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4 01:20:21

原帖由 北京老于 于 2013-12-23 23:34 发表
延光兄,这称呼亲切,我的朋友去了老先生家,聊天,是个很牛地老头,很有意思。做琴要看你顺眼不,看不顺眼不给做。




老于,确实是这样的,在欧洲很多(但不是所有)吉他制作者或是制琴师不是“土豪”有钱就可以征服的,有时候是要看缘分的,投缘才有可能,虽说吉他制作者有的收入在社会整体情况中比较并不理想,但是大家一般过日子是没有问题的,谁也不会挖空心思去挣钱或是名头,追求的可能更多一点是艺术!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4 17:10:52

所以个人的见解就是,“Luthier”这个词的使用要小心,换句话来说“制琴师”亦然,老老实实使用吉他制作者比较稳妥,更不要说什么“制作家、制作大师”这种名头啦,可以很不客气的说,这是中国人发明的词儿,国外没有这些个词儿,是什么职业就是什么职业抬头,名气很大的加个“著名的”或是“有名的”不就完事儿了吗?非得冠以“制作家或制作大师”的头衔本人看来只是一种商业操作而已,欺世盗名!而真正能有我们中文母语中约定俗成的“大师”含义的制作者,全世界有几个?用来形容已故的托烈士或是豪瑟或是当代的罗曼尼洛斯没有问题!但是这样的人全世界有几个?所以别动不动就是制作大师、制作家什么的,有的人可能做了也就几十把手工琴,不知道冠以“制作家”是不是很臊得慌?!有制作者可能说不是他自己想这么叫的,是粉丝“发自肺腑”这样称呼的或组织文字的,他自己也不想,其实这样更糟糕!太浮躁了!!太虚荣了!!!买卖境外舶来品吉他时,不要利用翻译时的语义丰富做文章比较好!本帖前面曾经介绍过了例如德国的吉他制作者2004年以前的“上岗证”不是什么“大师证”!!德国面包房的烤面包的师傅或是超市配钥匙的师傅也有各自行业“上岗证”的!!!当然,我不否认这些“上岗证”的含金量,毕竟是要个人努力制作和通过考试获得的!!!换句话来讲,把西班牙的吉他制作者用词“Constructor” 翻译试试看,看如何再语义丰富地翻译为“大师”???如果德国的吉他制作者2004年以前的上岗证就是大师证,西班牙的吉他制作者可能鼻子都要笑歪了!西班牙岂不是没有大师了,全世界的大师都在德国了?!吉他制作者就是吉他制作者!!上岗证就是上岗证!!这仅是一种社会从业的秩序!!!

真正的大师,外语中是有词儿的,例如“Maestro”或是“Virtuoso”这些词儿,我们用来形容佩佩罗梅罗或是布里姆还是帕肯宁是没有问题的,用这些词儿来随便形容一下哪个著名的吉他制作者试试看,看看是不是很合适?这在西方会很滑稽!!啼笑皆非!!!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4 17:12:16

今天西方平安夜,有点中国大年三十的味道,我上面的闲聊可能太认真了,多多少少是泼冷水的,不煞风景了,还是祝大家圣诞新年快乐吧!

smarthin 发表于 2013-12-24 17:56:10

圣诞快乐! 陈先生在德国庆祝圣诞不? 我记得德国人好像会吃蛋糕 'stollen' 的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4 18:06:37

原帖由 smarthin 于 2013-12-24 17:56 发表
圣诞快乐! 陈先生在德国庆祝圣诞不? 我记得德国人好像会吃蛋糕 'stollen' 的

谢谢英国的小哥们儿!我家也庆祝圣诞,太太欧洲人,自然有这个传统啦,我是入乡随俗啊,跟着热闹,Stollen这样的甜点肯定是要有的,但是德国人圣诞的时候吃鸭子的更多。smarthin,你一个人在英国过圣诞吗?还是和家人在一起?也祝你圣诞快乐!!!

smarthin 发表于 2013-12-24 18:17:48

谢谢!

鸭子应该比英国的火鸡好吃,火鸡肉很干。我没有回家,我在一个亲戚家过圣诞。 有点想家了...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4 18:30:59

原帖由 smarthin 于 2013-12-24 18:17 发表
谢谢!

鸭子应该比英国的火鸡好吃,火鸡肉很干。我没有回家,我在一个亲戚家过圣诞。 有点想家了...

你有点想家了,可以理解,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光,抱抱你!明年圣诞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飞来科隆和我们一起过啊

smarthin 发表于 2013-12-24 19:38:11

回复 849楼 陈延光 的帖子

哈哈,那我先謝謝你了! 突然觉得温暖多了

李玉泷-12 发表于 2013-12-25 00:30:23

圣诞快乐,陈先生。

JiangYing 发表于 2013-12-25 07:43:05

原帖由 smarthin 于 2013-12-24 05:17 发表
谢谢!

鸭子应该比英国的火鸡好吃,火鸡肉很干。我没有回家,我在一个亲戚家过圣诞。 有点想家了...
火鸡肉第二顿更好吃。祝您圣诞快乐!

smarthin 发表于 2013-12-25 15:43:42

回复 852楼 JiangYing 的帖子

谢谢姜版!我也祝你圣诞快乐!

断层 发表于 2013-12-26 12:13:08

同为建筑师帮顶~,佩服老兄居然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和精力

szypowska 发表于 2013-12-26 12:20:27

原帖由 陈延光 于 2013-12-20 16:39 发表


哇塞!szypowska朋友,您动作也太快了吧,快成李斯克的研究专家了,这么快就一大堆信息啊!稍微补充纠正一下,李斯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经历,就是他和大家熟知的皮亚佐拉一起工作过,大家对于他是演奏家甚至全世界 ...

惭愧惭愧,我的信息都是在度娘上搜来的,您的诠释才真正准确;

能否介绍下科隆交响乐厅的一些情况,比如设计师、建筑年代等;

谢谢您,祝您全家新年快乐!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6 15:30:11

原帖由 李玉泷-12 于 2013-12-25 00:30 发表
圣诞快乐,陈先生。

小巴顿,元旦新年快乐!祝你新的一年吉他制作、提琴制作更上层楼!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6 15:33:18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3-12-25 07:43 发表
火鸡肉第二顿更好吃。祝您圣诞快乐!
姜兄,这第二顿更好吃,有点“回锅肉”的意思喽!新年快乐!!!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6 15:39:37

原帖由 断层 于 2013-12-26 12:13 发表
同为建筑师帮顶~,佩服老兄居然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和精力

谢谢断层新朋友!您也是建筑师,可以理解你所说的闲情逸致和精力,每次回国工作对接,看到国内的设计院和事务所都是人头攒动,忙得不亦乐乎,周末节假日有时都是要义务加班的,很难想象还有留给自己的业余时间从事业余爱好!谢谢!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6 16:01:10

原帖由 szypowska 于 2013-12-26 12:20 发表

惭愧惭愧,我的信息都是在度娘上搜来的,您的诠释才真正准确;
能否介绍下科隆交响乐厅的一些情况,比如设计师、建筑年代等;
谢谢您,祝您全家新年快乐!
谢谢您!也祝您和家人元旦新年快乐!

科隆交响乐厅和旁边的路德维希博物馆作为建筑群是由Busmann + Haberer Gesellschaft von Architekten mbH 于1980年设计竞赛中标,经过六年深化设计建造,于1986年完工的,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音乐厅之一。整个交响乐厅根据历史上圆形剧场的型制,最大可能满足音乐厅室内声学结构,整个音乐厅没有两堵墙是平行的,这样来防止不期望的回声出现。包括座椅的大小和软包材料的吸音设计是恒定的,无论是否有人坐在上面,整个交响乐厅可以容纳两千人。

沉叶铭文 发表于 2013-12-26 21:19:25

梅林 发表于 2013-12-27 00:22:35

回复 834楼 陈延光 的帖子

打劫这招,就是他教我的。延光,你看着办吧。

JiangYing 发表于 2013-12-27 02:27:55

原帖由 陈延光 于 2013-12-21 06:15 发表

姜兄啊,你怎么也想趁火打劫啊!老梅够狠,你也够坏,自己不动手,教唆打劫,哈哈哈
陈兄,冤枉啊,梅兄大老远来一次费用高,多打劫几支就降低了每支琴的成本不是?而且,他分给了大家也省得有人惦记他的琴不是?

原帖由 smarthin 于 2013-12-25 02:43 发表
谢谢姜版!我也祝你圣诞快乐!
谢谢,同喜同乐!
原帖由 陈延光 于 2013-12-26 02:33 发表

姜兄,这第二顿更好吃,有点“回锅肉”的意思喽!新年快乐!!!
嗯!四川人,喜欢!


原帖由 梅林 于 2013-12-26 11:22 发表
打劫这招,就是他教我的。延光,你看着办吧。
原来是夜兄教的?

szypowska 发表于 2014-1-1 20:28:25

原帖由 陈延光 于 2013-9-22 17:05 发表


齐特琴,外文名是Zither,一种流行于奥地利和德国巴伐利亚的民间乡土乐器,是中世纪欧洲扬琴Psaltery的繁衍后代。一个木质共鸣箱,上面四五根类似吉他指板的琴弦可以演奏旋律,另外还有三十几根复弦伴奏弦组成。 ...




刚在201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实况转播节目里看到这件乐器和这位演奏家的身影,《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主题很好的展现了它的乡土特色,美妙极了。

陈先生能否介绍下这位齐特琴演奏家?

[ 本帖最后由 szypowska 于 2014-1-1 20:31 编辑 ]

xyduht 发表于 2014-1-1 21:21:47

陈兄元旦快乐,这个帖子很有分量,新年里继续下去吧

84年大叔 发表于 2014-1-2 13:46:56

回复 1楼 陈延光 的帖子

哇塞陈老师好厉害   陈老师 麻烦问下德国本地的民谣吉他 做的不错的有什么牌子   能不能具体推荐个型号我等有机会了亲自去德国买一把回来 谢谢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2 18:44:46

原帖由 沉叶铭文 于 2013-12-26 21:19 发表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2 18:47:52

原帖由 szypowska 于 2014-1-1 20:28 发表



2370814
2370815
刚在201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实况转播节目里看到这件乐器和这位演奏家的身影,《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主题很好的展现了它的乡土特色,美妙极了。

陈先生能否介绍下这位齐特琴演奏家?

谢谢跟帖!他是威尔弗里德•夏弗(Wilfried Scharf),1955年4月出生于上奥地利布劳瑙(Braunau am Inn,距离萨尔兹堡大概六十公里左右),齐特琴演奏家,1982年在蒂罗尔州立音乐学院学习齐特琴演奏,师从Peter Suitner,1985年通过国家教学资格考,现任教于奥地利林茨市(Linz)安东 • 布鲁克纳音乐学院齐特琴演奏专业。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2 18:51:18

原帖由 84年大叔 于 2014-1-2 13:46 发表
哇塞陈老师好厉害   陈老师 麻烦问下德国本地的民谣吉他 做的不错的有什么牌子   能不能具体推荐个型号我等有机会了亲自去德国买一把回来 谢谢

谢谢84年大叔新朋友来跟帖!不过很惭愧,我对民谣吉他一窍不通,不能给您满意答复,谢谢您的信任!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2 18:56:03

原帖由 xyduht 于 2014-1-1 21:21 发表
陈兄元旦快乐,这个帖子很有分量,新年里继续下去吧

谢谢大熊兄弟!您也是,新年快乐!我会一如既往和大家分享幸福爱好!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2 21:27:58

回复861、862楼老梅和姜兄,由于震惊性的新闻“赛二之死”,此刻没有心情来玩笑了,无语中!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2 23:52:44

今天上来看到论坛的震惊性新闻“塞二之死”,使我从那一刹那间的思绪的凝固到其后的翻江倒海,不得不再闲话几句,也算是留一个对此事的记号吧,表示我们曾经共同经历过:

首先声明,本帖仅是晒琴闲话帖,没有能力担当社会问题的解决,只能闲聊几句让朋友们一起思考而已。

我在任兄的《怀念塞2》和琴系人生的《永远的塞2......》贴中跟帖有写:

看到的却是这样令人震惊的消息,无语!借用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的一句话:“...... 悲剧的突然而神奇的苏醒对于一个名族的内部生活表示什么意义 ......”!!“塞二之死”无论真假,是悲剧!!!

我的思绪很快飞跃到曾经因为工作对接出差国内青岛所遇一幕,下班后,我遛弯路过一家琴行兼教室,本能地好奇让我推门而入,和店主寒暄了几句,我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乐器上去了,后来把我勾回现实的是,一位母亲来全陪儿子学琴的过程。另一幕,在老家,我曾看到小学校放学,家长们殷切地等候在校门口,由于拥挤都造成了交通堵塞,视线随着一组组被领走的孩子和家长的背影而慢慢地模糊,留在脑海中的印象是,小小的人儿居然要背着那么大而厚重的书包,和一句妇孺皆知的名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究竟是什么搞得人们负荷累累,从小朋友孩提时代就开始要如此身心重负?

究竟是什么搞得琴友如此较真结束宝贵生命,而不能幸福人生?幸福爱好?

如果说赛二有抑郁症,那也不是天生的吧?

我在本帖始终一贯提出,定位,业余吉他制作爱好者,业余吉他爱好者,幸福爱好,享受爱好带来的快乐,调节自己的生活。半年前刚发此贴时,国内保定有位建筑监理朋友(他打点的是家族企业)来交流,交流一开始就定位他要成为职业的吉他制作者,要做出多么好多么好的吉他,我反问他,为什么要做职业的吉他制作者?为什么要做好琴?甚至是世界名琴呢??为什么???一个月之前,我很高兴又看到了他的留言,他不想成为职业吉他制作者了,而只希望业余做琴消遣了,我回他的留言,你会做出好琴的!!!我的回复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的职业吉他制作者做不出好琴,但是作为一个职业制作者同时又要兼顾市场兼顾成本等等诸多因素,实在是很难鱼肉熊掌得兼,成名成大师那更可能是痴人说梦,其实要成名干什么呢?衣锦还乡、功成名就、名利双收是我们的词儿,这其中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更多的是一种虚荣和物质欲的满足,而不是知足!同理,演奏亦是如此,有多少人能成为杨雪霏、王雅梦?或是明日的罗梅罗??有多少迷恋演奏给自己定下高不可及目标的爱好者或是全陪练琴的家长们明白这个道理???

我看到有人在另外的论坛冠以赛二“吉他勇者”的称号,因为他特立独行敢于挑战权威,我不评价这些话的对错。我思考的是,什么是权威?或许那些权威本身只是个巨大的自圆其说的泡沫罢了,就如同那些做了几十把琴的浮躁地以“家”自居的制作者,或是大言不惭要向着“大师”努力。这一切的一切,是一种利益驱动的浮躁而已,在这样的周遭环境下生活,稍微老实点明辨是非能力弱些的人,难免不会迷失自我!打开电视看到电视剧里的豪宅、香车、美人、名誉、权力和金钱,我不知道这些能给多少人带来真正的视听享受,仅不过刺激的是一颗颗骚动不安的心灵!

尼采说:试设想一个做梦的人,他沉湎于梦境而不愿惊扰其梦,对自己说:“是梦吧,我索性梦下去呵!”另一方面,为了能在静观中心满意足地梦下去,他必须完全忘掉白昼现实以及迫人的忧患。

但是梦终究是有醒来时候的,梦醒时分,该是如何光景呢?

塞二之死,无论真假,都是悲剧!悲剧的突然而神奇的苏醒对于一个名族的内部生活表示什么意义???真的话是悲剧,假的话更是悲剧,因为没有娱乐内容了竟以这样的恶作剧来娱乐,当然更是悲剧!我认为,有些朋友也不必自责过去对于塞二善意的批评,实际上我认为这些没有到处的“大师”“权威”“名家”的泡沫和拥戴这些泡沫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更深刻!在吹捧很多的泡沫的同时,你们竟如此吝啬都不愿给予赛二一个哪怕是开玩笑的“大师”!

朋友们,这些都不值得思考吗???朋友们,你们究竟在崇拜什么???你们究竟在梦想什么???

如我一贯的愿望,希望朋友们幸福爱好!!!知足常乐!!!

此时此刻,我是否悲痛?当然!毫无疑问!!塞二他仅仅比我年轻一岁,算是同龄人,生命却从此画上句号!但是仅仅表示扼腕悲痛,是于事无补很苍白的!而应该是大家深思,防止不再有第二个塞二、第三个塞二的出现 ... ...

[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4-1-3 01:05 编辑 ]

jobparker 发表于 2014-1-3 23:10:24

回复 871楼 陈延光 的帖子

陈老,传言像是真的。

让人惋惜让人反思。

我的观点和陈老一样:定位为业余爱好者,藉此来缓解生活所附带的、偶尔的、而又种种的压抑和苦楚,仅此而已。

同时我又认为:一个人能够将业余爱好玩得纯粹而又不失水准,更何况他本身所从事的专业。

逝者,安息。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4 17:15:52

原帖由 jobparker 于 2014-1-3 23:10 发表
陈老,传言像是真的。

让人惋惜让人反思。

我的观点和陈老一样:定位为业余爱好者,藉此来缓解生活所附带的、偶尔的、而又种种的压抑和苦楚,仅此而已。

同时我又认为:一个人能够将业余爱好玩得纯粹而又不 ...

谢谢jobparker朋友,你和我已经网聊过了,不要称我陈老,论坛的“老”够多了,我比你年长些,还是称我陈兄或是延光兄吧,因为:就加入论坛时间来说,我是新人﹔就坛友们的年纪来说,还有更多年长的朋友﹔就水准来说,我只是业余爱好者,一个普通琴友,一个制作发烧友而已。所以:“老”还是留给那些更有资格的人吧!或是大言不惭的人吧!

传言已经成真,我在消息的等待中和不断地思考中,想起了莎翁笔下的悲剧人物哈姆雷特的一句台词:“如果我们必然受到戕害,那么……”

有人可以说塞二死于饮酒!死于坠楼!!死于抑郁!!!其实塞二死于这个浮躁的世道!!!!哪个世道没有自杀的人呢????叔本华就说过:“个别的不幸,固然视为不期而遇的事物,但作为通常的不幸,则事出一辙,可见是必然的。”大家该多想想如何防止这个必然,防止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

[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4-1-4 18:27 编辑 ]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4 18:25:56

给朋友们转发一则新华网的爆料新闻,看看一些虚幻的艺术泡沫,看看这个浮躁的世道,便于“塞二之死”的同步思考: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3-09/26/c_117514070.htm

新华网维也纳9月25日电(记者刘钢)近日网上爆料,今年以来,已有130多个中国文艺团体和个人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但真正的观众却寥寥无几。金色大厅成了这些“演员”们的“卡拉OK厅”。

应该说,金色大厅在维也纳的音乐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的演出也不乏精品。不过,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媒体、机构和企业的热炒下,金色大厅俨然已成为“世界音乐圣殿”的代名词,仿佛只要登上这个舞台,就意味着个人或团体的音乐造诣获得了国际认可。
然而,真实情况又是怎样呢?

细究起来,维也纳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建筑,而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中众多音乐厅中最大的一个,正式名字叫“音乐大厅”。因其内部装饰以金色为主,而得了“金厅”的别名。这里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每年由该乐团献上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在这里举行,随着音乐会影响的扩大,这座金碧辉煌的大厅也通过电视转播提高了知名度。

1998年,中国中央民族乐团在这里成功举办了中国新春音乐会,成为首个登上这个舞台的中国音乐团体。金色大厅的名字也从那时起慢慢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到如今,这个名字已广为流传,甚至还被维也纳音乐协会用在了自己的中文网站上。

当地人都十分清楚,金色大厅按照商业模式运行,与中国人心目中的“殿堂”相去甚远。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管理下,这里只是一座供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们切磋技艺、展示自我的有偿活动场所。只要交付场租,无论音乐素养高低,任何人都可享有在金厅彩排并演出的权利。

这也就难怪,出现在金色大厅舞台上的中国团体和个人演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艺术水准极高,足以让“内行”的外国观众刮目相看;有的则实在不敢恭维,逼得一向矜持的奥地利人中途就做了“逃兵”。

毕竟,对于部分腰包鼓起来的中国人来说,大厅两、三万欧元的基本场租费并非高不可及。更何况,若以炒作为目的,相较于在国内接受培训或包装,登上金色大厅舞台“镀金”的性价比要更高。

于是,就有了专业演员自费或拉赞助登台献艺,有了音乐团体筹款前来亮相,有了业余音乐爱好者甚至是度假的学生、旅游的老人凑钱登台的现状,又或是企业界人士花钱为自己或亲友圆梦的演出。

近年来,中国人对在金色大厅“露脸”的热情更加高涨。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中旬,国内各类团组在金色大厅共租用场地27场,至少有133个院校和团体参加了在这里举办的各类音乐会和演出。

与此相对的是,金色大厅的中国音乐会上座率普遍不高,部分观众对待演出的态度也随便许多。记者曾亲历过一台这样的演出:台上的演员闭目昂首、自我陶醉;台下的观众进进出出、交头接耳,演出中还不时夹杂着孩子的嬉闹和手机铃声。

有些演出则更像演员们的自娱自乐:一场上座率不错的演出,台上正唱着,台下观众却忽然少了一片,原来这是下一个节目的“演员”去候场。大家“你刚唱罢我登场”,互为观众与演员,让在场的奥地利观众目瞪口呆。

每年年初到春节前后,这种“奇景”更为常见。大量的中国音乐团体到金色大厅演出“新年音乐会”,金色大厅“生意兴隆”,前两年还出现过一天之内有两场“中国新年音乐会”的“盛况”。

其实,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形式,中国人渴望登上金色大厅舞台无可厚非。但不实的宣传和炒作却在某种程度上将文化走出去引向了别处。于是,有人出来“镀金”,有人则看到了商机。

与维也纳的其他许多音乐厅一样,金色大厅也只是一个按照商业模式运行的演出场所。开门做生意,来的都是客。对金色大厅来说,只要肯掏钱,一切都好说。
客观地说,金色大厅的舞台上不乏真正的音乐艺术家,但登上这座舞台的却不都是音乐艺术家。

[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4-1-4 18:52 编辑 ]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4 19:03:38

借以上新华网报道中的一句话:

其实,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形式,中国人渴望登上金色大厅舞台无可厚非。但不实的宣传和炒作却在某种程度上将文化走出去引向了别处。于是,有人出来“镀金”,有人则看到了商机。

浮躁的世道将文化走出去引向了别处,同理,其实很多人眼中的吉他或是吉他演奏也是走进了泡沫的虚幻,在这样的认知下,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对于自己或是他人的评价有很多已经大打折扣!

lb1598 发表于 2014-1-7 01:46:23

非常赞同陈兄的说法,以吉他为生,不管是制作、演奏还是教学,都很不容易。业余爱好者需要做好自身定位,不一定非要成为大师,才能从吉他中获得快乐。面对浮躁现世,我们一定要清醒,一定要学会“嬉皮笑脸面对生活的难”(李宗盛的歌词)。
本人对素不相识的塞2朋友并无不恭之意,塞2兄的去世,带给我和众多琴友的是哀伤、郁闷和沉思。我已通过吉他时代捐款三百,聊表心意。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7 16:54:59

原帖由 lb1598 于 2014-1-7 01:46 发表
非常赞同陈兄的说法,以吉他为生,不管是制作、演奏还是教学,都很不容易。业余爱好者需要做好自身定位,不一定非要成为大师,才能从吉他中获得快乐。面对浮躁现世,我们一定要清醒,一定要学会“嬉皮笑脸面对生活的 ...

谢谢lb兄!其实我没觉得你对塞兄有什么不恭,不恭者另有其人!我们能从他的事得到很多启示和思考。他个人去年六月和我有过一次很短暂的网聊交往,通过对话留给我印象深刻,一个本份的老实人,也发给我他的视频,我看后给予过他鼓励。其实,我看过他贴内的很多各种各样的评价,有老哥们儿保驾护航的,当然也有其他形形色色的伪善者,这是论坛,防不慎防,我从没有参与过,原因我自己没有习惯过多的到别人的帖子里指手画脚。但是回过头来仔细想想:那么多的评价,很多都是拿着专业的、大师的要求在评价他,塞兄就是一个热忱的吉他演奏爱好者,我们要看到他学习的精神,换句话来说,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他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弹得不好吗?论坛里有多少“评论家”又能弹好这首曲子?我说句不客气的话,能把该曲弹完全的人可能寥寥无几吧!不要那么刻薄地对待一个老实人!!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申一下:“己所不能,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责于人!”大家实际更多对于塞兄是该做幸福爱好的引导!人已走了,多说无益,死者为大,生者多思吧!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7 17:12:49

我在想,这是一个论坛,朋友们当然可以通过文字叙述争论,但是作为现代的论坛,辅助文字的手段有这么多,可以上传图片、可以上传音频、可以上传视频。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不要那么地刻薄,如果可以有自己的演奏音视频或是相关图片等等才会有说服力!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论坛!而不是将论坛作为一个吵架的地方,或是蓄意到别人的帖子里去捣蛋使坏!大家爱好共同的进步不是靠恶意的诋毁可以取得的!重复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责于人!友善交往,幸福爱好!

xyduht 发表于 2014-1-7 19:08:5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责于人!友善交往,幸福爱好!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8 16:05:59

原帖由 xyduht 于 2014-1-7 19:08 发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责于人!友善交往,幸福爱好!

谢谢大熊兄弟!我在1月2日看到塞二消息时,就开始思考问题的本质,这也是思考良多之后的肺腑之言,看到很多琴友现在都在沉思反思,我只不过先行了一步多想了些,其实也是很无奈的,只能希望给于大家警示吧。

陈延光 发表于 2014-1-9 17:08:08

作为一名普通琴友,作为一名制作爱好者,在266楼答复老任兄时写到“……相信大家看后通过自己思考一定收获良多,有收获从而能从小我做起,也就算尽了我的绵薄之力吧!”从小我做起,努力和朋友们共同营造“吉他中国论坛”良好交流氛围!祝大家新年更上层楼,幸福爱好!

虫蟲 发表于 2014-1-10 11:34:52

非常有艺术的感觉
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查看完整版本: 晒晒自己制作的琴,闲话制作(更新提示:一楼有新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