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光
发表于 2015-2-25 17:21:30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5-2-25 17:34 编辑
an_apple 发表于 2015-2-25 11:12
每次听陈兄的琴总会感叹。。想想我自己,羡慕忌妒,自愧不如啊。。。
小李,过年好!你谦虚了,没有什么自愧不如的,努力做好就是啦。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过年了,你现在应该完全理解我希望你不去职业做琴的道理了,但是作为爱好,没有生计压力就可以轻松玩极致,你依旧可以不断努力的,我也是,最近工作间整理差不多了,已经开始动手新的摸索了,目前从音板的双拼、三拼、四拼、多拼一直到五十拼的工艺、胶合以及频率响应等等做新一步探索,积累数据。欢迎你常来!
an_apple
发表于 2015-2-25 18:07:43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2-25 17:21
小李,过年好!你谦虚了,没有什么自愧不如的,努力做好就是啦。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过年了,你现在应 ...
五十拼~~~那不就又成合板了~~我们正讨论时髦的全单~~您却来个反其道而行~~不过陈兄以兴趣而做,无压力而行,拭目以待。。。
对了,方便的时候把您做的小琴情况多多透露点呗,早就望眼,眼早穿啦。。。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3 21:22:09
an_apple 发表于 2015-2-25 18:07
五十拼~~~那不就又成合板了~~我们正讨论时髦的全单~~您却来个反其道而行~~不过陈兄以兴趣而做,无 ...
哈哈,小李,倒不是单板合板的问题,我所关注的是这个“可爱的木盒子”的频响问题,说到根本,不论使用什么材料都是希望将该材料制作的木盒子达到它的最佳频响状态,如果制作调整不当,可能全单琴音质不如合板面单琴的情况大有人在,曾经遇到不少这样的琴。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3 21:30:43
今天回复另一个关于吉他使用木材的帖子其中关于面板“横纹”内容,其实和制作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一并记录到本帖中:
春峰得亿 发表于 2015-3-3 09:40
请问德国白松面板上带很多密集的横纹是好是坏?听说是做琴前自然风干很到位出现的横纹?究竟什么原因谢谢! ...
首先声明,以下内容不是本人所写,只是个人学习时来自网络一位gugutown的文章,可能可以解释楼上的提问,借花献佛啦!
很多人都会发现,原声木吉他面板上多少会有些"横纹",还有不少说法,说"横纹"随着琴龄增长而"生长",其中不乏爱琴者对吉他的殷殷期盼,希望爱琴声音表现与日俱增。
有些说法跟事实相去不远,有些实在是把这个现象给"误解"了,这个话题带给许多琴友不少困扰,怕自己的琴没有"横纹"或数量过少而担心..... 这个问题当然我也被问得多了,所以干脆一并在这里说个清楚,希望对各位能有帮助。
1. 横纹 即"木质线", 一般我们在面板上看到的明显直条纹称作"生长线",它负责树木养分与水份的垂直输送,而树木除了长高还会长粗,所以横向的成长就由"木质线"负责,而木质线就是你们担心不已的"横纹"!!"木质线"因为是"薄壁细胞",所以它不像生长线有那么明显的分界,它的强度与韧性亦不像生长线那般强硬,所以直劈木材要比横锯来的简单的多。
http://img4.fotos-hochladen.net/uploads/010hzxpfg7nv.jpg
2.横纹的生长特性及声材作用,树木的生长是由内而外的,所以木材的横锯面可以看到一圈圈的年轮,而"木质线"也是成放射状往外扩展,,基于这种生长特性,只有采取"径切"的木头裁切法才会有明显的"木质线",除此之外的切法"木质线"只会以"点状"呈现.。而所谓的"径切"就是指裁切路径会经由"树中心"横越的切法,这种切法的好处就是可以取得最平均与平直的纹路,同时该块板材的平均密度,比重都将十分接近。其实在乐器制造圈中一直都承认"木质线"在音响效果上的表现,因为站在"震动与扩散"的角度来说,生长线负责纵向的震动,而"木质线"则是横向的震动传递。
http://img4.fotos-hochladen.net/uploads/02su3td85kl9.jpg
http://img4.fotos-hochladen.net/uploads/03i0k4qmhtx5.jpg
3."木质线"(横纹)为何会增加? "木质线"绝对不是凭空生成的,它在制成吉他之前就已经存在,在初步干燥的过程中,水份是最先被去除的,然后是其他的内含物,像是植物油脂、淀粉等等的物质,而这些物质不可能去除的干净,而"木质线"正是储存这些东西的地方! 这些残存物质长久以来经由与空气的接触而氧化或消失(吉他里面是不上漆的),氧化后的物质或变色或消失而形成空腔,这些改变也改变光线折射的状态,所以能够被我们看见,也让我们误以为它是"长出来的"。有些风干的很好的木材,天生就会横纹很多,而这些木材往往很高价,但是也可以通过经常弹奏来增加"横纹",毕竟我们说,弹奏是对吉他最好的保养,因为弹奏是最好的让木材干燥的方法。用弹奏的方式去干燥木材,细腻而平均,会把多余水分及油脂、淀粉等物质去除,从而让声音越来越好。这个过程,我们通常称之为"开声"....
4.其实面板结构里还有更有趣的东西,那就是"壁孔" , "璧孔"沿着"生长线"紧密排列,每一个"璧孔"里面就是一个小房间,我们叫它做"细胞腔",而"璧孔"就像是"细胞腔"的门户,让每一个小房间彼此相连,正因为这样的结构造成了针叶木(例如云杉)面板敏感易于共振的特性,让一把吉他或提琴能发出动人的声响!! 以往小提琴的漆料一直是各家的不传之密,据说就是其配方不会将"璧孔"封死,而让该把琴一直能借着"璧孔"进行最佳的震动!!
5.显微镜下的分析研究,这次我拿云杉面板并以"电子显微镜"拍摄,为的就是让各位更清楚的了解木材特性,并希望解答各位的迷惑。我分别以60倍, 200倍, 2300倍的放大图片来跟各位示范。
http://img4.fotos-hochladen.net/uploads/04xj67o0cqyd.jpg
http://img4.fotos-hochladen.net/uploads/05o0csu6tx8v.jpg
http://img4.fotos-hochladen.net/uploads/065frjxplb2h.jpg
http://img4.fotos-hochladen.net/uploads/07m3alpojn0u.jpg
达娃
发表于 2015-3-4 10:54:24
陈先生新年好
音板的材料特性,谢谢陈先生上传资料文件。
合唱团
发表于 2015-3-6 07:44:58
陳先生,你好,好久不見,
最近好嗎?
期待你的新琴早日在論壇出現,
祝一切順利。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6 16:37:36
喜欢整理记录,和制作相关内容依旧记录到自己帖子里,这是回答另一帖一位朋友关于吉他不同背侧材料声学特性问题
Suggestion 发表于 2015-3-3 22:10
很好奇;巴玫,马玫,印玫,做的琴在声学特性上有多大的区别?再请教个题外的;同样音乐会琴的料,用法国漆 ...
贴张图解释前半部分问题,图中标明了不少吉他一般使用的背板材料以及它们在低中高频以及音质纯度和质感的声学特性。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显示在图上,但是相对直观的比较,大概齐有个概念。至于油漆问题,法国漆(虫胶漆)和硝基漆当然有区别,很简单,做一下频响测试比较就知道啦。
http://img4.fotos-hochladen.net/uploads/bodenvergleich86ksnj7rmp.jpg
当然材料本身的特性是一方面,制作者是需要清楚认识并且扬长避短的,但是也不能矫枉过正,一切都是一个适当的调整把握,难就难在这个适当的调整把握上,把握不好,巴玫琴就是一个名贵材料的木盒子啦,呵呵。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6 16:46:37
本帖最后由 WHW7777 于 2016-1-5 12:09 编辑
另一帖中关于吉他面板有人做出一些分类,看到云杉面板给出了不少分类概念,但是就欧洲云杉来讲有很多的误会望文生义的成份,什么德国云杉、奥地利云杉、意大利云杉以及瑞士云杉等等,现就欧洲云杉稍作说明。
我长期生活在德国,现在居住就离阿尔卑斯山不远,百儿八十公里,加之自己业余爱好制作乐器,呵呵,就差自己进山伐木了,就我一般使用的阿尔卑斯云杉而言,不叫德国云杉,按地理分布状况,德国和奥地利、意大利及瑞士都接壤,阿尔卑斯山脉都分布在这几个国家,那么云杉是按照国名来分类呢还是以其生长的山脉区域来分呢?德国出产音板最主要就是来自南部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有著名密腾森林Mittenwald,就在阿尔卑斯山里,那里聚集很多乐器制作作坊和乐器制作职业学校,巴登符腾堡州在阿尔卑斯山以北有著名的黑森林Schwarzwald,也有不少乐器制作者,就吉他制作而言,斯坦泽和诺华克就生活在那附近。
而欧洲云杉,拉丁名学名为Picea abies、Norway spruce、European spruce,可以译作挪威云杉,之所以挪威,原因欧洲最古老的云杉树被发现于挪威,就像源头一样,并且该云杉在欧洲分布很广,北起挪威,东至乌拉尔山,东南到希腊,西南到阿尔卑斯山脉,到了俄罗斯和西伯利亚云杉Siberian Spruce有混合种云杉Picea x fennica。直到现在植物学家对于欧洲云杉和西伯利亚云杉的分类都没有定案。例如瑞士东部的云杉可以看做是欧洲云杉的亚种,但严格分类看做一个物种时应该称之为阿尔卑斯云杉Picea alpestris。又如中国东北出的红皮云杉,南方的丽江云杉总不能叫它们中国云杉吧,不能德国买来的云杉就是德国云杉,意大利瑞士买来的就叫意大利云杉或瑞士云杉。
其实朋友们要了解音板最好还是按照材种的拉丁名学名查考,别拿着中文译名就来望文生义,呵呵。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6 16:47:46
达娃 发表于 2015-3-4 10:54
陈先生新年好
音板的材料特性,谢谢陈先生上传资料文件。
达娃,新年好!欢迎常来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6 16:51:43
合唱团 发表于 2015-3-6 07:44
陳先生,你好,好久不見,
最近好嗎?
合唱团朋友,新年好!谢谢关心祝福,我一切都好。新琴出炉还没有那么快,一般我的制作周期都很长,不过有了新的阶段性成果会来论坛和朋友们分享。欢迎常来,也祝你万事如意!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12 03:57:02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5-3-12 15:49 编辑
不多说了,上图,今晚手机刚刚拍的阶段性图片,最近制作的一块新背板,材料十二雄蕊破布木,学习范本是以色列制琴大师Boaz那把新巴洛克吉他。
http://img4.fotos-hochladen.net/uploads/mzwun21dj7.jpg
JiangYing
发表于 2015-3-12 07:28:16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11 14:57
不多说了,上图,今晚手机刚刚拍的阶段性图片,最近制作的一块新背板,材料十二雄蕊破布木,学习范本是以色 ...
破布木? 这肯定是加拿大的木材,来自举世闻名的“你家那块破布”(尼亚加拉瀑布)。
riverlei2006
发表于 2015-3-12 09:54:57
小白斗胆问一句,陈先生的琴国内有卖的吗
达娃
发表于 2015-3-12 20:36:26
这拼接,难度很大!!!!!!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15 04:12:10
JiangYing 发表于 2015-3-12 07:28
破布木? 这肯定是加拿大的木材,来自举世闻名的“你家那块破布”(尼亚加拉瀑布)。...
谢谢姜兄帮顶,好久没联系了,一切安好?加拿大的材料我还没试过呢,什么时候一定请你给我搞点“你家那块破布”,哈哈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15 04:19:25
riverlei2006 发表于 2015-3-12 09:54
小白斗胆问一句,陈先生的琴国内有卖的吗
呵呵,谢谢新朋友riverlei2006帮顶,客气啦,来论坛的大都是琴友,都是爱好者,谈不上小白和斗胆。不过很抱歉,我只是业余爱好,制作发烧友,纯属玩得高兴,不卖琴啊
JiangYing
发表于 2015-3-15 04:20:16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14 15:12
谢谢姜兄帮顶,好久没联系了,一切安好?加拿大的材料我还没试过呢,什么时候一定请你给我搞点“你家那块 ...
热烈欢迎!难得碰到陈兄在线!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15 04:28:11
达娃 发表于 2015-3-12 20:36
这拼接,难度很大!!!!!!
谢谢达娃,难度还好啦,不算大,这拼接只要有耐心,爱好制作的朋友们都可以试试,磨磨性子的好办法,但是这还只是拼接工艺表面文章而已,关键的还是拼接后音板的调整。
破天洪荒
发表于 2015-3-15 11:12:02
自己做琴,还弹这么好, 厉害,佩服,小弟甘拜下风!!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3-17 15:07:59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5-3-17 15:18 编辑
破天洪荒 发表于 2015-3-15 11:12
自己做琴,还弹这么好, 厉害,佩服,小弟甘拜下风!!
谢谢新朋友破天洪荒,做琴弹琴都是业余爱好,我在论坛只贴过大师和演奏家弹我制作的琴视频,自己弹琴视频从未发过,你可能是听别人说的吧,不可信呢,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客气啦,欢迎你常来!
an_apple
发表于 2015-3-22 23:43:07
原来吉他面板上的纹理这么回事一直以为那纹理是大树疤呢,下次再有琴友问我,总算知道怎么解释了。还有,您那个四十五拼太惊艳,拼接难度太大了吧,我琢磨了半天,这个对称性的精度对细木工和耐心是个考验啊~~~搁我做估计拼不了几下就要就摔板子了。。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2 17:12:37
an_apple 发表于 2015-3-22 23:43
原来吉他面板上的纹理这么回事一直以为那纹理是大树疤呢,下次再有琴友问我,总算知道怎么解释了。还有,您 ...
小李,那块多拼背板算不上惊艳,难度也不大,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一句话,这只是表面活儿而已,后期对于这块背板的频响调整才是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不着摔板子的,关键是制作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过程和什么样的作品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2 17:30:12
将另一帖介绍德国古典吉他大师李斯克先生回复达娃琴友的对于“母狮”拷贝制作的内容记入此贴,那贴是介绍大师,不多谈制作。
达娃 发表于 2015-4-1 14:06
前段时间,网上看到一把复制“母狮”的视频,柏木背侧,铜质音桶,声音分离度还不错,低音没有真“母狮”低 ...
呵呵,达娃小老弟, 别说你看到了一把,全世界对于“母狮”的拷贝林林总总不计其数,当然”慕其美名“”依样画葫芦“的居多,因为很多只是根据网络上的图片在拷贝罢了,摸都没摸过,别说演奏”母狮“啦,二没有”母狮“的准确图纸,更别说”母狮“的声学研究资料,绝大多数是一种自我膨胀的臆想!为什么不去拷贝豪瑟制作的带倒相桶的琴呢,豪瑟也制作过啊!或是罗曼尼洛斯的作品,他也做过啊!因为“母狮”名头太大了,其实说白了就是以”母狮“的美名搞噱头而已!稍后我会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
cao119
发表于 2015-4-4 22:53:45
悲伤的西班牙
发表于 2015-4-5 21:24:37
延光老弟的贴,必须顶,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6 00:49:30
cao119 发表于 2015-4-4 22:53
谢谢新朋友cao119,欢迎常来做客!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6 00:54:58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5-4-6 02:47 编辑
悲伤的西班牙 发表于 2015-4-5 21:24
延光老弟的贴,必须顶,
啊!你是谁?我就不礼貌啦,在这里能叫我老弟的人,肯定是二十年前琴友圈的熟人或是故交啦,论坛里新认识的琴友叫我老弟的我都知道,你竟然还是2003加入吉他中国的老坛友!请你私信我啦!表情选项没有抱拳,我就只能啦!
内蒙古朋友
发表于 2015-4-6 23:30:22
陈老师 我注册 这个论坛 没有多长时间 看到这个技术贴 已经是2015.4.6 我从今天晚上7.30到现在23.26分钟看到了560楼 明天继续 您一贴 一贴 回也够辛苦的我看都看了眼累了 明天继续 88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7 13:37:58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5-4-7 14:15 编辑
内蒙古朋友 发表于 2015-4-6 23:30
陈老师 我注册 这个论坛 没有多长时间 看到这个技术贴 已经是2015.4.6 我从今天晚上7.30到现在23.26分钟 ...
内蒙古朋友,你好!还是那句话,我不是老师,你客气了!谢谢你这么有耐心一帖帖看过去,一下子回复这么多那还真做不到,其实本帖也是将近两年时间里论坛的朋友们捧场,自己陆陆续续回复,积少成多吧!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7 14:06:46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5-4-7 15:15 编辑
内蒙古朋友 发表于 2015-4-2 20:57
陈老师 我是想知道 基頻的F或是g 是面板的时候 还是组装成箱体的 时候的 基本频率 晚上自己 研究做一把 ...
内蒙古朋友,现在就你在大师李斯克那帖中的问题简短回复,你想知道的那个F或G一般指的是吉他基频组成的第一基频,是吉他箱体内的空气基频而不是面板基频。就这么简单,不是什么秘密!如何制作调整每把吉他的这个基频,需要达到多少,具体每把吉他得视具体情况决定,并不是每把吉他都适合做到相同的基频,因材料和结构以及工艺而异,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啦!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8 15:11:55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5-4-9 01:44 编辑
前面对于达娃小老弟的回复关于历史名琴的拷贝复制工作我会补充阐述自己的观点,陆续写点内容:
朋友们可能都知道,书画艺术的学习,其中就有一个重要组成环节,临摹,用今天的话来说可能就是“拷贝”二字啦。但是细细揣摩,又不得不令人反思。临摹,是按书画原作仿制过程,临,是照着原作写和画,摹,是索性拿着薄纸或绢蒙在原作上描摹。临摹,作为学习手段其实就是注重过程,从中领悟原作的精髓,所谓形神兼备。临和摹的学习手段分开来说各有利弊,临,可能得神或者说原作笔意,而不得其形,摹,可能得其形而失神韵。
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我想朋友们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件乐器的拷贝工作中的形神啦,就如吉他的外形和音质,“依葫芦画瓢”的制作者可得吉他原作之形而失之神韵!临摹书画尚且需要对着原作品,并且就书画大体而言仅仅是三度空间的视觉艺术,对于乐器珍品的拷贝就不这么简单了,因为,不搞乐器修复工作或研究工作是基本没有机会接近珍品原件的,很多乐器珍品原件由博物馆或收藏家亦或演奏家收藏,有多少人可以接近?更不要说乐器灵魂之所在“声音”啦,无机会接近怎么办?找图片找资料外加臆想啦,但是忽视了乐器严格的拷贝工作不仅仅是三度空间的艺术加工,更是第四度的艺术,谈何容易?!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9 13:18:03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5-4-9 13:32 编辑
托烈士制作的四号琴“母狮”(La Leona)是留在人间的吉他或者说乐器瑰宝,旷世绝作,不仅如此,历代吉他演奏大师阿卡斯、泰勒嘉、廖培特、普霍尔、雷吉诺 • 塞因兹 • 德 • 拉 • 马萨更为这把159岁的神器镀上了神秘灿烂的色彩。这一切成为全世界吉他爱好者尤其是从未亲手摸过弹过这把古老吉他的人们的美好传说和憧憬。
我承诺过托烈士“母狮”今天的主人和她的使用者德国古典吉他演奏大师李斯克先生,我只介绍“母狮”这件作品,不去谈论“母狮”的制作研究。从2013年6月11日开始提及“母狮”到2014年1月7日发帖介绍驾驭“母狮”拉 • 蕾欧娜的德国演奏大师李斯克,时至今日将近两年的时间,没想到近几天有朋友发图片给我国内某某某制作了“母狮”拷贝件,我看到了结构的似是而非,标牌里还注明了托烈士1856年的四号琴“母狮”LaLeona 复制拷贝,有朋友问及是否弹过“母狮”原件?没有!是否接触过“母狮”原件?没有!是否有“母狮”图纸?没有!是否有“母狮”的相关研究资料?没有!而最基本的外形拷贝条件也是需要图纸尺寸,或者比对原件做一比一的测量获得数据,因为“母狮”的酮体大小区别于当今一般吉他的尺寸,琴酮体空气容量当然也不同于当今很多吉他,制琴用的内磨是需要另外开模的,我很好奇在没有这样的前提条件下究竟制作的是什么拷贝件?霸王硬上弓!依葫芦画瓢!
我所知道的大师李斯克到目前认可的“母狮”拷贝件仅仅只是由德国老牌制琴师Ober制作的,原因很简单他做过“母狮”的修复工作,不仅如此,还有慕尼黑的施缪克尔博士作为他的声学测试技术支持人,这样的条件基础上他做了“母狮”的“临摹”工作,既形似又传神。而李斯克先生作为古典吉他演奏大师的身份,并且一直以来作为“母狮”的使用者比任何一个自吹自擂的吉他制作者对于“母狮”拷贝件更有“话语权”吧!
补充内容 (2015-4-12 02:52):
错别字一个:第二段结尾处,……制琴用的内模是需要另外开模的,……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10 13:38:14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5-4-10 13:57 编辑
物欲横流,很多人内心充满的只是对物质的占有,从“路易威登”到“爱马仕”,从“劳力士”到“兰博基尼”,乐器也是一样,唯一区别就是这些品牌批量生产,乐器珍品原件往往只有一件,没有条件珍品原件,用拷贝件暂时填补一下欲壑也行,管它是不是“母狮”的音质呢!就像在国外免税店内一堆同胞哄抢商品时就有人说,同行的人都买了所以也买,管它什么用途功效呢!当然也就有一批为之服务的拷贝者应运而生,以“母狮”的噱头来拓展生财之道,一个新的市场兴趣点。现今中外,“母狮”拷贝件的层出不穷给大家带来的是什么?不乏那些没有机会接触“母狮”原作的琴友在听完劣质的拷贝件后发出误会的感慨,原来“母狮”不过如此。那么这些拷贝者究竟在做些什么呢?究竟是在利用托烈士“母狮”的美名?!还是在毁坏这美名?!为了点商业利益搞如此噱头?!是不是下一步学会“文物做旧”的活儿,直接贴标托烈士“母狮”?!让“母狮”这个传奇神秘美丽点不好吗?!为什么要打破大家美好的憧憬?!
反之,试问一些拷贝者,你们的乐器作品,如果别人根本没有接触过更没使用过,也来件不合格的拷贝,最后冠以你们的大名或作品拷贝字样,你们愿意吗?!估计你们会骂别人不道德,甚至还会商业纠纷了吧!当然,话又说回来了,你们的作品无人想拷贝!
zhu1376
发表于 2015-4-11 10:48:15
sandy217
发表于 2015-4-11 15:17:32
very good!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13 13:51:26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5-4-13 13:56 编辑
zhu1376 发表于 2015-4-11 10:48
sandy217 发表于 2015-4-11 15:17
very good!
欢迎新朋友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13 13:54:59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5-4-13 22:25 编辑
由于翻篇了,将前版陆续所写内容在此合并,以便朋友们方便阅读理解。对于达娃小老弟的回复关于历史名琴的拷贝复制工作阐述自己的观点:
朋友们可能都知道,书画艺术的学习,其中就有一个重要组成环节,临摹,用今天的话来说可能就是“拷贝”二字啦。但是细细揣摩,又不得不令人反思。临摹,是按书画原作仿制过程,临,是照着原作写和画,摹,是索性拿着薄纸或绢蒙在原作上描摹。临摹,作为学习手段其实就是注重过程,从中领悟原作的精髓,所谓形神兼备。临和摹的学习手段分开来说各有利弊,临,可能得神或者说原作笔意,而不得其形,摹,可能得其形而失神韵。
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我想朋友们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件乐器的拷贝工作中的形神啦,就如吉他的外形和音质,“依葫芦画瓢”的制作者可得吉他原作之形而失之神韵!临摹书画尚且需要对着原作品,并且就书画大体而言仅仅是三度空间的视觉艺术,对于乐器珍品的拷贝就不这么简单了,因为,不搞乐器修复工作或研究工作是基本没有机会接近珍品原件的,很多乐器珍品原件由博物馆或收藏家亦或演奏家收藏,有多少人可以接近?更不要说乐器灵魂之所在“声音”啦,无机会接近怎么办?找图片找资料外加臆想啦,但是忽视了乐器严格的拷贝工作不仅仅是三度空间的艺术加工,更是第四度的艺术,谈何容易?!
托烈士制作的四号琴“母狮”(La Leona)是留在人间的吉他或者说乐器瑰宝,旷世绝作,不仅如此,历代吉他演奏大师阿卡斯、泰勒嘉、廖培特、普霍尔、雷吉诺 • 塞因兹 • 德 • 拉 • 马萨更为这把159岁的神器镀上了神秘灿烂的色彩。这一切成为全世界吉他爱好者尤其是从未亲手摸过弹过这把古老吉他的人们的美好传说和憧憬。
我承诺过托烈士“母狮”今天的主人和她的使用者德国古典吉他演奏大师李斯克先生,我只介绍“母狮”这件作品,不去谈论“母狮”的制作研究。从2013年6月11日开始提及“母狮”到2014年1月7日发帖介绍驾驭“母狮”拉 • 蕾欧娜的德国演奏大师李斯克,时至今日将近两年的时间,没想到近几天有朋友发图片给我国内某某某制作了“母狮”拷贝件,我看到了结构的似是而非,标牌里还注明了托烈士1856年的四号琴“母狮”LaLeona 复制拷贝,有朋友问及是否弹过“母狮”原件?没有!是否接触过“母狮”原件?没有!是否有“母狮”图纸?没有!是否有“母狮”的相关研究资料?没有!而最基本的外形拷贝条件也是需要图纸尺寸,或者比对原件做一比一的测量获得数据,因为“母狮”的酮体大小区别于当今一般吉他的尺寸,琴酮体空气容量当然也不同于当今很多吉他,制琴用的内模是需要另外开模的,我很好奇在没有这样的前提条件下究竟制作的是什么拷贝件?霸王硬上弓!依葫芦画瓢!
我所知道的大师李斯克到目前认可的“母狮”拷贝件仅仅只是由德国老牌制琴师Ober制作的,原因很简单他做过“母狮”的修复工作,不仅如此,还有慕尼黑的施缪克尔博士作为他的声学测试技术支持人,这样的条件基础上他做了“母狮”的“临摹”工作,形神兼备。而李斯克先生作为古典吉他演奏大师的身份,并且一直以来作为“母狮”的使用者比任何一个自吹自擂的吉他制作者对于“母狮”拷贝件更有“话语权”吧!
物欲横流,很多人内心充满的只是对物质的占有,从“路易威登”到“爱马仕”,从“劳力士”到“兰博基尼”,乐器也是一样,唯一区别就是这些品牌批量生产,乐器珍品原件往往只有一件,没有条件珍品原件,用拷贝件暂时填补一下欲壑也行,管它是不是“母狮”的音质呢!就像在国外免税店内一堆同胞哄抢商品时就有人说,同行的人都买了所以也买,管它什么用途功效呢!当然也就有一批为之服务的拷贝者应运而生,以“母狮”的噱头来拓展生财之道,一个新的市场兴趣点。现今中外,“母狮”拷贝件的层出不穷给大家带来的是什么?不乏那些没有机会接触“母狮”原作的琴友在听完劣质的拷贝件后发出误会的感慨,原来“母狮”不过如此。那么这些拷贝者究竟在做些什么呢?究竟是在利用托烈士“母狮”的美名?!还是在毁坏这美名?!为了点商业利益搞如此噱头?!是不是下一步学会“文物做旧”的活儿,直接贴标托烈士“母狮”?!让“母狮”这个传奇神秘美丽点不好吗?!为什么要打破大家美好的憧憬?!
反之,试问一些拷贝者,你们的乐器作品,如果别人根本没有接触过更没使用过,也来件不合格的拷贝,最后冠以你们的大名或作品拷贝字样,你们愿意吗?!估计你们会骂别人不道德,甚至还会商业纠纷了吧!当然,话又说回来了,你们的作品无人想拷贝!
基于以上这些个人观点,作为学习者的我一直在思考,我已经接触并弹过“母狮”了,也有图纸,并学习了很多的“母狮”研究资料,我该去拷贝“母狮”吗?为什么要原封不动地去“临摹”“母狮”呢?我需要利用“母狮”的光环来照耀拷贝件吗?按照我对书画“临摹”的理解,学习形神兼备的目的不是为了拷贝,而是为了学习者自己进一步的书画创作,所以,答案很简单,我只学习,而不拷贝!并且鄙视没有拷贝条件、沽名钓誉“自我膨胀意淫式”的拷贝!还是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做好每一把自己的琴吧!或者有人不是爱拷贝嘛,不妨“拷贝”以色列制琴大师Boaz的那把新巴洛克吉他玩玩?!
doyleju
发表于 2015-4-16 11:09:41
Bernhard Kresse 这个和 MARIOGROPP 这二个琴比怎么样? 最近 发现我的琴和声 不行,弹曲 效果 出不来,这二个琴 和声怎么样?
WHW7777
发表于 2015-4-16 16:25:14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13 13:54
由于翻篇了,将前版陆续所写内容在此合并,以便朋友们方便阅读理解。对于达娃小老弟的回复关于历史名琴的拷 ...
陈兄很专业。
您说您是业余的,业余的能懂这么多?我不信。
陈延光
发表于 2015-4-16 21:27:23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5-4-16 21:32 编辑
doyleju 发表于 2015-4-16 11:09
Bernhard Kresse 这个和 MARIOGROPP 这二个琴比怎么样? 最近 发现我的琴和声 不行,弹曲...
dozleju是老朋友啦,他们两人的琴我个人都挺喜欢的,具体比较我不比,因为和Kresse先生认识,和Mario先生也认识但不熟,他刚刚邀请我去他的作坊看看。我概念中他们的琴和声应该不是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