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大师
UID22278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10475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3-1-24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04-5-18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碟评]维瓦尔蒂《四季》
●评论:
Nigel Kennedy(坎尼迪)是英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以其特立独行的“朋克”风格以及鲜明的个性享誉古典乐坛。1997年EMI公司发行了由坎尼迪担任独奏,英国室内乐团担任协奏的《维瓦尔蒂 四季》。要知道在当时《四季》的优秀版本已经相当之多,要将如此普及的作品演奏出特色来绝非易事,但是坎尼迪非但让自己的《四季》变得个性十足,而且还创出了100万张的销售奇迹,这个纪录甚至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可见这张唱片的非同凡响之处。坎尼迪赋予了维瓦尔蒂这部传统巴洛克作品以全新的内涵,夸张的造型、犀利而强烈的音色、高超而华丽的技巧,甚至在演奏中加入了“朋克”风格,都让这个版本的《四季》显得特别与众不同。我们特别选择其中的《春》和《夏》两个篇章,大家可以把它与自己手上已有的《四季》进行对比,一定会发掘EMI坎尼迪版的独到一面。
●品评
演绎指数 ★★★★
录音指数 ★★★★
收藏指数 ★★★★
四季
韦瓦尔第的“四季”其实是每首各三个乐章的四首小提琴协奏曲,每首各分别代表一年的四个季节。这四首协奏曲来自韦瓦尔第一组十二首的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竞赛”(The Trial Between Harmony)。
四季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古典音乐乐曲。在18世纪韦瓦尔第在世的那个时代这四首协奏曲在威尼斯已经很受欢迎了。但后来逐渐被人遗忘,直到四十多年前才被重新发掘出来,现在和它们新作时一样是人们最喜欢的乐曲。
;这四首协奏曲除了能够表现每个季节的特色,四首都旋律优美外,各自都有其特点。“春”声音清澈,小提琴欢快地拉出如鸟叫的声音。“夏”充满炎热、令人懒怠的感觉, 就象人闲逛在威尼斯幽雅的庭院,周围昆虫嗡嗡作响,突然暴雨倾盘而下。“秋”使你感觉到片片树叶落下的情景。“冬”使你冻得牙齿直响。
四季的受欢迎程度也可以从唱片发行情况来看。四季录音版本超过100种,而且现在还不断增加。其中不少是销量很的:肯尼迪(Nigel Kennedy)的EMI版本销量100万,慕特(Anne-Sophie Mutter)的DG版本达75万。
DG公司推出的这张唱片,可谓是热点与热点的组合。在巴洛克音乐里,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知名度不亚于浪漫派作品中的老柴第一钢琴协奏曲。其实,这部作品旋律的流行程度已远超过后者,据一份统计称,全世界所有唱片公司录制的所有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各种版本累计,发行最多,销量最大的,就是这首《四季》。而在当今乐坛上,技艺与形象俱佳,最能够引得乐迷为之狂热的小提琴演奏家,则非穆特莫属。
当年维瓦尔第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就是以拓展音乐本身的表现力为目的,因而冠以《和声与创新试验》为总名。维瓦尔第身后,光我们现在能够听到的这首作品录音版本就超过了100种,可见《四季》的诠释空间确实如作者所期待的一般。虽然版本众多,乐迷们还是不断期待着新演绎的出现,因为从这首作品的演奏中,最能分辨出音乐家的个性和特长。联想到维瓦尔第一生的创作几乎都是在一所女孤儿院里完成的事实,看来唱片公司让当红的女小提琴家演奏这部作品,似乎并非没有道理。
作为“音乐皇帝”卡拉扬一手提携起来的小提琴家,穆特成名后一直享有着明星式的荣誉,从她几次访华演出时的受欢迎程度里,也不难看出中国乐迷对她的痴狂。不过,穆特演奏时对力度的把握和对情感的控制,也经常受到人们的诟病。可以看出,在这张唱片里,她似乎着力改变着这种形象,穆特向人们强调了一名女性对于季节变更的细腻感受,并且突出了作品富有色彩感的一面。在唱片说明里,还附有穆特与一位画家的对话,从中更可以理解她诠释作品时捕捉到的那种变幻、斑斓气息。除独奏外,穆特还当仁不让地当上了指挥,从而使独奏小提琴的比重绝对提高,可惜,她那挥之不去的“霸气”,还是自然不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尽管穆特在尝试改变,但我们并没有从演奏中听到一个更加充实而丰满的形象。她对细节的追求与之后的敞亮对比起来,还不免给人以造作的感觉,而她使用的一些现代化处理手段,也似乎有步小提琴怪杰肯尼迪后尘之虞。但不论如何,《四季》与穆特这两大热点的结合,还是给步入新前年的古典乐坛带来很多话题,听惯了马里纳版的丰润秀美和阿卡多版亮丽音色的听众,不妨找来穆特这张新唱片,品味一下女性眼中的《四季》。
转自 雅燃伊甸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