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神殿 发表于 2013-12-19 21:54:43

如此精美的吉他工艺,古往今来难道还有更好的吗?吉他博物馆也可以做镇店之宝了

吉他神殿 发表于 2013-12-19 21:57:48

想我大华儿女业余爱好者都达到如此水准,可以想像,中国的专业水平是怎个了得了

[ 本帖最后由 吉他神殿 于 2013-12-19 22:01 编辑 ]

Hendrix-HK 发表于 2013-12-19 22:05:52

回复 798楼 陈延光 的帖子

在歐美 Lutherie 這個行當其實歷史久遠,也很受音樂人的尊重

由於沒有歷史的關係,或在古代就輕工匠重文人,所以真的難找個合適的中文名字出來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19 23:23:50

原帖由 szypowska 于 2013-12-19 16:20 发表
只有对吉他制作如此热爱的人才能将此乐器做到这种极致,当然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有此作品,大师的虚名已经无关紧要了,没有这样的作品倒是可能有这个需要。

谢谢szypowska朋友一再来顶贴,也谢谢你的理解,能理解也是一种缘分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19 23:32:50

原帖由 丹尼尔 于 2013-12-19 19:52 发表
陈先生的制作进程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看到这样的制作展现在眼前。唯一的感觉就是惊讶。实在是漂亮、达到这样的制作境界,实在是会花费陈先生的许多时间跟精力。同时也可以看出,陈先生平时的积累是非常多的。没有长时间专注的积累,不可能有这样的制作成果。这不能不让人敬佩。至于,有人冠以陈先生所谓的《大师》的虚名。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抬高陈先生的作品,有虚过之嫌。
手工吉他的制作,除了乐器一说之外。同时,还是制作人展现自己对艺术理解和创造的地方。也是,表达自己艺术理念的地方。陈先生的制作应该说充分的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跟理念。
我倒觉得,大家应该给陈先生一些正能量。不要虚夸,等等。。。。。。。
不过,说陈先生的作品达到了一定的位点。我个人觉得赞同。确实,这样的制作工艺实在是不多见的。

谢谢丹尼尔朋友的关注和理解,你对朋友们提出了建议我觉得不仅适用本帖,更适用于这个论坛。论坛的健康建设需要正能量,对于很多爱好者无论制作还是演奏,我们都需要去褒奖鼓励,但是言过其实的虚夸实在不敢恭维,这也是我对朋友们的一点小小的愿望,这样大家帮我一起来盖好这座在吉他中国的楼。谢谢!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19 23:38:43

原帖由 吉他神殿 于 2013-12-19 21:52 发表
不要误会了,我是由衷的赞叹陈先生的技艺啊,国内能做出如此工艺的难道还能找出别人吗?纯工艺而论,估计全世界也是一流的,要找出之一也很难吧

谢谢吉他神殿朋友,不是误会是提醒,不仅是对朋友们的,更是对我自己的,相信这个帖子是对很多人有启发和触动的,其实我认为如果广大制作者能认真用心去做应该可以做出更出色工艺的吉他的。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19 23:43:10

我认为如果广大制作者能认真用心去做应该可以做出更出色工艺的吉他的。而且我一贯鼓励更多的制作爱好者加入乐器制作这个行列,因为来自各行各业,有自己的的其他的职业或专业知识辅助,一定能给乐器制作或是吉他制作带来很多新的亮点、新的理解甚至新的方法等等。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19 23:53:34

原帖由 Hendrix-HK 于 2013-12-19 22:05 发表
在歐美 Lutherie 這個行當其實歷史久遠,也很受音樂人的尊重

由於沒有歷史的關係,或在古代就輕工匠重文人,所以真的難找個合適的中文名字出來

谢谢Hendrix-HK朋友,你找到了一个西方常用的行业词儿Lutherie,关于这个词儿的具体意思和行业归类,容我改天再来絮叨,今天时间匆忙,我就不赘述了,还要赶着去看李斯克在科隆交响乐厅的吉他演奏会《梦的时光》,今晚是首演。谢谢你来顶贴!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0 09:52:05

这次我也抢个第一楼。

刚刚听完李斯克今天的首演和他分手这时候才到家,已经凌晨多了,先随便记一下流水账,今天和李斯克在一起差不多七个多小时,演奏会上半场是李斯克的《梦的时光》,由他本人作曲演奏,科隆交响乐团伴奏,具体阵容随后详细报道,德国国家广播电台(WDR原西德国家广播电台做了实况录音和录像),观众无法录音和录像,我在后面抢拍了演奏会开始前的照片,尽量全景。明晚八点是音乐会德国国家广播电台实况转播。下半场是老柴的第五,加上中场休息大概三个小时不到。演奏会结束后我去后台向他作品首演表示祝贺,随后他和夫人邀请我还有另外一对夫妇朋友在科隆交响乐厅斜对面餐馆共进晚餐,我们在一起聊天晚餐又消磨了三四个小时,晚餐点菜后的等待时间,李斯克又为我们几个人单独演奏了他作品《梦的时光》主题,并让我拍照和录音了,还送了我一盘他最新出版的CD。我们在一起又聊了关于托烈士La Leona的很多细节情况,当然对于我帮助很大,我也非常感谢他对我制作的帮助,因为他告诉我每天会收到很多世界各地职业吉他制作者的电邮或是信函,来询问La Leona 的音质音色或是一些制作细节问题,有一位英国制作者已经多次来信询问,但是他没有可能这样大范围的去帮助他们,关键他有自己熟悉认可的德国制琴师朋友,所以我能得到他的帮助应该算是个吉他制作“幸运儿”,况且我只是一个业余制作爱好者,今天这七个多小时是我今年收到的最好的“圣诞礼物”!过完圣诞和新年,李斯克得检查我的La Leona拷贝进度了。

先上图吧,录音片段我得明天处理再上传。

[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3-12-21 03:13 编辑 ]

szypowska 发表于 2013-12-20 11:05:24

Wulfin Lieske
       1956年3月6日出生于德国,他从12岁起开始学习吉他演奏,他不但学习古典吉他,同时还在Manfred Shoof学习爵士吉他。他的首张唱片,就是于1979年发行的名为Bitternis的爵士吉他四重奏专辑。
后来,Wulfin Lieske逐渐将精力转移到古典吉他上,并且赢得了许多世界吉他大赛的奖项。例如1981年西班牙Alicante,1982年意大利Gargagno,以及1985年西班牙的Andres Segovia比赛。在获得了这些荣誉之后,Wulfin Lieske开始在欧洲各国进行演出活动,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演奏家地位。
目前Wulfin Lieske先生居住在科隆,并在Hamburg State School of Music从事教学活动。

    这把TORRES1856年制作的柏木背侧板的琴名叫LA LEONA,在流传至今的TORRES琴中编号是FE04,也就是他第一个制作时期的04号,小巧的琴体,649毫米的弦长,琴体内还有一个叫做TONAVOZ的导声筒,用曾经见过这把琴的意大利制作家Paolo Coriani的话说“琴体的重量可以忽略,低音如同大提琴一般”。这把琴当初是作为一把佛拉门戈琴,因为在当时古典吉他跟佛拉门戈吉他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区别。LA LEONA被德国的一位古典吉他收藏家Benno.Streu拥有,著名的演奏家Wulfin Lieske用这把100多年的琴演奏了许多优美的曲子。

期待这把琴的录音...

doyleju 发表于 2013-12-20 12:59:48

抢座位, 大餐快开始了

    感谢 节日礼物,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0 16:39:46

原帖由 szypowska 于 2013-12-20 11:05 发表
Wulfin Lieske
       1956年3月6日出生于德国,他从12岁起开始学习吉他演奏,他不但学习古典吉他,同时还在Manfred Shoof学习爵士吉他。他的首张唱片,就是于1979年发行的名为Bitternis的爵士吉他四重奏专辑。
...

哇塞!szypowska朋友,您动作也太快了吧,快成李斯克的研究专家了,这么快就一大堆信息啊!稍微补充纠正一下,李斯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经历,就是他和大家熟知的皮亚佐拉一起工作过,大家对于他是演奏家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他是演奏La Leona的权威人士,但是对于他是作曲家和这段经历鲜为人知。昨晚演奏会曲目《梦的时光》去年开始创作,中间间断过一段时间,今年五六月份里重新续上完成的。

纠正一下,昨晚李斯克的首演用的吉他不是托烈士的La Leona,当然也是赫赫有名的琴啦,1925年的桑托斯 • 赫尔南德兹琴,这把琴已经差不多九十岁高龄啦,演奏会完了以后我们在餐馆一起又在小空间区别于演奏会现场大空间细细品味了一下这把琴。

再纠正一下,托烈士的La Leona不是由Benno Streu先生收藏,很多不知情的人士都认为是他,因为网络上能找到的La Leona的资料并不多,Benno Streu先生曾经测评研究过La Leona,但是真正的收藏者不是他,而是科隆本地的一位非音乐界人士,姓名不方便公开,因为La Leona这个级别的琴,相当于小提琴里的斯特拉迪瓦里,不是一般爱好者或演奏家能够收藏的,收藏家只提供给小范围演奏家或是研究人士使用。Benno Streu曾经评价过不少他研究过的托烈士琴和其他一些名琴,不过很可惜,他已经于六年前去世了。

李斯克告诉我全世界有很多人都想复制托烈士的La Leona,但是迄今为止,他只认可慕尼黑的老牌制琴师Ober的复制品,因为他是使用La Leona的权威,所以他的一些观点对于我复制La Leona就显得极其重要啦,呵呵呵,不过还是谢谢您这么快就来跟帖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0 16:53:53

原帖由 doyleju 于 2013-12-20 12:59 发表
    感谢 节日礼物,

谢谢doyleju朋友,您也是这么快一贯来顶我,昨天餐前可惜没有录像只有录音,而且只是一小段,因为开始的时候只顾听了,猛然想起已经错过不少了,只能给朋友们上一份非常微薄的礼物了,耳朵稍微过过瘾吧。我和李斯克说了,今天会在中国的吉他论坛给中国琴友发布消息的。谢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7CaBjeOFj8/


http://www.tudou.com/v/37CaBjeOFj8/&rpid=117520831&resourceId=117520831_04_05_99/v.swf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0 17:10:19

昨晚李斯克的这场演奏会算是今年德国科隆交响乐厅的圣诞系列音乐会啦,年底的压轴戏,昨天的阵容交响乐团是德国国家广播电台科隆交响乐团,指挥是日本指挥家左渡裕,曾经很长时间担任指挥大师雷奥纳多 • 伯恩斯坦的助手。《梦的时光》是李斯克为吉他和乐队谱写的作品,但是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主角乐器,那就是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 ),昨天该乐器的演奏家是来自澳大利亚的马克 • 阿金斯(Mark Atkins)。晚餐时李斯克和我闲聊时说到了德国国家广播电台现场录音是为发行《梦的时光》CD准备的。

lb1598 发表于 2013-12-20 22:55:47

期待陈先生的La Leona拷贝!

JiangYing 发表于 2013-12-20 23:15:25

原帖由 陈延光 于 2013-12-20 03:53 发表


谢谢doyleju朋友,您也是这么快一贯来顶我,昨天餐前可惜没有录像只有录音,而且只是一小段,因为开始的时候只顾听了,猛然想起已经错过不少了,只能给朋友们上一份非常微薄的礼物了,耳朵稍微过过瘾吧。我和李斯克说了,今天会在中国的吉他论坛给中国琴友发布消息的。谢谢!
谢谢陈兄,谢谢李斯克,请代吉他中国的琴友们问候大师。

原帖由 lb1598 于 2013-12-20 09:55 发表
期待陈先生的La Leona拷贝!

同期待!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1 00:38:33

昨晚李斯克作品《梦的时光》首演宣传册页,左边是日本指挥家左渡裕,右边是德国作曲家演奏家李斯克。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1 00:51:06

李斯克最新出版的独奏CD《古典吉他的诞生》,由德国国家广播电台电视台WDR和OEHMS Classics共同出品,演奏了索尔和朱利亚尼的曲目,使用的又是一把历史名琴,1810年法国制琴师Petit Jean的作品。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1 00:52:33

原帖由 lb1598 于 2013-12-20 22:55 发表
期待陈先生的La Leona拷贝!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3-12-20 23:15 发表
谢谢陈兄,谢谢李斯克,请代吉他中国的琴友们问候大师。

同期待!

谢谢姜兄和lb兄的厚爱,希望过完新年不久吧,李斯克还要检查我拷贝La Leona的进度呢,包括拷贝SE117的小琴

报告姜版,已经和李斯克多次介绍过吉他中国论坛了,国内有这么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论坛,大家的问候我一定转达

2388823 发表于 2013-12-21 00:56:47

无意中看到了这个帖子,用震惊来说一点都不过分。陈先生做的琴简直是艺术品啊,而对制琴的这份热爱以及良好的心态,我觉得是最难能可贵的。其实我本人是玩钢弦指弹的,但是古典吉他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也同样很吸引我,看到中国也能有这么优秀的制琴人(而且是业余的!!!)如此执着的热爱着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感到了满满的正能量。怎么办?古典吉他也很棒啊,有点想要双修的感觉!!!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1 02:56:50

原帖由 2388823 于 2013-12-21 00:56 发表
无意中看到了这个帖子,用震惊来说一点都不过分。陈先生做的琴简直是艺术品啊,而对制琴的这份热爱以及良好的心态,我觉得是最难能可贵的。其实我本人是玩钢弦指弹的,但是古典吉他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也同样很吸引我, ...

谢谢新朋友2388823!注册两年多第一帖赠予我,君子一言千金,谢谢!既然古典吉他那么吸引您,心动不如行动,那就快双修吧!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1 02:58:13

恭祝广大琴友圣诞新年快乐!

都市蜉蝣 发表于 2013-12-21 03:06:43

帖子信息太多了,先顶一个,然后慢慢品味.

Hendrix-HK 发表于 2013-12-21 11:00:25

回复 821楼 陈延光 的帖子

陈兄做把琴要多久呀?专业工作之余还能做得这样细致和快,难得呀

jobparker 发表于 2013-12-21 11:06:57

不得不再顶啊!艺术品,陈老。

梅林 发表于 2013-12-21 12:17:01

延光。我有你这样的兄弟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捏?说幸吧,老是被你的琴勾引着,想弹弹不着。还得老想着。这单相思的滋味可不好受哦。 说不幸吧。我早早晚晚有机会打劫你一把。哈哈哈。回来了还得罚你请我吃饭。算是补我这份单相思之苦了。

[ 本帖最后由 梅林 于 2013-12-21 12:19 编辑 ]

JiangYing 发表于 2013-12-21 13:21:47

原帖由 梅林 于 2013-12-20 23:17 发表
延光。我有你这样的兄弟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捏?说幸吧,老是被你的琴勾引着,想弹弹不着。还得老想着。这单相思的滋味可不好受哦。 说不幸吧。我早早晚晚有机会打劫你一把。哈哈哈。回来了还得罚你请我吃饭。算是补我这份单相思之苦了。
梅兄够狠!帮兄弟打劫一把......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1 18:40:14

原帖由 都市蜉蝣 于 2013-12-21 03:06 发表
帖子信息太多了,先顶一个,然后慢慢品味.

欢迎新朋友都市蜉蝣!谢谢来顶贴!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1 18:58:47

原帖由 jobparker 于 2013-12-21 11:06 发表
不得不再顶啊!艺术品,陈老。

谢谢jobparker朋友!我是努力将吉他制作当成一件听觉和视觉艺术品去做,赋予吉他听觉视觉两方面的复合审美意义。老不敢当,我才中年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1 19:09:25

原帖由 Hendrix-HK 于 2013-12-21 11:00 发表
陈兄做把琴要多久呀?专业工作之余还能做得这样细致和快,难得呀

谢谢Hendrix-HK朋友!时间真是挤出来的,但是也需要有计划的对吉他零部件归类制作,统筹安排很重要,我一般不会就做一把琴,而是同时好几把进行的,因为材料搭配的问题,有些工作就便于集中进行和比对,例如面板背板的测试工作,我有时会五六块面板一起分阶段制作并测试比对,做琴码会几个一起进行,这样等到测试完成合琴时,只是一些零部件的按照自己理解想法的搭配组装。所以有的阶段显得很慢,什么结果都没有,合琴时突然好几把琴都完成了。其实不是难得,而是工作的统筹安排,当然这是我的做法,自己随心所欲,可能不适用那些接订单的职业者,他们也许做琴需要有的放矢,看只鸟儿打个蛋。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1 19:10:47

原帖由 梅林 于 2013-12-21 12:17 发表
延光。我有你这样的兄弟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捏?说幸吧,老是被你的琴勾引着,想弹弹不着。还得老想着。这单相思的滋味可不好受哦。 说不幸吧。我早早晚晚有机会打劫你一把。哈哈哈。回来了还得罚你请我吃饭。

哈哈哈!老梅啊,勾的就是你!让你好好单相思一番!幸和不幸,你说反了,你要打劫我,我还幸运啊?哈哈哈!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1 19:15:32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3-12-21 13:21 发表
梅兄够狠!帮兄弟打劫一把......
姜兄啊,你怎么也想趁火打劫啊!老梅够狠,你也够坏,自己不动手,教唆打劫,哈哈哈

吉他神殿 发表于 2013-12-22 23:10:52

千斤顶,精品贴不能沉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3 22:43:57

原帖由 吉他神殿 于 2013-12-22 23:10 发表
千斤顶,精品贴不能沉

谢谢吉他神殿朋友,你顶贴是锲而不舍啊!谢谢你!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3 23:15:00

原帖由 Hendrix-HK 于 2013-12-19 22:05 发表
在歐美 Lutherie 這個行當其實歷史久遠,也很受音樂人的尊重
由於沒有歷史的關係,或在古代就輕工匠重文人,所以真的難找個合適的中文名字出來

答应过Hendrix-HK朋友,我会就西方Lutherie这个词闲聊几句,这在西方是个总称,一般木制有琴弦的乐器制作例如小提琴或是曼陀林亦或是吉他的制作都使用这个词,在美国还使用Luthiery这个词,意思是基本一样的。在欧洲,Luthier这个词指的是制作或修理鲁特琴和其他弦乐器的制作者。这个词来源于法语的“Luth”,它的意思就是鲁特琴。弦乐器制作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大类:拨弦乐器和使用琴弓的擦弦乐器,后者还有更特别的词供使用“Archetier”。

但是英语里还有更通用的词来形容吉他制作者“guitar maker”或是“guitar builder”,德语里情况也是这样,用词“Gitarrenbauer”,指的就是吉他制作者,吉他和制作者两词的组合,如果是小提琴制作者那么就是“Geigenbauer”,小提琴和制作者两词的组合。如果留意一下德国手工吉他制作者在琴内背板上贴上的标签,就很容易看到几种区别:

第一种直接使用制作者姓名的(制作者有无弹拨乐器或者具体为吉他制作上岗证状况并不清楚,这个上岗证在2004年就被废除了)。

第二种就是使用姓名并打上抬头“Gitarrenbaumeister”,这种就是指的有上岗证的吉他制作者,虽然2004年在德国废除了这个上岗证,但是很多拥有上岗证的制作者还是作为一种荣誉在继续使用,因为这张证书是很多没有受过职业高等教育的制作者通过长时间职业培训和实践,并顺利通过国家或联邦州的职业考试而获得的,当然有它的含金量。乐器制作专业高等院校的学士或硕士毕业生在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也会得到这样一张大学所在联邦州的证书。

第三种就是使用姓名并打上抬头“Gitarrenbauer”,这种就是现在很多制作吉他但是没有2004年以前的“上岗证”的制作者。

第四种就是使用姓名并打上抬头“Luthier”,但是这样使用的情况在德国很少见,一般来说这种制作者基本上在制作吉他的同时,还能够制作小提琴、大提琴等擦弦乐器或是鲁特琴等弹拨乐器,而这两者在德国2004年以前都是有上岗证的,所以基本上都是使用上岗证的头衔“Geigenbaumeister”或是“Gitarrenbaumeister”,但总的来说使用“Luthier”,那就意味着通吃擦弦和弹拨乐器,制作者是要对这些乐器都能进行设计制作修理等工作。很少见或者几乎没有制作者只做吉他而使用“Luthier”这个词儿的,如果只做吉他而不会制作鲁特琴或是小提琴在欧洲使用这个词儿就有点滑稽,我且不说虚荣心。

上几张德国琴内标牌图片

北京老于 发表于 2013-12-23 23:15:57

延光兄:咨询个事,这位老先生的情况了解不?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3 23:32:53

原帖由 北京老于 于 2013-12-23 23:15 发表
延光兄:咨询个事,这位老先生的情况了解不?

2363462

老于啊,您应该称我延光弟,这个吉他制作者我知道的,他就是有德国2004年废除了的上岗证的,这个上岗证货真价实,是通过自己的制作和联邦州的职业考核得来的,他应该还制作电声吉他。在德国关于吉他制作者的一般常识,敢用“Gitarrenbaumeister”这个头衔的,一般肯定有2004年以前老的上岗证在手或是这时间以后毕业于乐器制作高等院校而获得的证书,是一种荣誉啦,至于说现在还通过个联邦州或国家的考试取证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因为组织一次考试并不容易,没有特别需求一般很少。没有这张证书的话,谁敢用这个头衔试试看,在德国就是欺诈罪啦。

北京老于 发表于 2013-12-23 23:34:31

延光兄,这称呼亲切,我的朋友去了老先生家,聊天,是个很牛地老头,很有意思。做琴要看你顺眼不,看不顺眼不给做。


原帖由 陈延光 于 2013-12-23 23:26 发表


老于啊,您应该称我延光弟,这个吉他制作者我知道的,他就是有德国2004年废除了的上岗证的,这个上岗证货真价实,是通过自己的制作和联邦州的职业考核得来的,他应该还制作电声吉他。在德国关于吉他制作者的一般 ...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4 00:52:05

看看吉他制作者英国的职业头衔情况,一般来讲也是使用“guitar maker”吉他制作者,例如帖子前面曾经例举过的大卫 • 怀特曼先生,他使用的就是“guitar maker”。也有使用“Luthier”这个词儿的,翻译成中文也许就是“制琴师”啦,但是就意味着对乐器制作有点通吃的味道,例如已故著名的老牌的制琴师David Rubio先生,他可不是只做吉他的,中国琴友对他的大名如雷贯耳是因为吉他,但是他不仅制作吉他,还制作鲁特琴、齐特琴、比维拉琴、潘多拉琴、大键琴(又称羽管键琴)、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等等,所以使用这个词儿就比较名符其实啦,“制琴师”这个称谓也就是当之无愧啦。大家熟悉的菲利普 • 伍德菲尔德就只使用自己的姓名。上几个英国琴内标牌图吧

陈延光 发表于 2013-12-24 01:12:11

西班牙的情况呢,大多数吉他制作者都是冠以“Constructor” 或是“Constructor de guitarras"的头衔,而且他们都是有注册制作许可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制作者”或“吉他制作者”,当然大名鼎鼎的弗列塔琴和PB琴上的就是姓名,没人怀疑他们在西班牙的制作许可证书吧, 上图
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查看完整版本: 晒晒自己制作的琴,闲话制作(更新提示:一楼有新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