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吉他中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49|回复: 77

[原创文章] 十分之一吉他大师的两年半学琴总结外加大型翻车现场(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7 1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spottie 于 2021-5-7 11:17 编辑

哈哈,够标题党吗?人家说要练一万小时的琴才能当大师啊。我到今年四月十二号累计练琴一千小时了,离大师的距离只差90%了。我要是悲观主义者,看着这九千小时的差距在家不定怎么哭呢。但我是个革命乐观主义者,所以来这里发个贴纪念一下。

我这个70后的老奶奶(本来写的是老阿姨,结果我表哥今天说刚去帮他女儿二胎坐月子啥的,我才想起来,咱两年前就步入奶奶的行列了),从零开始学吉他快三年了,按这速度,等我练到大师级一万小时的时候,运气好的话,应该是七老八十了。

练一千小时,该算是入门了吧,怎么也是小学三年级了,我来总结一下,这些年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和大家切磋共勉。

先说说做得好的:
第一,那就是找了一个好老师。我家两娃学三样乐器,一共换了一打多的老师。每个乐器基本都换了三四个老师,才终于找到满意的。我很幸运,第一个老师就好, 所以紧紧跟着她。当然,我家闺女也学了一年吉他,换了两个老师,我都跟着旁听了,所以其实也该算在我的经验值里吧。在旁听闺女一阵之后,我企图自学蹭课,瞎弹了几个月,真是给耽误了。跟老师头几个月光改毛病了。所以除非家里揭不开锅了,千万千万千万千万不要自学,这个题目可以另写好长一篇,就不在这儿多说了。我这一千小时包括当时自学瞎练的快两百小时的时间,要是一开始就老老实实跟着老师练一千小时,应该水平会比现在强。


第二,坚持练琴。我其实练得也不是特用功,第一年可能平均每天三四十分钟的样子。第二年多一些,四五十分钟。不过比较持续,除了生病度假的特殊情况,每周五到六天。练琴因为一部分是肌肉运动,所以像以前的老版主姜版那样每天练个十分钟,远远比周末练半天都管用。我自己也有不少天真是就练十分钟的,大多时候是很累了,说那就练十分钟吧,结果一弹起来又精神了。其实这个练十分钟,对习惯养成还是挺重要的。否则自己今天忙,明天累,总有借口不练琴。但再忙再累,十分钟总是找得出的。
现在过了两年半多,我觉得练得时间好像不够啊,老师留的曲子越来越难,一周下来根本练不完的感觉。趁着疫情呆家里,有时间可以加一次练习。所以最近闷在家里的日子,偶尔能做到一个半到两小时了。

第三,多听多看。我接触古典吉他比较晚,所以知识需要恶补很多。想当初我三年多前还不知道有古典吉他的存在啊?欣赏水平上来,才能辨别自己弹得好坏。我学琴第一年就跑到迈阿密GFA去参加他们的年会了,观摩学习的都是世界顶尖的吉他演奏家。所谓站的高,望得远吧。然后有大师来附近,现场音乐会也听了一些。疫情期间听了无数网上的音乐会,大师课。当然只听古典吉他是不够的。因为我家里都喜欢古典音乐,其他的演出也有不少,应该对音乐感的培养也些帮助。

另外我除了平时线下这个老师,网上还订了几个课程。除此之外,有空就看看油管YouTube,这些年补课也算是补了不少。

当然这欣赏水平上去了,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听自己弹就真没法听了。有时还是很怀念自己无知者无畏的时光的。

第四,脸皮厚。
这个也不是天生就厚的。历经生活沧桑以后悟出来的。别人对我啥看法,其实和我半毛儿关系也没呀?特别又是业余爱好,做好做坏是自己图个乐子。刚开始学琴是在一个大学课外附属班,同学全是小学初中的小朋友,比我家娃都小好多的。学期汇报演出,音乐厅和一群小朋友一起上台,我弹最差,照样每次涂脂抹粉地上台去弹。我心想其实台下坐的都是来看自家娃的,人才不管我弹啥样呢。后来一年多前去GFA的时候,找到了组织,碰到我们当地吉他协会的一个制琴师,拉我入了会。从此差不多每个月聚会大家一起弹琴,基本上都是退休的琴友,我这回在里面算是比较年轻的了。当然我还是弹得最差的,人家都是弹了几十年,但对我这样的菜鸟还是很鼓励和包容的。聚会氛围很好,有志同道合的琴友一起聊聊挺开心。这样演出下来,督促自己进步,借助外力定了目标。练了这么久,上台紧张的问题也有了不少好转,起码上台手不抖,腿不软了,但是到不了自己能满意的程度,因为表演的时候老走神。屡败屡战,这样练下去总会慢慢好起来吧。还有时不常来版上交个作业,对曲子的完成度也是个极大的促进。毕竟录音自己心里要求标准比现场要高一些。

接下来说说做得不好的吧:
1.乐理知识交白卷啊。其实应该系统的学习一些乐理知识的,但真是时间不够用。反正学曲子的时候老师会结合着谱子讲一讲,但我都从另一只耳朵里飘出去了。后来我网上自己上了上课,结果第一次考试就没过,没法接着学下面的,到现在还是没把第一课补回来。

2.练琴方法有问题。我一练琴就从头撸到尾,自已摇头晃脑的自我欣赏,所以效率特差。其实正确的练琴方法我十几年前就知道,每次看我家两娃练琴的时候都河东狮吼地给他们灌输啊。到了自己练琴就忘了。还是去年和我闺女一起二重奏的时候,她又反过来给我上了一课,最近半年才做得好一些。基本秘诀就是慢练,只练有问题的地方,然后啥玩意儿弹不好的,练他一百遍也就都差不多了。

3.不会打节拍器。我练琴时候没有打节拍器的习惯,就算是开了以后还跟不上。我家娃们在家的时候,经常听不下去我打节拍器练琴,会轮流冲到我面前拿手带我打拍子。节奏感好的人可能听见别人乱打拍,心里特难受。后来我买了一个震动的节拍器腕表,带在手上,这样我跟不上拍子也没人知道了。当然我自己也还是不知道。

4.听不见自己弹。自己弹得时候听不出好坏。
这个无解。只能等内功练到了,打开任督二脉才行。现阶段只能给自己录音,回放时候听自己的种种不足。当然这也有好处,就是练琴的时候还是很享受的,觉得自己弹得很好听呢。一听录音才知道买家秀是多么地不堪。今年需要养成随时录音频视频的习惯,帮我克服这个短板。我现在还制定了录像的计划,放在日程安排上,不管到时候练没练好,到日子都录一下,不然以前老觉得没练好,拖着拖着就不录了。

其他技术上很多缺陷,比如左手还会过度用力,右手指甲角度搞不清之类的啊,大拇指不知道怎么拨弦才对等等问题,这都是要时间和经验积累慢慢琢磨提高吧。我这两年多学琴只弹自己喜欢好听的曲子,学习不系统,前几个月被老师按住开始按沙格拉斯教程走起,才慢慢开始弥补自己这方面的不足。这个教程还是很对我胃口的,比较适合我这种没耐心的人学,而且都挺好听的。不过我这种不爱弹练习曲的,就是这样到现在也还是没弹过几首。

说起不弹练习曲,我到也没打算总结在做得不好的一栏里。这是我个人根据自己的练琴情况,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大家可别被我带到沟里去。我觉得学音乐其实是和学语言很相似的。当年国内学英语基本都是背单词,学语法。但我属于那种看美剧学英语的。结果是考试成绩虽然不很高,但和人英语瞎唠嗑还成。现在学吉他也是,乐理基本功都不灵,但弹个小曲儿,自己还是挺开心的就行。

其实这年纪学琴,自己开心享受才是最重要啊。不忘初心,珍惜音乐带来的喜乐。希望我下一个一千小时能够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和转变。

顺便给自己这些年流水账的学琴贴这里链接索引一下,以后自己好找。看看等再过三年又是什么心境。随着自己的学习,认知理念肯定会慢慢改变,到时穿回来看看自己当年都写了些啥。
对牛弹琴 - Spottie 的吉他学习记录



最后上个今天录的大型翻车现场视频,梅林回忆组曲里面的最后一个乐章Joropo, 反正能弹响了吧,出得错那自然是不计其数。我录光了三块电池,相机过热了好几次。矬子里拔将军,找个错少的。这个曲子起码还得再练两三个月,可能都不一定够。唉,我自己选的曲子,打掉了牙往肚里咽吧。我弹得是龟速,百岁老人的舞曲。最近在调整右手拨弦方法和角度,改得我都快不会弹琴了, 更别说这曲子再提速了。当然最主要问题除了不够熟练以外,是弹得不干净。下两三个月还是得慢练才行。但不管怎样拿不出手,练了一千小时还是应该留个念。以后其实可以每练一千小时,就把这曲子重新录一遍,看看有啥进步。不过我这记性,估计不到下100小时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了。https://b23.tv/W73hvi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1: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额,视频还是不能直接贴呀。
发表于 2021-5-7 11: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哈哈,看到你廬山真面目了,原來戴個粉色眼鏡,金黃色頭髮啊~

一千小時果然跟我400多小時不一樣,我要加油了....

想聽回憶組曲第一段啦,這段旋律優美,我也只會彈第一段,其他段沒研究啦!
至於不太會用節拍器部分,建議你先不要用節拍器....用腳或是手上下自己打節拍,把時值都打對後,慢慢練習....因為節拍器會有半拍的問題,手腳上下打拍時,比較可以知道半拍在哪出現....

-->有的節拍器發出聲響是正拍(就是第一下發出時也就是你要一起彈時)還是落下去"後"才開始發出聲響,這都要注意,很多人都沒注意這部分,所以節拍器都用不好!
发表于 2021-5-7 11:27:44 来自吉他中國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本帖最后由 plussa 于 2021-5-7 11:39 编辑

小声问一句,你这Joropo,是跟杨雪霏挑战吗?难怪她这个周末的音乐会把曲子都换了。

个人觉得,能坚持学下来的,不论进步速度快慢,都是英雄。俺屯里,俺常见到的弹的最差的一个大龄琴童,是个手指头已经不听使唤的老先生,真是全方位的学,上课,参加小重奏,参加夏令营,旁听大师课,甚至我们小娃们的演出,他也不时来看。我开始看到老人家,觉得也很纳闷,这能学出个啥。可后来认识多了一点,才发现人家在吉他之外,原来曾是个著名的脑外科医生,现在七十多岁了,不能上手术台了,还在大学做教授搞研究。我有时想,也许人家在吉他学习里表现出来的精神,正是能让他成为脑外科医生的那些品质吧。

乐理上,RCM的一套书还可以,循序渐进,你们那里也能买到吧,我去年夏天跟娃学到了四级,就是跟着书走的。如果觉得书不过瘾,RCM也在网上有在线课程。那个贵一些,但好处是可以刷题库提高准确度。我家是五级之后转成RCM网课模式,因为那个网课包含了考试,而五级之后必须得过理论考试才能拿到证书,就觉得价格还算可以了。当然对于大龄琴童,我觉得随便什么书都可以,找本自己能看进去的并且带足够练习题的就可以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1: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吉利 发表于 2021-5-7 11:23
哈哈,看到你廬山真面目了,原來戴個粉色眼鏡,金黃色頭髮啊~

一千小時果然跟我400多小時不一樣, ...

你比我用功多了,明年估计就能到一千小时了。回憶組曲第一段是好听呢,我争取今年也把它学了,里面的大横按,其实挺难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1: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plussa 发表于 2021-5-7 11:27
个人觉得,能坚持学下来的,都是英雄。俺屯里,俺常见到的弹的最差的一个大龄琴童,是个手指头已经不听使唤 ...

脑外科医生,可能年轻时手用得过度,年纪大就不太好使了吧。其实到了这年纪,不管弹得好坏,就图自己开心。知道生命剩下时间不多的时候,要做的事就抓紧做了。
发表于 2021-5-7 11:43:56 来自吉他中國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倒是想请教你是怎么决定应该换老师的。我家俩娃学了三个乐器,但只有三个老师,唯一一次换了乐器/老师,是因为跨过了大水塘搬家。现在俺家的小家伙的铃木书快学完了,也考虑着是不是明年该换老师了。
发表于 2021-5-7 11: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没有一个帖子像《对牛弹琴》让我从头看到尾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1: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plussa 发表于 2021-5-7 11:27
小声问一句,你这Joropo,是跟杨雪霏挑战吗?难怪她这个周末的音乐会把曲子都换了。

个人觉得,能坚 ...

幸亏我在看杨MM演出前好几个月就学了这曲子,否则看她那速度,我就直接劝退了。老师让我夏天大师课用这首,我觉得就还两个月,不一定能弄得完啊?我现在手上的玉米棒子太多了,现在学三个新的,有三首在完善,还有两个大师课的曲子。我可能到六月初还搞不定,那就把所有其他棒子全扔掉。不然上课时太丢脸了。我自己脸皮厚,也无所谓。但丢老师的脸就有点儿过意不去。

乐理我用了个在线的课,脑子记性不好,考试老考不过。你乐理都四级了?快去练琴吧,还等啥?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2: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plussa 发表于 2021-5-7 11:43
另外,我倒是想请教你是怎么决定应该换老师的。我家俩娃学了三个乐器,但只有三个老师,唯一一次换了乐器/ ...

换老师的原因还真是一两句说不完。有的是我们心仪的老师不教基础,只好另外找老师起步。有的是和老师理念不同,还有的是老师教学水平一般。
现在豆包老师是主攻铃木吗?如果你们豆包准备开始比赛生涯,也许可以考虑换一个这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你们村不是有个GFA得奖的小朋友?他的老师怎么样?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2: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pottie 于 2021-5-7 12:15 编辑
fieldhand 发表于 2021-5-7 11:47
从来没有一个帖子像《对牛弹琴》让我从头看到尾

谢谢鼓励呀。那个贴是我怕健忘开了一个记录,要能帮到其他琴友那最好不过。
发表于 2021-5-7 12:18:37 来自吉他中國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spottie 发表于 2021-5-7 12:06
换老师的原因还真是一两句说不完。有的是我们心仪的老师不教基础,只好另外找老师起步。有的是和老师理念 ...

那个老师挺好的,住的地方就在豆包学校的对面,离我家也是只有两公里。但老师的年纪大一些,不知道能教几年了。我计划让豆包把铃木学完,有始有终,然后再考虑换老师。虽然铃木书里只剩下四个曲子了,但曲子都不简单,我们中间肯定也会开点小差,一年后能从铃木必业就不错了。之后看看那个老师能不能收我们吧。现在他隔周给我们上一次大师课,暂时还没被豆包气晕。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2: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plussa 发表于 2021-5-7 12:18
那个老师挺好的,住的地方就在豆包学校的对面,离我家也是只有两公里。但老师的年纪大一些,不知道能教几 ...

如果这样,其实可以考虑和那个老师沟通一下呢。这种级别的老师,一般工作室都限额的,走一个学生才招个新的,还要挑学生。一般等名额也要等个一年半载的。不过古典吉他还真难说,学得人太少,也许不一定是这样。你要认识他其他学生家长,先打听打听?
发表于 2021-5-7 12: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老年学琴,从零基础学琴也有近500小时了,自我认为到1000小时的时候绝对达不到您的水平,每天都还在1234567上爬行,总觉得左手太短,右手太拙,进展无比的慢.因为没有请老师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学什么.但是每天哪怕摸半小时的琴都很开心,现在在学"快乐的农夫"希望成为一个"快乐的老农夫".但愿1000小时后能把"快乐的农夫"搞顺畅.向您学习!谢谢您的发贴!
发表于 2021-5-7 14: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edx 于 2021-5-7 14:27 编辑

此贴主题及回复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待有空再仔细看,慢慢消化。
我是3个月了,算上头1个月的琴下手指操的时间的话,估计也至少有200多小时了,还是这毛坯样子。 不知平时怎么记录学习时间的?有专门的软件工具?
发表于 2021-5-7 15: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fredx發表於2021-5-7 14:14
此貼主題及回复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待有空再仔細看,慢慢消化。
我是3個月了,算上頭1個月的琴下手...

自己用excel或其他熟悉的軟體記錄就好(我是用excel),在加上個便宜的計時器...
當天累積多少登記下來....不用什麼專門軟體!

每次彈前我會先暖身幾分鐘,等手指頭熱開後,才開始計時~所以這可是紮紮實實的練琴時數,沒有灌水!

每天把時數登記上去的那一刻,真像領薪水一樣,好有成就感啊...離下一個目標又近了
发表于 2021-5-7 15: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上去挺唬人的!
发表于 2021-5-7 16: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71年的老爷爷对您表示佩服!说实话,楼主飘飘然的黑发比黄发好看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戴个大口罩,这样就省了后期处理了。
发表于 2021-5-7 16: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问三年做不到楼主这样,给您点个赞属实敬佩
发表于 2021-5-7 16: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在论坛见证了一个从零开始,学了两年多就能弹得这么好的学琴者,佩服。
发表于 2021-5-7 19: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一向诙谐,为你点赞!一千小时有如此成绩太棒了。尽管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灰常好,尽管录光了三块电池但是灰常值。比我旁边专门指导别人弹吉他的还要弹得好
发表于 2021-5-7 20: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有掌声
发表于 2021-5-7 20:40:46 来自吉他中國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步明显!声音饱满,结实!依旧是好文彩,节拍器那段有趣,很有画面感!
发表于 2021-5-7 21: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你的左右手,你自己说说像不像王梦雅的手型,特别是右手手型像极了·········两年多能够弹成这样的水平已经是难为你了,我真心为你加油点赞甚至膜拜
发表于 2021-5-7 22:24:54 来自吉他中國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spottie 发表于 2021-5-7 11:54
幸亏我在看杨MM演出前好几个月就学了这曲子,否则看她那速度,我就直接劝退了。老师让我夏天大师课用这首 ...

你误会了。我是跟着学到乐理四级,是说有人连滚带爬地学到四级,我是拿着根藤条跟着。之后在网上学,我能远程看到他的进度,就不用浪费藤条了。


不过实话实说,我感觉咱们爷爷奶奶辈的人学乐理的最大障碍是练习不够。那点知识点,没啥学不懂的,五线谱慢慢能数明白,掰指头数音之间的距离,咱也也能数,但练习题做的不够,准确度就上不去,速度更是不行。这对孩子也是一样。四级之前用纸质书,上面每个单元就那么几道题,错了也就是再数数,知道怎么错的,也就过去了。变成网课可以刷题之后,才有机会反复练习,速度才能达标。我记得因为之前的根基不稳,五级学得特别慢,然后六级就快了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22: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gyxgs 发表于 2021-5-7 12:48
我是老年学琴,从零基础学琴也有近500小时了,自我认为到1000小时的时候绝对达不到您的水平,每天都还在123456 ...

加油!每天摸琴,慢慢积累就一定会进步。有时候自己不觉得,但隔一段时间看以前的录像,或者重弹以前觉得难的曲子,就会觉得容易了。请老师会节省不少时间,如果没老师不知道该学什么,我觉得可以买本考级的曲目,从第一级曲子慢慢弹上去,这样不会因为选曲子太难而放弃。上海出的考级书不错,可以参考。我因为有老师,考级书就用来做试奏练习也不错。您也可以看一下沙格拉斯教程,那个练基本功还挺好听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23: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fredx 发表于 2021-5-7 14:14
此贴主题及回复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待有空再仔细看,慢慢消化。
我是3个月了,算上头1个月的琴下手 ...

您三个月就比我头一年练得还多!我开始记录也和古典吉利琴友一样,用Excel表格。后来找到一个琴友为练琴编的英文安卓软件,叫JustPracticePro, 后来两年就一直用它记,练琴时打开就行。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软件后来下架了。您可以在国内搜一下时间追踪软件,或者番茄钟软件,这都可以帮助时间记录。
发表于 2021-5-8 00: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spottie 发表于 2021-5-7 23:00
您三个月就比我头一年练得还多!我开始记录也和古典吉利琴友一样,用Excel表格。后来找到一个琴友为练琴 ...

知道了,类似的软件找一款能记时统计和备注就行。
记得T版也说过,你那右手的音色真的好。我右手问题比左手更大,得琢磨琢磨怎么解决了。

发表于 2021-5-8 06: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标题放得跟那些给小朋友做视频的youtuber一样您奶奶的称号还得省着,老顽童称号倒是可以准备领一个

那活萝卜舞曲你弹得还挺过关,最开始那三个音是真的清澈。我觉得最大的一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录音设备的原因,就是你的低音不是很响亮。那首曲子的节奏感一半是靠低音撑起来的。我觉得你现在确实应该去弹弹第一乐章,你现在右手音色很适合那个乐章。那个乐章也不简单,还挺靠左手力量的[em09]
发表于 2021-5-8 09: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右手更难一般,但也又例外
发表于 2021-5-8 15: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我节拍很有问题,最近也想买个腕式节拍器,请问下你感觉效果怎样,在哪买的,多少钱?能发个链接不,多谢!
发表于 2021-5-8 16: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弹得太好了,这要是从娃娃学起的,说不定跟杨MM就比翼齐飞了。我陪儿子练琴的时间应该要超1000小时了,陪手机的时间一万小时都不止了,我自己练琴的时间加起来没超过1小时,所以只能羡慕嫉妒但不恨,我为所有在练琴道路上狂奔的六零后七零后的爷爷奶奶们鼓掌。
发表于 2021-5-8 22: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学习 = 进步, 祝母亲节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22: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rxzslrjr 发表于 2021-5-7 15:39
看上去挺唬人的!

嘻嘻,这曲子是挺热闹的。等再慢慢练好了能提速了,那才真能唬人呢。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22: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孫東煜 发表于 2021-5-7 16:17
我这71年的老爷爷对您表示佩服!说实话,楼主飘飘然的黑发比黄发好看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戴个大口罩, ...

谢谢老爷爷的鼓励!带口罩喘不过来气呀,其实录像还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一下表情管理,带口罩自己就看不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22: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pottie 于 2021-5-8 22:34 编辑
孫東煜 发表于 2021-5-7 16:17
我这71年的老爷爷对您表示佩服!说实话,楼主飘飘然的黑发比黄发好看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戴个大口罩, ...

怎么又发重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22: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圈儿圈儿 发表于 2021-5-7 16:20
自问三年做不到楼主这样,给您点个赞属实敬佩

谢谢鼓励!你已经找到老师上路了,三年后一定比我强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22: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雪碧蓝 发表于 2021-5-7 16:42
第一次在论坛见证了一个从零开始,学了两年多就能弹得这么好的学琴者,佩服。 ...

谢谢鼓励!论坛其他学两年弹得好的有不少呢,不过人家都是闷声大发财型的,不像我这么话唠
发表于 2021-5-8 23: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spottie 发表于 2021-5-8 22:20
嘻嘻,这曲子是挺热闹的。等再慢慢练好了能提速了,那才真能唬人呢。 ...

是你的弹琴架势放松。
发表于 2021-5-10 11: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起来也没啥翻车现场,感觉挺高级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6-3 07: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