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79|回复: 2

[古典吉他教学] 泰雷家《泪》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9 12: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泰雷家《泪》分析 (一)
                                                                                                                            宿州木子吉他

<>是浪漫时期西班牙著名吉他作曲家兼演奏家泰雷家的一首小品.下面做简要分析.
1.      该曲为ABA三段曲式,其中A段为E大调,B段为E小调,最后再现A.

2.      A段由各4小节的2个乐句组成,E大调.第一句的和声进行为I V7 I V7, 第一小节到第二小节要把渐强做出来,第二小节内要渐弱;2小节的力度变化与前2小节相似,但可在音色上进行对比.第二句的和声进行为IV III6  II6 I46 VII/V V7 I, 第一小节到第二小节的第一拍渐弱,第二小节的后2拍渐强接最后2小节渐弱结束该段.主题开始呈示时,可以演奏得平淡些,A段反复时可加上适度的揉弦。该段犹如一首朴素的民歌,在如歌的行板下带着些淡淡的感伤.



http://blog.sina.com.cn/jitali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2: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泰雷家《泪》分析

吉他中国抖音
继续
                   泰雷家《泪》分析(二)

3.      B段同样由各4小节的2个乐句组成,E小调.作曲家为了取得对比的效果,在这里将音乐转为E小调,音乐的色彩也变得幽暗. 第一句的和声进行为I  V7  I  I  IV  II  V,注意第一小节第二个音C要稍微强调,第二小节要做出渐弱,第三小节渐弱的双音进行,要注意两声部的平衡,不要过度强调上声部,第四小节要在保证上下声部清晰的基础上表达出中声部的波动,.第二句的和声进行为I  IV  I46  II6  V7  I,第一到第二小节随着上声部旋律的起伏由渐强到渐弱,第三到第四小节是一个I46  II6  V7  I的复式终止,根据和声的张力变化,渐强后渐弱结束该段.转为E小调的该段的旋律与和声的起伏引起了情绪剧烈的波动,演奏时速度适度变快,痛苦和压抑通过旋律的起伏和声张力的变化再加上演奏者较大幅度的揉弦表现了出来.

4.      乐曲最后再现A段,但由于是结束段,要有更强的收束感,因此不能照搬第一段的演奏,建议不要揉弦,力度的变化要小些,在要结束时可以更慢更弱些,在若隐若现中结束全曲.

更多分析请访问我的吉他博客
[/url][url=http://blog.sina.com.cn/jitali]http://blog.sina.com.cn/jitali

[ 本帖最后由 宿州木子吉他 于 2009-11-9 12:38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9 23: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我听norbert kraft的录音 感觉他的泪更平淡一点 起伏对比不大 但音的衔接却很好特别是b段 几个跳把几乎听不出来 这样好像更耐听 而起伏最好表现在现场中 这样更有表现力一点 分析这个东西也是见仁见智 大方向不变 但每个人又有不同的东西 甚至相反 我的老师跟我说第一段是少女抽泣 第二段是少女发脾气了 这样就好理解多了 但我觉得最难的还是乐句上的不夸张 我听罗素的录音总觉得他的音色对比 坚强减弱都能表现出来 但又不矫情不夸张 这点对业余或一些演奏家来说都是很难做到的 但一旦掌握了 演奏就会变得高级而耐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2 06:52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