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cnc-guitar

手工琴制作交流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 12: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今天商量确定了颜色问题  准备上油漆了 纯硝基漆 不加任何其他成分 底漆也如此 不掺假
发表于 2011-7-3 19: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不错。。。。
发表于 2011-7-4 17: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em02] [em02] [em02]
发表于 2011-7-4 21: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发表于 2011-7-4 22: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nc-guitar 于 2011-7-2 13:46 发表
简约而不简单 海-zhuoyun

昨天忙乎了一晚上,早上又做完了护板,为了收视率,赶一下直播进度,呵呵

简单拼装了一下,

简约其表———————————————————————————————————— ...





档位器竟然在这位置~··到时扫弦应该非常的··不是一般的“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2: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仔细观察国外乐手的“疯狂”,就会发现他们的疯狂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本功至上的,作秀固然重要,但是扎实的基本功才是乐手第一要关心的问题。

如果是乐手基本功过硬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话,会发现这个档位器的拨档的方向是与你扫弦方向几乎是垂直的,所以大可不必担心你会改变档位。

只要大家有一定的“过程管控”的意识的话,我想不会轻易的改变档位切换的档位的。

我相信无规矩不成方圆,音色和技术的完美,不是靠非理性的“感觉”而是靠有理性的“意识”。

[ 本帖最后由 cnc-guitar 于 2011-7-4 22:5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3: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说话有些直,不过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乐手积累的一些经验。
这个档位器的位置我也是犹豫再三才下定决心放到这个位置的,原因有二
其一,这个是为小兄弟量身制作的;
其二,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迎合一些随心所欲而不科学的演奏方式而去丧失一些自己的价值观,这样也就失去了工作室的特性和存在的价值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四年前我们演出,一个弹民谣的哥们儿(第一次弹电吉他,ST款的),越弹声音越小,还抱怨调音师,其实殊不知是他扫弦的时候碰到了gain旋钮,我想这种第一次,也不止是发生在他一个人身上的。
本帖旨在交流,所以觉得不妥的地方,希望大家能直言不讳,但要严谨,有理有据。
下一个结论,而不去阐述,我觉得有些不妥。

[ 本帖最后由 cnc-guitar 于 2011-7-4 23:07 编辑 ]
发表于 2011-7-4 23: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有灵魂的。。。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3: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就是些经验之谈。
其实从技术上讲,很少有人在扫弦的时候还会采用平行拨弦,至于123三弦的止音扫拨震音飞拨等技术的动作幅度就更小了,只要作秀的时候还知道你手里拿的是吉他,我想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的。
发表于 2011-7-4 23: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意见·```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3: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性子比较直,以后多交流,我相信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发表于 2011-7-5 09: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nc-guitar 于 2011-7-3 00:22 发表
关于琴体胶粘的探讨

我们在处理琴体粘合的时候通常不用木工夹,只要把粘合面处理的光洁平整即可,并且在底下的结合处通常会用胶带封一下,避免推出的胶渗进木料非粘合处。
大致过程如下,为了拍的明显,胶抹得多 ...


琴體黏合不用加壓穩定?
发表于 2011-7-5 10: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这种具有原创思想的吉他。
发表于 2011-7-5 12: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挡位器开关位置问题  经过我和师傅讨论才决定定下来的  如果你扫弦手法正确 用起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做琴和弹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弹琴需要感性  做琴是需要理性的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去做琴 而是要考虑到更多实用性    千万不要被感性蒙蔽了双眼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21: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月 于 2011-7-5 09:43 发表


琴體黏合不用加壓穩定?


不用,琴体板材的压力足以,只要粘合面处理的平整光洁即可,胶可以调稀一点,便于推胶,胶的渗透性也会好些。
发表于 2011-7-6 00: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基本上确定了所有事项  薛师傅真的不错  耐性 尊重客户 什么实话都会告诉客户
中国就需要这样的制琴师   顶!·
发表于 2011-7-6 16: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nc-guitar 于 2011-7-5 23:22 发表


不用,琴体板材的压力足以,只要粘合面处理的“平整”光洁即可,胶可以调稀一点,便于推胶,胶的渗透性也会好些。


“压力”是Pressure?
水曲柳可能重一些, 算總重6.5lbs, 二拼琴體一半大約重3.25lbs, Cross-sectional Area為19"X14"X1 3/4",
按照國內習慣, 換成cm&kg, pressure average division約為0.000193kg/cm/cm,
即1.762N/cm/cm.

以下做個參考
高Pressure: PRS工廠的黏合標準是4t/inch/inch, 即6,076.098N/cm/cm.
低Pressure: Ernie Ball工廠的黏合標準是101.325N/cm/cm.

請問如何佐證1.762N/cm/cm的黏合壓力足夠呢?
我始終覺得這個數值有點太小了.
发表于 2011-7-6 17: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上的說得好~
黏合壓力不足~
千萬不要以為單純靠鍵節力
就有足夠的黏合力!
單純只靠重力是完全不夠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9: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月 于 2011-7-6 16:10 发表


“压力”是Pressure?
水曲柳可能重一些, 算總重6.5lbs, 二拼琴體一半大約重3.25lbs, Cross-sectional Area為19"X14"X1 3/4",
按照國內習慣, 換成cm&kg, pressure average division約為0.000193kg/cm/cm,
即 ...


我一看这些数字我就头疼,我粘合薄板贴面的时候就是把木工夹拧紧为止,从没计算过这些东西;

有机会来我这里我给你实际操作一下,你再用你的方式粘合一个,我们比较一下你就知道了。

我们这种方式对粘合面的平整度要求很高,用手刨找平的,需要相当的木工基本功的。

diy玩家,就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了。

[ 本帖最后由 cnc-guitar 于 2011-7-6 19:08 编辑 ]
发表于 2011-7-6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28] [em28] [em28]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9: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用木工夹的挤压还能挤出很多胶的话,只能证明两点
1、粘合面不平整;
2、胶太厚。

我们通常的流程是
找平
涂胶
推胶
静置

楼上这些参数,是工厂为了提高效率,强制加速粘合时候采用的过程管控数据。

[ 本帖最后由 cnc-guitar 于 2011-7-6 19:2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9: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木质后盖儿和木质接线孔挡板完工


这两天和小兄弟聊天,这小家伙突发奇想,要用木质的后盖和挡板。我想我们已经成为好朋友了,有些事情虽然在预算之外,但我也会为他尽力去做好的,毕竟我也爱好音乐爱好吉他,就算是惺惺相惜吧!也真诚希望和接触过或没接触过的琴友成为挚友!!!

这是海zhuoyun琴体的下脚料。

000039.jpg

这是弹簧舱盖儿、后电子舱盖儿,接线孔挡板。

000040.jpg

这是整体的布局效果。

000041.jpg

这是接线口挡板的布局。

000042.jpg

制作过程也没什么奥妙的,就是耐心细致。

[ 本帖最后由 cnc-guitar 于 2011-7-6 20:00 编辑 ]
发表于 2011-7-6 19: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6 20: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大哥,活好啊,不顶不行了
发表于 2011-7-6 20: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nc-guitar 于 2011-7-6 19:39 发表
木质后盖儿和木质接线孔挡板完工


这两天和小兄弟聊天,这小家伙突发奇想,要用木质的后盖和挡板。我想我们已经成为好朋友了,有些事情虽然在预算之外,但我也会为他尽力去做好的,毕竟我也爱好音乐爱好吉他,就 ...


牛,太牛了!见识了,看好你了,我会关注的,加油!!!
发表于 2011-7-6 20: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顶,真漂亮
发表于 2011-7-6 21: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lz名字就牛逼,我买了三块1pc的ash,最少的都有7到8个结巴,郁闷得死。
另说下,硝基已经out了,用pe吧。嘻嘻嘻。
发表于 2011-7-6 21: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22: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gusxxaudi 于 2011-7-6 21:18 发表
lz名字就牛逼,我买了三块1pc的ash,最少的都有7到8个结巴,郁闷得死。
另说下,硝基已经out了,用pe吧。嘻嘻嘻。


树疖子,可以挖去嵌补

至于油漆,还是建议用硝基漆
发表于 2011-7-6 23: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  成年后第一次被人叫“小家伙” 。。。今年也25了  感觉怪怪的。。。
不过薛师傅好手艺  不得不再次赞叹  人品好  手艺好  绝对是值得信赖的优秀制琴师!
做手工琴  找“老家伙” 没错!
发表于 2011-7-6 23: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粘合的时候首先是粘合面的密合度最重要,在保证密合度的情况下自身的压力(粘合的时候操作的人还会加以压力)足以!我想大家应该应该试过类似平面玻璃两面都粘水后贴在一起,想分开都很难,施压把空气排除后更难分开。
个人感觉在保证粘合面密合的条件下,加木工夹只是减少受力点(变形点)的胶的用量!
个人更支持楼主的观点!!!!!!

[ 本帖最后由 6号 于 2011-7-6 23:53 编辑 ]
发表于 2011-7-7 01: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硝基那东西对身体伤害太大了,小心啊。
那些结巴很小,影响一点点美观,不晓得音响多少音色。
发表于 2011-7-7 15: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22: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gusxxaudi 于 2011-7-7 01:50 发表
硝基那东西对身体伤害太大了,小心啊。
那些结巴很小,影响一点点美观,不晓得音响多少音色。


硝基漆本身没有危害,只是稀释剂里的甲苯有危害,但甲苯是极容易挥发的,漆膜实干后,甲苯也会随着稀释剂一起挥发干净,相反聚酯漆、聚氨酯漆的稀释剂虽然没什么毒性,但固化剂里的TDA却始终挥发不干净,而且会不断游离出来,话句话说,也就是:
1、硝基漆的危害只是稀释剂再喷涂期间暂时性的危害,仅对操作者有危害,不过只要做好防护工作是没问题的,这一点对琴友在选择漆膜处理的时候更具有实际意义;
2、聚酯漆、聚氨酯漆的危害是固化剂,是自始自终的,而琴友不会戴着防毒面具弹琴这个是尤为重要的。

之所以,硝基漆用的很少了,而聚酯漆、聚氨酯漆大行其道,一方面有环境污染的因素,更重要也是更有商业价值的意义在于,它的操作的复杂性远低于硝基漆,也就是说,更利于简化制作流程,降低劳动强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品牌都逐步采用聚酯漆、聚氨酯漆的原因,但是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更多的custom shop包括fender这样的大品牌的custom shop 仍在采用硝基漆工艺。

归根结底,到底是硝基漆好还是聚酯漆、聚氨酯漆好,完全是个人选择问题,两害权衡,取其轻。

[ 本帖最后由 cnc-guitar 于 2011-7-7 22:06 编辑 ]
发表于 2011-7-7 22: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22: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gusxxaudi 于 2011-7-7 01:50 发表
硝基那东西对身体伤害太大了,小心啊。
那些结巴很小,影响一点点美观,不晓得音响多少音色。


好的吉他是一个整体,不仅仅只是木材,木材只是吉他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部分而已,有点缺陷无所谓,关键是整体的平衡性,就像是吉他只是吉他手的一部分一样,优秀的乐手不但要靠耳膜去享受“悦音”——音质,更要靠大脑去创造“悦音”——音乐。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22: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6号 于 2011-7-6 23:49 发表
我觉得粘合的时候首先是粘合面的密合度最重要,在保证密合度的情况下自身的压力(粘合的时候操作的人还会加以压力)足以!我想大家应该应该试过类似平面玻璃两面都粘水后贴在一起,想分开都很难,施压把空气排除后更 ...


6号是个理智型的中场,呵呵,你diy之路一定会充满思辨的快乐的。

晓月师傅和howardt1212w 的观点典型的量产工厂派

这个数据是正确与否,我持保留态度,因为我还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是在目前操作状况足以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去做这个实地测试,但是我想这个数据的存在价值还是存在于一定的过程管控中的,比如他们要求的粘合干燥时间、粘合中的琴体的仓储方式或仓储空间使用率等等很多系统的关键控制点,细心的diy朋友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更大厂商的录像还有普通国外“大师”的相关操作过程,就会品出些其间的不同的。

在此,通过本帖希望diy玩家,多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模仿,毕竟我与您一样,也是在不断思辨中进步的,同时,也希望晓月师傅和howardt1212w能把一些更多的量产工厂的一些参考信息能与大家不是在这种特定氛围中分享一下!!!

[ 本帖最后由 cnc-guitar 于 2011-7-7 22:4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22: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6号 于 2011-7-6 23:49 发表
我觉得粘合的时候首先是粘合面的密合度最重要,在保证密合度的情况下自身的压力(粘合的时候操作的人还会加以压力)足以!我想大家应该应该试过类似平面玻璃两面都粘水后贴在一起,想分开都很难,施压把空气排除后更 ...


嗯,看看电刨和手刨产生的刨花的感觉大家也许会有些启发的,过去手刨的水准好,多是看谁刨的刨花长薄匀。
发表于 2011-7-7 23: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性确实很重要。。。
发表于 2011-7-8 12: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nc-guitar 于 2011-7-8 00:35 发表


6号是个理智型的中场,呵呵,你diy之路一定会充满思辨的快乐的。

晓月师傅和howardt1212w 的观点典型的量产工厂派

这个数据是正确与否,我持保留态度,因为我还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是在目前操作状况足以的情况 ...


我有種強烈的預感我繼續回復還是會被套上"典型的量产工厂派"的稱號...

非也, 無論是貼合面有多平滑, 所謂的用木工夾其實是為了Van der Waals力得以實現, 而實現Van der Waals力(Force), 理論上最重要的就是兩個貼合面之間的距離在幾個angstroms以內, 一個angstrom單位是1/10000000000米. 理論上是這樣, 實際中只可能比10個angstroms小, 不可能比其大.

所謂Van der Waals力我不解釋太多, 畢竟去年我們花了一整年都在研究這個... 簡單來說就Van der Waals force分為三類, ionic bonding, covalent bonding, 和 metallic bonding, (Google給我的翻譯是: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我不知道對不對.) Van der Waals force是微觀中的力量, 其中vocalent bonding最弱(好像是這個, 記不清了), 不過這個對這個事件(抱歉... 我想說'this issue')不重要.

實施Pressure在貼合面上也不是為了排除空氣, 一種好的黏合體, 如膠水, 需要有兩個好的基本性質, adhesion (黏合物體的能力) 和 cohesion (黏合自己的能力), 膠水中使得兩種性質得以實施就是依靠Van der Waals force, 接合面, 膠水, 接合面之間的連接就像無數條鎖鏈一樣, 而在實施膠水時, 膠水在設計時的一個任務就是能排除黏合面的坑, 並且排除裡面的空氣.

繼續說下去還有很多很多很多可以說的.

當然有點必須承認, 目前還沒有一個完美解釋膠水性質的理論, 但這個理論(即用Van der Waals來解釋)是目前公認和實際最為符合的理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9 01:49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