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楼上各位朋友,好几天没有回复帖子,也不一一回复了,不好意思啦!看到朋友们的回复,有感叹、有吃惊、也有无语。不过无所谓啦,很多事情已经不在我的视线之内了,我还是一如既往专心研究自己的制作爱好,走自己 ...
漂亮精细的背板! 本来对花哨的古典琴不感兴趣,不过这个琴一眼看上去比古典琴还古典,一下联想到摩尔人时代那种伊斯兰风格,声音一听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感谢分享,长见识了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3-6-30 01:28 发表
漂亮精细的背板!
谢谢姜版哦! 原帖由 刘木 于 2013-6-30 22:34 发表
本来对花哨的古典琴不感兴趣,不过这个琴一眼看上去比古典琴还古典,一下联想到摩尔人时代那种伊斯兰风格,声音一听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感谢分享,长见识了
谢谢刘木先生!好眼力!您是我晒琴贴到现在为止第一个说出摩尔人三个字的人,我等了很长时间某人来说出这三个字,我在216、217、218楼介绍凯尔特结主题时,谈到设计和文化背景,就是在期待是否有人关于第一楼的作品说出这三个字!等到284楼总算遇到刘木先生,您真的好感觉!历史上的北非摩尔人(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的主人公就是来自于这个文化群族)为西班牙带去了穆斯林文化,我所说的设计不是“无米之炊”和历史文化的渊源也在于此,设计更不能只流于工匠的装饰堆砌!那么塞拉斯或是辛普里西奥的作品,我想某些人再也不必捧得过高了吧,我只是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第一楼琴的音孔镂空就是为了强调突出摩尔人的装饰风格,从那个时期阿拉伯和现今伊斯兰的建筑拱券及窗花都能得到体现,只不过我用了自己的设计语汇来达到并增强音孔的玫瑰花窗意象效果,大家都知道罗曼尼罗斯吉他的音孔孔花设计也是来自于建筑拱券。下图为西班牙格拉纳达摩尔王朝修建的清真寺王宫城堡建筑群阿尔罕布拉宫(又名红堡)内建筑及建筑细部。 哇塞!!……好久不上坛了,真是信息量巨大,应该说信息大爆炸……先在群里知道了陈兄……来迟,来迟……
陈兄真不简单那!!………… 好漂亮的背板! 在帖子上,看到刘木先生说的摩尔人,我上网百度搜了一下。颇为震撼。。。。。
何为? 欧式建筑,从结构和外观的图案,都无时无刻展示着他们的民族文化,记载着他们民族的过往和精神向往,通过不同的演绎方式,进行诠释。
吉他远没那么简单,我也曾接触过一些名琴,现在看来,不值一提!!!!!!!!!!因为之前我看到的,只是吉他,只是从外观上,哦,这把琴很漂亮,制作者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是为了表达什么?我不知道,呵呵。。。。
随着阅读资料的增加,对吉他的认知,我得调整方向去理解去阅读了,历史、文学、造型艺术、听觉艺术等。
玩音乐,就是玩文化。
德国的莱比锡大学,主教学楼到汉学系的那条小道上,我曾经去过,当时见工人们拿起石子,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慢慢琢磨,看哪块放在哪儿合适,放在哪儿较为适合色彩搭配,然后把石头镶嵌进去,慢慢敲打,确定平稳后,再寻找另外一颗石头。工程进度超级慢,我出差完事了,准备离开了,再次去那条小道上瞅瞅,还没完工。。。。。。
在我们看来,那是有点“磨洋工”,但就是“磨洋工”,留给了世人宝贵的遗产!!!!!!(此“磨洋工”并无贬低之意)
仅我知道的德国教堂,科隆大教堂,教堂始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600年,至今还在不断修缮。。。。。。虽然建造时间长了点,但不要看时间长!!!!!!这座教堂给后人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成了科隆的标志性建筑,科隆大教堂的高度是世界教堂的第三,论规模,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是哥特式教堂的完美典范。
还有德累斯顿圣母大教堂。始于1726年,历时17年方建成,是西方新式教堂建筑的代表作。遗憾的是,希特勒的崛起,二战期间在英美联军空军的大轰炸下,仅剩13米高的一截残壁,德国人没有把砖头拿回去盖房子,而是一块块的编号保存起来,为何这么做?因为他们还有重建的梦想,战后初期没能完成,直到两德统一,重建才提上议程。1994年开始重建,耗时十一年,许多遗物都被静心保留下来,并成为教堂重建的一部分。每年不知有多少游客都惊叹这些宏伟的建筑和美轮美奂。
工期时间长,难免会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建筑特点,这无疑会给后人提供很好的研究价值。
德国人很有信仰,如果偷工减料,不仅是人生巨大的耻辱,而且他们认为上帝在时刻进行监督。有信仰的人,会给子孙留下点什么,而没信仰的人,则会尽情在现世享受,在他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现在我们国家为了开发地产,搞地产开发来钱啊!!!!很多文化遗产,已经被摧毁了。一些历史古迹,某些人还想从修复项目中,获取“私人活动经费”,这能修复好吗????????不是我李玉泷崇洋媚外,我在德国大众,狼堡,我见他们的技工,要求很高,我搞得很自卑,在我们国家的国标,在公差带内,差一点,砂纸一打磨了事儿,德国人不一样,废品,直接废弃处理。。。还记得当时开车床加工零件,大了0.01毫米,我硬敲,安装上去,被德国工程师破口大骂!!!!!!!!!他需要我按照图纸要求去完成,差一点都不行。没办法,后面硬是用锉刀,锉出一个工件,(当时心里不服气,心想我不用车床我也能做的出来)工程师对我说了一句话:“你有能力制作出来,为什么不严格要求自己?”,我无言以对,最后工程师给我冲了杯咖啡才缓解尬尴的局面。
在国内都追求快,速度。追求快,速度,我们会遗失很多东西,很多很多。。。。。。这就成了浮躁的最完美体现。
我曾见过一些“老师”,教琴,教古典吉他,我们手指是第几关节发力,都没告诉学生,发力理念没告诉学生,直接爬格子,练音阶,3节课把第一把位讲完,上C大调练习曲,我还真佩服那位老师了,一节课100块,就那么缺钱吗????
缺钱但不能缺德呀!!!!!!!!!!!
留下的老话,慢工出细活,真正能做到的,呵呵,挺少了。。。。。。
现在留下很多古迹,故宫,圆明园,还有很多很多建筑估计和壁画,众多先人留下的遗产,他们当时没有像我们现代人的工具那么先进,还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作品,这非常值得我们去想,起码我会去想。玩音乐,往深了说,有点玩文化的意思。
在我们国家有一位艺术家,面人汤---汤夙国。要是咱们的吉他琴头上,做出个面人头像,应该不错,呵呵。我也会结合我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学习,运用到以后制作吉他。我要安分的做好磨洋工的工作!业余制作,个人爱好,希望能做出自己喜欢的声音,做出自己的个性吉他。
期待陈先生的新作品!
[ 本帖最后由 李玉泷-12 于 2013-7-1 15:53 编辑 ] 当老梅给我看了佩佩品琴的视频后,给我的感觉那就是一神器,太精美了!
虽然本人不懂制琴,但是陈先生的严谨和博学着实令人敬佩,不得不顶。
老梅有福了,羡慕嫉妒恨啊。哈哈! 丰富精彩的内容,真想再给这贴加一次精华! 说来惭愧,古典是扔下很多年了,不过当年老师讲的吉他起源课至今还有印象,对于摩尔人在音乐史上贡献尤其印象深刻,而且对于把“乐”看得很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捣鼓出像样的乐理和乐器一直也搞不懂,本来已经对抠谱子弹琴也没啥兴趣了,倒是楼主的创作让人过目不忘,搞得我蠢蠢欲动,又想重练阿尔罕布拉宫了。
回复 279楼 陈延光 的帖子
很少见到有柏木背侧板的琴。根据罗曼尼洛斯的书中描述,Torres在做柏木琴的时候,选材不是很好,有瘤有节纹理也不直。陈先生这块背板很赞!!老梅不会失望的! 原帖由 谢信鸿 于 2013-7-1 06:16 发表哇塞!!……好久不上坛了,真是信息量巨大,应该说信息大爆炸……先在群里知道了陈兄……来迟,来迟……
陈兄真不简单那!!…………
谢兄客气了,欢迎到我这边来坐坐哦! 原帖由 扬子江畔 于 2013-7-1 14:38 发表
好漂亮的背板!
谢谢!漂亮只是外观,背板距离要求还远着呢,需要继续认真对待。 原帖由 fu_lxc 于 2013-7-1 16:06 发表
当老梅给我看了佩佩品琴的视频后,给我的感觉那就是一神器,太精美了!
虽然本人不懂制琴,但是陈先生的严谨和博学着实令人敬佩,不得不顶。
老梅有福了,羡慕嫉妒恨啊。哈哈!
谢谢小承兄,我们网上聊得很愉快,您是懂琴的,认识您很高兴! 原帖由 哲阳 于 2013-7-1 22:42 发表
原帖由 刘木 于 2013-7-1 22:44 发表
说来惭愧,古典是扔下很多年了,不过当年老师讲的吉他起源课至今还有印象,对于摩尔人在音乐史上贡献尤其印象深刻,而且对于把“乐”看得很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捣鼓出像样的乐理和乐器一直也搞不懂,本来已经对抠谱子弹琴也没啥兴趣了,倒是楼主的创作让人过目不忘,搞得我蠢蠢欲动,又想重练阿尔罕布拉宫了。
刘先生,很高兴能让您过目不忘并“蠢蠢欲动”,心动不如行动,重练阿尔罕布拉宫吧。 原帖由 sparkle 于 2013-7-2 08:33 发表
很少见到有柏木背侧板的琴。根据罗曼尼洛斯的书中描述,Torres在做柏木琴的时候,选材不是很好,有瘤有节纹理也不直。陈先生这块背板很赞!!老梅不会失望的!
托烈士那时一方面对于材料的认识,一方面经济原因,有时选材确实不是很好,但是他作为拓荒者的历程意义非凡,我就是想试着沿他的路走一走,重新加深对材料的认识,重新加深对香柏木的认识,因为托烈士的香柏琴证明了在一百多年后仍然发出那么好的音质。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3-7-1 20:49 发表
丰富精彩的内容,真想再给这贴加一次精华!
谢谢姜兄!主要很多朋友为这个帖子增色不少,让我很感动,谢谢大家!顺便问一句,看你出门在外,回去了吗? 原帖由 李玉泷-12 于 2013-7-1 15:34 发表
在帖子上,看到刘木先生说的摩尔人,我上网百度搜了一下。颇为震撼。。。。。
何为? 欧式建筑,从结构和外观的图案,都无时无刻展示着他们的民族文化,记载着他们民族的过往和精神向往,通 ...
玉泷兄弟,你的回帖,我放在最后回复,是因为我看到你写的文字,有见解有意义,我非常高兴你能花这么多的时间也去了解欧洲的建筑文化,同时你在德国也亲身经历了许多,你的认知显然很深刻,我很高兴你的思考所得,谢谢为本帖增色许多! 好吉他!估计价格也要与国外大师的起头了。 一口气看完了帖子,感觉犹如经历了春秋战国直到改革开放。丰富的内涵啊!钦佩楼主的渊博的学识,制琴也是艺术活啊。想起高艺老师也有一款琴在制作,不知完成了没有,他的帖子:http://bbs.guitarschina.com/viewthread.php?tid=1472708&extra=&page=1。
期望陈老师的琴越做越好。 原帖由 xyduht 于 2013-7-4 16:10 发表
一口气看完了帖子,感觉犹如经历了春秋战国直到改革开放。丰富的内涵啊!钦佩楼主的渊博的学识,制琴也是艺术活啊。想起高艺老师也有一款琴在制作,不知完成了没有,他的帖子:http://bbs.guitarschina.com/viewthrea ...
谢谢您的赞赏和鼓励,更谢谢为我找出高老师制琴的帖子,犹如任老兄所说,论坛需要正能量,我们要好好建设维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原帖由 陈延光 于 2013-7-4 18:00 发表
谢谢夸奖!
我制作吉他纯属业余爱好,我不卖琴,所以我的琴也没有市场价格,唯一的就是慕尼黑测评人施缪克尔博士曾经做过估价,他打算拥有我的琴并提出今后他可以为我的琴免费测试,面对他的好意实在不 ...
佩服,从你的帖子看,你在制作领域极有天赋,有独到的理念和勇于尝试的兴致,
其实我还是觉得你可以大胆的卖琴呀,即使不是为了赚钱,也同样可以当成自己尝试制作吉他的基本经费。任何实验都要经费的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并不要觉得制作的吉他拿来卖钱了,就玷污了自己的理想和音乐的神圣。
换个角度想,如果能以华人制作师的身份,让制作家领域多出一个华人,让欧美人更了解华人在各个领域都不落后于人,也是一件大好事呀。
任何业余爱好,如果所耗费的资金太多,家人朋友是很难理解的,这样的爱好也难以长久,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自给自足。
真心希望好的制作师能层出不穷的出现,更多的人来研究这一领域,吉他的制作才更可能厚积薄发,出现更多更好的改良。 原帖由 福多嗓 于 2013-7-4 15:47 发表
好吉他!估计价格也要与国外大师的起头了。
谢谢夸奖!
我制作吉他纯属业余爱好,我不卖琴,所以我的琴也没有市场价格,唯一的就是慕尼黑测评人施缪克尔博士曾经做过估价,他打算拥有我的琴并提出今后他可以为我的琴免费测试,面对他的好意实在不愿意和金钱去挂钩,而且德国还有几位演奏家和琴友也在等待我的琴,他们中有的已经退休,工资收入不是很高,但是面对他们等候的耐心和信任,我很感动,这些都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而我个人业余制作数量也有限,自己的目标是积累作品另有用途,所以和德国演奏家及琴友的原则是,他们可以免费拥有我的琴使用权,琴的所有权归我自己所有,根据自己的用途我可以随时召回我的琴,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保护好琴并需要详细提供使用后的看法和建议便于我进一步的制作研究。
国内最近也有很多的琴友通过网聊表示购琴愿望,我目前全部回绝了,时间角度我无法满足制作,时间太有限。除梅林先生和我约定的研究之作,那是因为他和我的朋友交情问题,基本也是和德国琴友的原则,免费拿去玩玩呗,呵呵。
至于说国外的琴目前就我了解的欧洲情况来看,制琴师们或是制琴大师们,他们的作品价格(一两千欧元至四五千欧元)基本是他们的正常不同级别的工资而已,在欧洲很多制琴师的收入是属于社会最底层,但这些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讲贵了很多,因为国内老百姓的工资水准不可能和欧洲或者说德国相提并论。
另外申明,我无意此贴置顶,仅不过我非常认真对待和尊重自己使用的每一个方块字,每每错别字或是语病总要修改,而且希望读者重新看到我的修改,以免误会理解,所以会造成客观上置顶。不过,我想该说的我都说了,该起的作用应该也起了,还是专心自己的制作研究吧。
[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3-7-5 02:09 编辑 ] 原帖由 readgo 于 2013-7-4 19:35 发表
佩服,从你的帖子看,你在制作领域极有天赋,有独到的理念和勇于尝试的兴致,
其实我还是觉得你可以大胆的卖琴呀,即使不是为了赚钱,也同样可以当成自己尝试制作吉他的基本经费。任何实验都要 ...
谢谢readgo兄!我刚刚在修改语病和错别字,方块字对于我这个海外游子来讲使用机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多,必须认真对待,很看不惯现代“通假字”。readgo兄,不好意思,我修改完的内容挪到楼下了。
还好,吉他制作这个爱好我还养得起,不赚钱不是坏事儿,至少这是一种觉悟和克制力,够吃够用够花就可以了,我前面说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多了也没用。看看那些胡润榜还是福布斯排名,到头来还不是一堆无机盐啊!而且金钱绝对影响制作者对于制作的认识和思辨!多留几件琴友看得上眼的作品才是真的。经济角度太太也很开明,不反对这个制作爱好,唯一的就是抱怨陪她的时间太少了。我有自己的目标,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还需要不断努力和积累。
不过还是谢谢您的建议。
继续晒图,上周末刚刚完成的又一块欧洲香柏背板,这次拷贝托烈士吉他多准备几块背板和面板以备用。设计和木线依然自主制作,细木工活刚完活儿。 两块欧洲香柏背板外观比较:( 彩色木皮为郁金香木皮使用德国拜耳的染色剂稳定,供应商说可以一百年不褪色。) 背板中线这些设计和工艺是受中国十九世纪“燕京八绝”之一的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又称“烧青”)掐丝工艺的启发运用到木质材料,只不过工艺和材料完全不同。下图为中国景泰蓝和和手工艺人掐丝
佩佩的视频呢?
陈先生,我很佩服你! 先不说你的琴有多好看,我记得你在一个帖子里说 ‘会用自己的眼光来做琴’,我可以从你的琴的细节里看到一个建筑师的谨慎、耐心。 因为你,我更加感受到见识、知识的魅力;我妈经常跟我说一个见识广的人总是不会无聊的!
我很喜欢你的琴的琴头、音孔、琴桥, 雕刻得很好看! 我见识少,不太了解,它们都是有特别的意义的吗?
我语文不太好,希望你明白我想说的东西是什么意思。
我很期待看你以后的作品!还有请你继续灌输知识给我们,我懂的不多,是没法 ‘交流’ 的了
p.s. 请问陈先生是以前在德国留学的吗? 目测楼主不是一般的建筑规划师,大概是在国外学美术设计的吧,美术作图一流,目测此琴19品到琴头的长度和底部到音控上方19品边缘的长度比值貌似黄金比例,看起来非常协调,琴头设计考究,镂刻精湛。 我看陈先生是目标理想远大!
敬佩!敬佩! 原帖由 szypowska 于 2013-7-9 12:10 发表
我看陈先生是目标理想远大!
敬佩!敬佩!
哪里哪里,谢谢!谢谢! 原帖由 smarthin 于 2013-7-9 07:05 发表
佩佩的视频呢?
陈先生,我很佩服你! 先不说你的琴有多好看,我记得你在一个帖子里说 ‘会用自己的眼光来做琴’,我可以从你的琴的细节里看到一个建筑师的谨慎、耐心。 因为你,我更加感受到见识、知识的魅力;我妈经常跟我说一个见识广的人总是不会无聊的!
我很喜欢你的琴的琴头、音孔、琴桥, 雕刻得很好看! 我见识少,不太了解,它们都是有特别的意义的吗?
我语文不太好,希望你明白我想说的东西是什么意思。
我很期待看你以后的作品!还有请你继续灌输知识给我们,我懂的不多,是没法 ‘交流’ 的了
p.s. 请问陈先生是以前在德国留学的吗?
谢谢你!来自英国的同胞琴友!
琴头、音孔和琴码的雕刻和设计主题有关系,而设计又是和文化和历史相扣的,我在216、217、218和286楼谈设计和文化背景有介绍,你可以再去看一看就明白了,这个帖子这时候回复很多,有些内容易被忽略。
我正继续自己的制作研究,算不上灌输知识,会不断来坛子和大家交流的。
大师罗梅罗的视频我会再做链接供大家欣赏的,我因为不太喜欢利用主观文字评价自己和别人琴音色质量,先前受到某些人蓄谋恶意攻击,才把大师的视频拿出来以正视听。
我是在德国留学、工作、成家留在欧洲生活的,欢迎你有机会来德国玩! 好好好。。。。。。。。。。 原帖由 12356 于 2013-7-9 17:39 发表
好好好。。。。。。。。。。
谢谢您! Deine Gitarre ist wirklich schoen,Gratuli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