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歌者
UID183350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60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5-8-11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近研究瑜伽师地论,本来是讲学习“佛”的17个次第,
但该论对学习乐器,有很深的感触
1、五识身相应地,对应的开始用眼耳鼻舌身的各种“觉”去认识声音;感觉琴弦;
2、意地,对应开始有自己的感觉,对乐曲的感觉;
3、有寻有伺地,即是一边用心去“寻找”自己想要的感觉,但有时候做不到,需要用心“伺候”手指;
4、无寻唯伺地,即,心中的感觉已经了然于胸,只需要用心去“纠正”、“伺候”动作,以达到自己要的感觉(音色、速度、触弦等。。。);
5、无寻无伺地,即,脱离了技巧的束缚,达到“完美”境界;比如我们大人走路的境界(是不是根本就不要想如何走?先动哪个脚,如何平衡。而对于孩童来说,可能需要经过前面的几个次第);
再往后,就是如何突破自己的“心”能达到的极限了,如果不参透这一点,就永远不能突破。只能在“技工”的范畴里面。
6、三摩寺多地,翻译成中文就是“定”的境界;
7、非三摩寺多地,非定;连定这个深层次的“心识”都不需要了;
8、有心地;
9、无心地;
到达无心地后,已经没有不能了,也没有不可能的事情了;
再完后,是讲声闻、讲如何把自己的东西变成大家的东西,最后成就菩萨地。也扯得太远了。
希望同学们去研究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