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朋友都问民谣中的离调和弦的问题, 其实这样的概念说白了就是"次属和弦"的应用问题.
我们先来了解 "属和弦" 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大三和弦再加上一个小三度就是属七和弦,往上加还有属九,属十一…等等,这些都是”属和弦”,所以千万別认为只有”X7”才是属和弦哦!!
以下我们都用C调来解释:
C大调的顺阶和弦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 就是C Dm Em F G Am Bdim,
然而在三和弦中我们还看不出它的特性, 用七和弦来看的话如下:
Cmaj7 Dm7 Em7 Fmaj7 G7 Am7 Bm7(b5)
在这里,我们发现只有"五级"是属和弦的形式, 也就是G7,
属和弦有个特性,就是会很自然得导入"主和弦", 也就是C.
这里面我们就牵扯到导音的性质,
所谓"导音"
我们可以很简单地认定它就是比主音低半音的音,
以C(Do)这个”主音”(这样说当然是说C调啦!!)来讲,
导音就是"B(Si)",
在C调的调性七和弦中,
Cmaj7 Em7 G7 Bm7(b5)都有使用到导音,
其中又以G7的情形最为明显,
不代表其他和弦的导音”不能用”哦!!
接下来我们来看小调,
我们先用A小调的音阶来看会比较清楚,
La Si Do Re Mi Fa So La,
这里面的”So”这个音并不具有导音的功能,
所以对自然小调音阶来说,这样并不"完美",
于是我们为了给他一个导音,
我们就把So提高半音,
变成” La Si Do Re Mi Fa So# La”
这就是所谓的"和声小调音阶(Harmonic minor scale)"
这样修改之后,
我们发现了自然小调的五级七和弦(Em7)就变成了属七和弦(E7),
这样也更具有"导回主音"的功效.
以上我们认识了属和弦的性质,不管大小调,属和弦都是一样的,对自然小调音阶來说,五级的确是Em7小七和弦,但是由于它不具有导音性质,所以我们往往会修正成属和弦的.
终于认识完了属和弦的特性,
接下来,
我们把C大调中各级的属和弦找出来:
C→G7
Dm→A7
Em→B7
F→C7
G→D7
Am→E7
Bdim→(我很可怜...我没有属和弦...)
如果我们把一个很常用的进行
| C | Am | Dm | G7 | 改成如下的进行:
| C | A7 | Dm | G7 | (也就是把Dm前面的Am去掉换成Dm的次属和弦A7, 强调Dm,听觉上倾向与下面的Dm和弦)
我们可以这样写:
|Ⅰ |Ⅴ7/Ⅱm | Ⅱm | Ⅴ7 |
其中Ⅴ7/Ⅱm意思是「原本二级和弦的五级和弦」
如果是改成:
| C | Am | D7 | G7 | (D7也就G的五级和弦)
我们可以这样写:
|Ⅰ |Ⅵm | Ⅴ7/Ⅴ | Ⅴ7 |
其中Ⅴ7/Ⅴ的意思一样是「原本五级和弦的五级和弦」,
以上的概念,就是所谓"次属和弦(Secondary Dominant)"的概念了,
如果修改以后的属和弦有回到主和弦,会有一种"获得解決"的感觉,这种我们称为"一般功能属和弦",
如果是"不能获得解決"的,我們称为"非一般功能属和弦",
这样会给观众一种"不断在期待”的感觉,
相信很多朋友对五度圈都有使用上的疑问,
五度圈背过的话,
在这里也可以有运用的空间,
个人是觉得Ⅴ->Ⅰ的进行(甚至是Ⅱ->Ⅴ->Ⅰ的进行)多练习,
比较容易成为习惯性.
以下面一个非常常用的进行来说: 下面的变化就有改成Ⅱ->Ⅴ->Ⅰ替代的应用
| C | G | Am | Em | F | C | Dm | G |
我们可以改成:
| C | E7 | Am7 | Gm7 C7 | F G | E7 A7 | D7 | G7 |
可以看看其中次属和弦运用的情形和得到的效果.
另外常见A小调的进行:
| Dm | G7 | Cmaj7 | Fmaj7 | Bm7(b5) | E7 | Am | A7 |
或是
| Am | E7 | G7 | D7 | Fmaj7 | C | Dm7 | E7 |
都可以变成属和弦运用及次属和弦运用的范例.
只是既然是小调,
要记得把Am当成Ⅰm来看会比较合理哦!!
另外来加点菜,
一般我们的属和弦可以有几种替代方式,
如”降二代五”:
G7可用Db7(C的降二级和弦)来代替,
以及”减七代五”:
G7可用Bdim7(C调顺阶中的减七和弦)来代替,
而这里我们用半减和弦(half-diminished):Bm7(b5)会比较顺耳.
在次属和弦中,
我们也能使用这一招,
"属和弦" 不是只有属七和弦,
综合以上,
把刚刚的| C | Am| Dm| G7 | 进行的两招综合我们可以变成:
| C | A7 | D7 | G7 | 来看,
如果我们改成:
| C | Eb7 | Gbdim7 | G13 |
您能不能解释呢???
[ 本帖最后由 摇滚心 于 2009-10-25 00:2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