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44|回复: 26

[推荐]古典音樂欣賞者特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30 1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古典音樂欣賞者特質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古典音樂欣賞者特質
也許很多人認為古典樂迷們之所以欣賞古典音樂,完全是各人的喜好罷了,和欣賞流行音樂沒有兩樣,或者他們以為古典音樂欣賞者食古不化,把流行音樂當成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協和的。甚至有人把古典樂欣賞者說成勢利的,認為我們只是用欣賞古典音樂來表達身份。這些說法完全誤會了古典樂欣賞者的想法。許多古典樂迷其實比一般人的想法還來得開放和前衛,對各類現代思潮的接受力也較高。古典音樂欣賞者常常是最不在乎傳統和別人想法的,不是一般人認為的老古板。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首貝多芬和一首流行歌曲,我們就會發現,貝多芬音樂裡所使用不協和音的機率其實比流行歌曲中多得太多了。相對於一首古典樂曲,流行音樂反而顯得保守而缺乏變化,猶如一篇光看第一頁就知道全部情節的小說。

最受古典音樂欣賞者敬重的作曲家,絕大多數是當代最大膽前衛的作曲家,如莫扎特,貝多芬,蕭邦,華格納和德布西等人。即使是一般公認的保守派如巴哈,他所使用的和聲在當代也是極為大膽的。相對的,缺乏新意的作曲家的作品就很少流傳下來。

古典音樂欣賞者對音樂的要求到底是什麼呢?又為什麼那麼多古典樂迷會對流行音樂大肆批評呢?這個現象可以由音樂欣賞者對音樂各要素的注重的比例得知。音樂要素分為三方面:旋律要素,節奏要素和和聲要素,其中節奏要素又可細分為節拍和樂句。古典音樂欣賞者之所以偏好古典音樂絕非偶然。

一般人欣賞音樂的方式是欣賞音樂中的旋律要素。流行音樂欣賞者大多屬於這種類型。他們注重音樂是否有流暢悅耳的旋律,因此貝多芬和巴哈等非旋律性的作曲家對他們來說是艱深難懂的。旋律要素的欣賞者經常需要跟音樂一起哼唱,或訴諸歌詞等非音樂性的東西,因為他們只有這樣才會被音樂感動。相對的,許多古典音樂欣賞者寧可欣賞他們聽不懂的外文音樂,以防止歌詞左右他們欣賞音樂本身的樂趣。

節奏要訴的欣賞者分成節拍的注重和樂句的注重。許多搖滾樂和重金屬樂曲的欣賞者就是節拍欣賞者,因為搖滾樂強調低音和打擊樂的節拍效果。許多古典樂欣賞者也是節拍取向的,但是他們注重的是節拍的複雜變化,而不是搖滾樂中過於規律的節奏。

樂句取向的欣賞者較旋律傾向和節拍傾向的欣賞者為少,但卻佔古典音樂迷的一大部份。他們是所有音樂欣賞者中最知性的,注重音樂中動機的發展,變化和組織。一段樂句或音樂素材無數的變化讓他們有如看萬花筒般地興奮。缺乏發展性的流行音樂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因為流行音樂的結構太過鬆散而簡單。他們喜歡結構緊密而複雜的音樂,如貝多芬和布拉姆斯,對二十世紀的古典樂曲也頗能接受。

和聲取向的音樂欣賞者是所有欣賞者裡最稀少的,但在古典樂迷中也十分常見。和聲聽覺並非每個人都有,因為欣賞者必須有同時聽數個聲部的能力,但是如果一個人養成了和聲聽覺,音樂就會出現某種令人瘋狂的感動力。這類欣賞者注重和聲和音色的變化,因此和聲複雜多變的音樂是他們的偏好。他們有可能喜歡巴哈,蕭邦,華格納,德布西,或馬勒的音樂,因為他們作品裡的和聲發展極富特色。和聲取向的欣賞者對二十世紀古典音樂和不協和音的接受力是所有欣賞者中最高的,也有許多人熱愛史特拉汶斯基和巴爾托克等人的音樂。和聲保守又大同小異的流行音樂對他們來說自然是無聊透頂。

古典樂迷因為多半屬於樂句或和聲傾向,因此會感到流行音樂似乎完全沒有內容。流行音樂的"保守性",而非"前衛性",才是許多古典樂迷不喜歡流行音樂的主因。


发表于 2004-7-2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有道理!
发表于 2004-7-2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极不同意. 看来作者不了解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审美标准并不和古典一样. 是两个门类. 流行音乐讲的是律动和感觉, 音乐学院的教授未必具有这种感觉, 也未必能把流行音乐作好.
发表于 2004-7-2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流行音乐比较情绪化
发表于 2004-7-2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对流行音乐的误解, 才会有所谓的"通俗音乐"和"严肃音乐"这种低级的说法.
发表于 2004-7-2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真话 , 我从听流行音乐到弹古典吉他 , 从弹古典吉他到听古典音乐 , 听古典音乐后真的觉得流行音乐很幼稚 , 那些在流行榜前列的我都觉得很无聊 , 别说我无静心听 , 我真是越听越烦了 , 我的邻居常听流行曲 , 把我烦死了 ,高洁的音乐能陶冶性情 , 凡俗的音乐很难提高人格 , 就如书法与涂鸦
发表于 2004-7-2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哈哈在2004-07-02 13:30:37的发言:

极不同意. 看来作者不了解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审美标准并不和古典一样. 是两个门类. 流行音乐讲的是律动和感觉, 音乐学院的教授未必具有这种感觉, 也未必能把流行音乐作好.
理由好像不太充分。古典音乐就没有律动和感觉了吗?
发表于 2004-7-2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赫...那就没有必要再说了.街上那些所谓的流行歌曲并不代表流行音乐, 既然我们弹古典弹西方的, 为什么说流行音乐就说中国的??还是把眼界开阔一些吧. 静下心来研究研究流行音乐, 就会发现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你不喜欢它不要紧, 但不能诋毁它.
发表于 2004-7-3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哈哈在2004-07-02 19:45:41的发言:

赫赫...那就没有必要再说了.
街上那些所谓的流行歌曲并不代表流行音乐, 既然我们弹古典弹西方的, 为什么说流行音乐就说中国的??
还是把眼界开阔一些吧. 静下心来研究研究流行音乐, 就会发现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你不喜欢它不要紧, 但不能诋毁它.
只是想请教哈兄 :)
我想楼主所说的就是街上的流行歌曲吧.
pop music的定义应该是什么呢?
发表于 2004-7-3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见解是正确的。但是,提一个建议哦。下次发贴的时候别用繁体字了。看着别扭。
发表于 2004-7-6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说的和我感觉的是一模一样,当然我不能下定论他是不是正确的还有阿,我觉得吧,不要混淆古典吉他和古典音乐
发表于 2004-7-6 0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哈哈在2004-07-02 19:45:41的发言:

赫赫...那就没有必要再说了.
街上那些所谓的流行歌曲并不代表流行音乐, 既然我们弹古典弹西方的, 为什么说流行音乐就说中国的??
还是把眼界开阔一些吧. 静下心来研究研究流行音乐, 就会发现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你不喜欢它不要紧, 但不能诋毁它.

同感,我认为流行音乐不同于流行歌曲。西方的流行音乐是经过100年发展过来的,其中不乏糟粕,可是经典的都流传至今。郑严益就曾认为搞古典的小提琴大师总是有音拉不准(海菲茨除外)的情况,可是玩爵士的大师却从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7-6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7-6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当然没有必要讨论, 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讨论, 本身就是无知的表现.
发表于 2004-7-7 0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论
 楼主| 发表于 2004-7-7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哈哈在2004-07-06 10:31:48的发言:
这个话题当然没有必要讨论, 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讨论, 本身就是无知的表现.

本篇文章的内容并不是要去讨论什么,如题所述,只是想让各位在欣赏古典音乐时能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和态度,其中对其他音乐形式的引用是为了更好的对音乐的定位加以区别,并非讨论。
同时认为,这两种形式的音乐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所谓正统的“流行音乐”(请允许我用这个名词)形式的产生,是从所谓的“古典音乐”中衍生而来的音乐形式,从社会阶级与等级的方面来说,古典音乐是代表贵族以上阶层的音乐形式,而“流行音乐”是中产阶级的产物,虽然同出音乐之门,可是身份地位不同罢了。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文明与进化的话,这也正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象征之一,人们在摆脱繁重、严肃的同时生活力求简单、舒适,对音乐的要求也是如此。对于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对人类文明进程推动的话题在这里不做太多的探讨!
例:一个母亲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古典,老二叫流行,请问这两个孩子在您的眼中有可比性   吗?如果把他们做了对比就是无知的表现吗?(另外他们都是亲儿子)!
发表于 2004-7-8 0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不懂古典的人来说,古典就是后娘养的;对于瞧不起流行的人来说,流行就是婊子生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7-8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ghpony在2004-07-08 1:28:39的发言:

对于不懂古典的人来说,古典就是后娘养的;
对于瞧不起流行的人来说,流行就是婊子生的。

虽然有些偏激,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话糙理不糙。
发表于 2004-7-8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不错,哈哈说的有理,李白不一定能写好儿歌。
发表于 2004-7-8 1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babemo在2004-07-06 1:03:08的发言:


同感,我认为流行音乐不同于流行歌曲。西方的流行音乐是经过100年发展过来的,其中不乏糟粕,可是经典的都流传至今。郑严益就曾认为搞古典的小提琴大师总是有音拉不准(海菲茨除外)的情况,可是玩爵士的大师却从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没有一位小提琴家拉的音完全准,他们用的是一种非绝对的律制。也没有任何两个小提家,包括在乐认中,但当我们不会认为他们的音准有问题,那是因为人耳对音准是有宽容度的原因。
发表于 2004-7-8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篇幅不一样。流行音乐不可能那么大。
发表于 2004-7-9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js22212221在2004-07-08 12:59:40的发言:


没有一位小提琴家拉的音完全准,他们用的是一种非绝对的律制。也没有任何两个小提家,包括在乐认中,但当我们不会认为他们的音准有问题,那是因为人耳对音准是有宽容度的原因。
音准是衡量一个小提琴家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音准的失误在唱片上已很少见,因为每一个音都可以用录音技术补救。那麽,从唱片上说,音准问题是否就不存在了呢?不。虽然别人也准,但仍然是克莱斯勒,海菲茨,哈西德,塞德尔最准,为甚麽,这里用了准与最准两种说法。因为小提琴(弦乐器)音准和钢琴不一样。在提琴上及其他弦乐器上,音准是可以,而且应该随着音乐需要,调性与和声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们往往误会以为海菲茨的音准,是指他每一次奏到一个A,或其他的音都是一样的,象钢琴似的,其实不是。以他的舒伯特《C大调幻想曲》唱片为例(RCA 7873-2-RG)读者有兴趣可以仔细去听。小提琴出来的第一个音是C(C大调的主音DO),海菲茨这里的音准和钢琴的C一样,可是到了第五小节高八度的C音时,由于音乐情绪上升的需要海菲茨的音准却高了极细的一根头发丝,然后再回来到原来的八度时又恢复了和钢琴一样,原来的音准;可是当主旋律第二次以低八度出现时,这个低八度C的音准比第一个C音反过来低了那麽一点点,以符合音乐需要。其实不但他的C音如此,其他音的音准也如此。如果读者反复多听几遍就会发现其中海菲茨是如何利用音准的变化去表达音乐的玄妙。极细致的根据音乐内容需要的音准差别,结合了海菲茨发音和揉音,是他能把这条简单的主题旋律也拉得美到动人肺腑。作为比较,读者再可以听听DG的克雷默与阿法纳西耶夫版本,上述几个C音却都一样,他们也准,但这个准是死的。海菲茨的音准确是活的,听起来就更美,更准。这就是艾萨克.斯特恩所说:海菲茨了不起之处之一就是他的每一个音的音准都表示出了音乐内容,调式与和声变化。(在一次午餐会上对我说的)其实不止这个C音,读者如果反复比较一下两个人的演绎,就会发现他们的音准在许多地方都有所不同。这并不是克雷默不准,只不过海菲茨更准而已。
  选自《春风风人-------谈谈关于音准的误解》
发表于 2004-7-9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李巴赫在2004-07-08 17:21:29的发言:
篇幅不一样。流行音乐不可能那么大。

你听过“YES”的音乐吗?他们的篇幅足可以和马勒的一首交响乐媲美。
发表于 2004-7-9 2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babemo在2004-07-09 19:46:40的发言:


音准是衡量一个小提琴家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音准的失误在唱片上已很少见,因为每一个音都可以用录音技术补救。那麽,从唱片上说,音准问题是否就不存在了呢?不。虽然别人也准,但仍然是克莱斯勒,海菲茨,哈西德,塞德尔最准,为甚麽,这里用了准与最准两种说法。因为小提琴(弦乐器)音准和钢琴不一样。在提琴上及其他弦乐器上,音准是可以,而且应该随着音乐需要,调性与和声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们往往误会以为海菲茨的音准,是指他每一次奏到一个A,或其他的音都是一样的,象钢琴似的,其实不是。以他的舒伯特《C大调幻想曲》唱片为例(RCA 7873-2-RG)读者有兴趣可以仔细去听。小提琴出来的第一个音是C(C大调的主音DO),海菲茨这里的音准和钢琴的C一样,可是到了第五小节高八度的C音时,由于音乐情绪上升的需要海菲茨的音准却高了极细的一根头发丝,然后再回来到原来的八度时又恢复了和钢琴一样,原来的音准;可是当主旋律第二次以低八度出现时,这个低八度C的音准比第一个C音反过来低了那麽一点点,以符合音乐需要。其实不但他的C音如此,其他音的音准也如此。如果读者反复多听几遍就会发现其中海菲茨是如何利用音准的变化去表达音乐的玄妙。极细致的根据音乐内容需要的音准差别,结合了海菲茨发音和揉音,是他能把这条简单的主题旋律也拉得美到动人肺腑。作为比较,读者再可以听听DG的克雷默与阿法纳西耶夫版本,上述几个C音却都一样,他们也准,但这个准是死的。海菲茨的音准确是活的,听起来就更美,更准。这就是艾萨克.斯特恩所说:海菲茨了不起之处之一就是他的每一个音的音准都表示出了音乐内容,调式与和声变化。(在一次午餐会上对我说的)其实不止这个C音,读者如果反复比较一下两个人的演绎,就会发现他们的音准在许多地方都有所不同。这并不是克雷默不准,只不过海菲茨更准而已。

  选自《春风风人-------谈谈关于音准的误解》


说得精彩!
发表于 2004-7-9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应是YES的某些作品,如专辑《TALES FORM TOPOGRAPHIC》。又如PINK FLOYD的《THE WALL》。再如THE WHO的《TOMMY》。
发表于 2004-7-9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babemo在2004-07-06 1:03:08的发言:


同感,我认为流行音乐不同于流行歌曲。西方的流行音乐是经过100年发展过来的,其中不乏糟粕,可是经典的都流传至今。郑严益就曾认为搞古典的小提琴大师总是有音拉不准(海菲茨除外)的情况,可是玩爵士的大师却从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谁说海菲茨的音准便没有问题的?当年他的时代可能比较突出,但用今天的标准,他的音准也不是完美的。
发表于 2004-7-9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knightII在2004-07-09 20:48:56的发言:



谁说海菲茨的音准便没有问题的?当年他的时代可能比较突出,但用今天的标准,他的音准也不是完美的。
  能否举例说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14 07:01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