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5|回复: 18

感受杨雪霏音乐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30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受杨雪霏音乐会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为了能够去看杨雪霏的音乐会,前一天晚上熬到2点将论文搞定,一早出发去上海,很顺利地在达民琴行买到门票,RMB120。楼下稍靠后偏中。
音乐会的选址还是在艺海剧院,和上次罗素的一样,我个人感觉音响效果不是很好。音乐会开始前,发现后排和楼上几乎都坐满了人,而靠前的坐位却寥寥无几,我便第一个溜到了前面,结果楼上和后面的纷纷涌来,我才发现自己不够黑,没坐到前两排去。我顺便注意了一下周边的人,发现有好多左手留指甲或右手没留指甲。
音乐会开始前的两分钟大家静静屏注呼吸,等待MM的出场,杨雪霏出来了,一袭露肩黑裙,衬得愈显白皙的肤色,可能是英国的日照较少吧。人愈发漂亮了,也更有女人味,和手中那把带手枕的Smallman2003,果然名琴美女,颇显大家之气。
音乐会开始的第一曲是Asturias,一开始杨好像没有进入状态,不过总体感觉非常好,Smallman的音色很棒,感觉杨在自由、洒脱、飞扬和激情之中更透出一种平衡与理性,更显协调的美感与大师风范。另外杨的台风也很好,很自然,不象李洁MM,木木的,村治MM,太容易激动,让人担心她的琴一不小心掉在地上。照理Smallman的琴音量应该不错,但场地的音响效果确实表现一般。
接下来杨MM介绍说今晚的节目顺序会有一点调整,即把下半场的W.Walton的5 首小品先行演奏,这首曲子以前好象在网上听过,技巧奇难,不过杨MM却是举重若轻。感觉杨MM的讲话的声音有些低沉,可能是英语讲多了的缘故
接下是Dyens的乡愁曲三号和Albaniz的Malloca和Sevilla,整场音乐会Albaniz的作品占了三部,象是他的专场。感觉在乡愁曲三号中有个小小的闷音,不过我非常欣赏杨MM的Sevilla,显得既纤细温婉,有火热煽情,让人激动。
此次音乐会不象大卫那一次,听到诸多咳嗽声此起彼伏,可能是国民身体素质有所增强。下半场一开始是斯卡拉提的奏鸣曲,曲调庄重典雅;接下来是Domeniconi为杨作的‘易经’,听杨说本来多要作64首的,结果作了7首,杨演奏了5首,除了第二曲有些怪之外,总体感觉还是有一些中国风味,乐曲的开头和科庸巴巴开头有些相似。
最后一曲是Ginastera的奏鸣曲,正如杨MM讲的一样,是不能期望听到优美的旋律的那一种。曲调显得非常现代,其中技巧繁复纷杂,充满了各种见所未见的技巧,如扫琴桥到弦轴部分的琴弦,弹奏19品以上的高音,敲击除吉他背板之外的任何地方等(故杨在此换了另一把白松面板的琴以应对此举)。听杨MM讲,这是作曲家意图开辟新的声音,当然这首充满炫技并长达13分钟的曲子充分表达了杨MM琴魔般的技巧。
最后加演的两首曲子居然都在意料之中,一首彝族舞曲,和CD版本有些差别,第一次看见实况演绎,有些特别;最后一首是Dyens的皮革探戈,是我非常喜欢的曲子,杨弹的飞快,不过觉得动感不够强烈。



发表于 2004-5-30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谢谢saka 的好文。又使我们身临其境了。
发表于 2004-5-30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没有上演恰空?
发表于 2004-5-30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以下是引用saka在2004-05-30 17:30:59的发言:

接下来是Domeniconi为杨作的‘易经’,听杨说本来多要作64首的,结果作了7首,杨演奏了5首,除了第二曲有些怪之外,总体感觉还是有一些中国风味,乐曲的开头和科庸巴巴开头有些相似。

天~~一首易经真的要做64首的话,那真的就是和64挂一样了.不过64首按易经64挂来说就有64个故事啊.看来Domeniconi先生对中国的易很有兴趣.可惜没时间去听,真想听Domeniconi对易经的了解而做的曲.
发表于 2004-5-30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看到的那段采访:
杨:都说“学琴的孩子没有童年”,这是很普遍的,尤其是最后上到音乐学院的尖子。但现在看来,我并不后悔,反而很感激我父母当时让我学琴。我们的确在文化学习方面疏忽了很多,就拿我来说,我的数学几乎一塌糊涂,一个简单的算式都算不来。因为从音乐附中到音乐学院的课程,根本就没有数学。而且我们的交际圈子也很窄,都是和搞音乐的人在一起,眼界学识不免受到限制。去年在和德国的一位作曲家合作时,他向我探讨一些易经方面的哲学理解,想把这些东方哲学元素融入音乐的精髓里,但我对这方面一无所知。我觉得很遗憾,今后很有必要在文化素养上恶补一场。
Domeniconi是意大利的,是不是采访者搞错的?
发表于 2004-5-30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易经简单的理解不是太难,最常用的按算命的挂来说也很容易知道.一个挂像就是一个历史故事.如对故事的意义能了解的话.也是很有趣的事.
发表于 2004-5-30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8错````8错```非常8错|!
发表于 2004-5-30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yrx在2004-05-30 19:50:36的发言:
其实易经简单的理解不是太难,最常用的按算命的挂来说也很容易知道.一个挂像就是一个历史故事.如对故事的意义能了解的话.也是很有趣的事.

发表于 2004-5-31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有浓郁的中国音乐味道,咳,中国的作曲家亚
发表于 2004-5-31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wangjianguo在2004-05-30 19:45:57的发言:

刚才看到的那段采访:
杨:都说“学琴的孩子没有童年”,这是很普遍的,尤其是最后上到音乐学院的尖子。但现在看来,我并不后悔,反而很感激我父母当时让我学琴。我们的确在文化学习方面疏忽了很多,就拿我来说,我的数学几乎一塌糊涂,一个简单的算式都算不来。因为从音乐附中到音乐学院的课程,根本就没有数学。而且我们的交际圈子也很窄,都是和搞音乐的人在一起,眼界学识不免受到限制。去年在和德国的一位作曲家合作时,他向我探讨一些易经方面的哲学理解,想把这些东方哲学元素融入音乐的精髓里,但我对这方面一无所知。我觉得很遗憾,今后很有必要在文化素养上恶补一场。
Domeniconi是意大利的,是不是采访者搞错的?

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都要补!!!!!!!
发表于 2004-5-31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她的马洛卡最失败,实在是太失败了,错音一大堆,平淡而无激情,记得最后连掌声都没有。总体说来,上半场很失败,除了最后的塞维利亚。下半场很成功。特别是多明尼康妮献给她的易经。这个曲子太有价值了。首先他是多明尼康妮的作品,其次它是献给杨雪菲的,最重要的,它是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当她把易经演奏完之后,我暗暗感叹不虚此行阿。最后的加演也很不错,彝族舞曲既有激情而且不失细腻,得养斯的探戈也还算可以。
发表于 2004-5-31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表达上比以前内敛。Sevilla的开头我觉得有点赶。总的来说,非常好!音响效果我感觉不来,可能是我在第一排的缘故。可以这样近距离看雪菲弹琴,太爽!
发表于 2004-5-31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这场音乐会擦奸而过.本来可以去伤害的, 遗憾.
发表于 2004-5-31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去了伤害就完了,伤害就捣没了能听音乐会的幸福啊,杨雪霏为啥不来广州开,呵呵,或者在全国巡演
发表于 2004-5-31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赫, 学非应该到北京来的...北京是她的家乡啊.....出国后第一次回国办正式演奏会....
发表于 2004-5-31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宣传上写着:艺术指导:谈病弱。好像是上阴很有名的音乐老师吧,早退休了,吉他所有的演出都拉上他的,都做艺术知道,不知道这次如何指导学费的。
发表于 2004-5-31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不去听,在家陪几个业余器乐爱好者练重奏,现在看来不去还是不遗憾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yrx在2004-05-30 19:36:27的发言:


天~~一首易经真的要做64首的话,那真的就是和64挂一样了.不过64首按易经64挂来说就有64个故事啊.看来Domeniconi先生对中国的易很有兴趣.可惜没时间去听,真想听Domeniconi对易经的了解而做的曲.
我觉得Domeniconi的易经在整体上听来还是还是很有中国风味,看来老多真的对东方文化了解颇深,否则将会象老柴的胡桃夹子中一样不伦不类!
发表于 2004-6-24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好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13 18:37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