就无力再抽派兵力去解放香港。待到1949年时,刚刚成立新政府的中国**因为自己政权未稳定,故急冲冲地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中方无意收回香港主权,也不干预国民政府军民在香港的一切活动,借以来换取英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
在《请将手放开》这张专辑里,BEYOND只是小打小闹,借以来试探一下香港歌迷对他们的反映。这张专辑里,只有两首歌曲,是提到香港问题的。一首是混乱的《大时代》,BEYOND说出了香港回归后,港人们将会经历到的麻木、抑郁的生活,虽然似乎仍然是主宰,但却避免不了沉默的命运。从此之后,港人只能在商业和娱乐中玩乐至死。而《请将手放开》这首歌,则明明白白地把话说清楚了:曲中的“你”,代表的是中国;而“我”,则代表着香港。BEYOND把香港比喻成一个烧开的沸腾的水煲,在沸腾的极限(香港是四小龙之一)被中国提了起来。然后就逃脱不了冷却的命运。阿PAUL在曲中唱到:“请将手放开,不要回来,不想更改,遥远的将来!我独自喝彩!”,这种对于独立的希翼,如今随着香港的回归已经化为灰烬。于是,香港的命运在无可避免的回归中,开始更改。
BEYOND迎来了1997年7月1日,通过了《请将手放开》这张专辑,他们获得了一些独立的赞赏。在《请将手放开》这张专辑中,他们加入了时下流行的电子技术,给整张专辑加强了时代感,这些电子技术,无可避免地让他们的专辑走向迷幻的道路。
到了1998年,BEYOND无论是从思想或是从电子音乐的研究中都走向了成熟,这时,他们才开始认真地探讨一下悬隔一个世纪之久的香港问题。
如果说上一张专辑《请将手放开》只是一个近似热身的桥梁,那么,随之而来的《惊喜》就将是完全把问题的心脏给刨开的双手。一支乐队怎么可以绝望成这样?这张专辑的主打歌《惊喜》,完全就是一个垂死的人在死亡边缘面对未来的麻木一瞥。BEYOND用“惊喜”来形容“回归”,香港才回归了一年多,心境就变成了这样悲观绝望。如同当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而跟**谈判,**坚决表明中国一定要收回香港后,香港直接产生的楼价、股票以及港元汇价暴跌危机。BEYOND在等待中彻底失望掉,开始产生悲观厌世的心态。BEYOND开始不相信未来,这种心态直到下张专辑《不见不散》的诞生后才得以平静下来。
《惊喜》,整张专辑,除了一首纯音乐与一首据说是献给黄家驹的歌曲外(也许还应该加上一首《缓慢》?),全部都是对于香港回归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这些歌曲中的第一人称“我”,全部代表着香港;而第二人称“你”,则代表着中国大陆;最后第三人称“他”,自然代表着英国。从《雾》开始,BEYOND用迷幻的音色来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印象派的场景,借以来衬托出中国在香港人心目中的位置其实都是模糊不清的印象,都是年代久远的发黄相片,BEYOND用《雾》来形容这种一知半解的现象,BEYOND指出了香港人回归后,如同生活在雾里一样,看不清一切,不了解把自己收入怀中的母亲的内心,看不清楚这位母亲的面容,因为,在近来1个多世纪里,香港人甚至没有与这个母亲产生过任何亲密的接触。子与母都缺乏相互认识。BEYOND在《雾》里直接向中国大陆发问:“你爱过我么?怎么不答我?难道你还需要揣摩?可否走近我?还是我们隔着奈何,无力度过?”这种不清不楚的情况,甚至连仇恨都没有产生的原因。——可见,这种连仇恨都不知从何而起的彼此间极度缺乏了解的事实,已经达到了如何空前的程度。
在《深》中,BEYOND开始进一步探讨这种双方间缺乏了解的原因是什么。仍然是印象派的飘忽的背景乐,这种飘来飘去不确定的感觉,如同面对着天气一样让人难以探测。歌曲里说,双方的第一基础交流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第二,也就是最重要的是大陆政府那颗善变的面容与心。
《无事无事》是一首翻旧账的歌曲,这个旧账就是1989年发生在北京的**事件。BEYOND在歌中质问大陆政府:“为什么,你说你无事无事?”这个事件极度敏感,所以在此不探讨下去了。
《我记得》,这首旋律音阶跳跃得很大的歌,说的是中国**在取得政权后出尔反尔的行为。BEYOND在曲中还表示了香港是被中国政府给贩卖掉的。而之后却没有一句像样的交代与抱歉。甚至是香港回归的时候也没有。BEYOND认为,当年革命时坦荡荡的**,如今已经完全变质。这种心态在《回家》中得到了明确的升华,BEYOND说香港被卖的事实,这种愤慨,在一点点失踪。香港无法向任何一方讨债,因为香港就是一个牺牲品。但BEYOND一方面希望中国大陆认真面对这个伤疤,不要掩盖事实。另一方面,却认为香港会走向下滑,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
最后,在这张专辑里,最直接,最明白的歌曲诞生了,它就是《管我》。BEYOND还怕因为语言问题而无法更清晰地表达给大陆同胞们听,所以更是弄了个国语版。在歌中,BEYOND把香港人想独立的心态表露至完美,这种心态也是从《爸爸妈妈》里延续下来的更直接、更清晰的态度。阿PAUL在曲中唱到:“这个小小地方你(中国)说属你他(英国)又说属他,但你们别把我当成傻瓜!”这首歌是BEYOND所有关于香港问题的最直接的歌曲。
专辑到此,全部尘埃落定,BEYOND出了两张好专辑,虽然前一张专辑更注重个人感觉,但仍然避免不了,它们都会成为那个年代的证据。
掐指算来,香港已经回归了12个年头了,那么,香港人还剩下38年的时间,去享受这个地方,以及能够自由地因反对23条立法而举行群体合法**。
留给香港人的时间不多了,那么,留给我们的时间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