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之神
UID25486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81121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3-2-15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今天中午半睡半醒之间听了U2的“when i look at the world”,跟平时上班听有完全不同的感觉。乃悟到听音乐并不是有个耳朵就可以“听”了,还需要别的条件去达到“感受”和“共鸣”。
歌曲分为音乐和歌词两部分,听歌词需要的是理智,起码要把他想说的意思和事物搞清楚,而过度的清醒和理智,正是感受音乐最大的障碍。举个极端例子,你在办公室听一首极为高雅脱俗的歌曲,你的业务经理或者办公室主任不时来到你的办公室巡查,那么你的大脑为了保持工作状态下的清醒,使你完全没有心境去感受这首歌曲的高雅和美妙。
就算不在工作状态,在平常的家居休闲时间里,为了保持正常生活的清醒,我们的头脑也完全不在一种听音乐的合适状态里。对于没有歌词的纯音乐来说,更是这样。试问曲调和音符是对大脑的哪一部分发挥了作用,使你感动落泪?答案并不是人的“理智”,如果凭理智去欣赏,你得到的印象只能是“这是XXX节奏,这是高音,这是低音,这是SOLO”等等这些完全不能感动人的内容,好像在解数学题。音乐对人施加的作用,使人愉快、激昂或者悲伤,必定是抛开理性思考也可以做到,甚至更方便做到的。
所以人暂时失去了理智,处在一种完全情绪化的状态下更容易感受某种音乐,在半睡半醒的时候,因为理智受到抑制,也有这样类似的功用。
再极端的例子,比如某些艺术家专门服用某些致幻药物之后再开始创作音乐或者绘画,这些药物的作用,无非也是抑制人脑中理智或者理性思考的功能,而使那些情绪化的、富于想象力的部分活跃起来。
愿闻高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