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2-17 17: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收藏已久,当时非常佩服楼主的身体力行,实做经验联系听感,并且我相信楼主对音色敏锐的感觉和理解。今天斗胆顶上来,并就讨论重点说说自己的一点理解,或对或错都只为交流。
第一回合,jeams10 VS sannian
见识过sannian兄参与的一些讨论,非常的有见解,可见是下了一番功夫研究的,很可能已经是业内人士了吧?
你们的讨论重点主要是频宽和高低两端的滤波形态,其中jeams在29楼说到“斜坡并非理想而是曲线波”,对此我非常的赞同,吉他牛区别于hifi牛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滤波滚降幅度较大并且带有明显的波纹,这一点我有充分的证据,所以看到jeams10说“斜坡并非理想而是曲线波”时甚是惊喜。我非常高兴你把握住了要害,真的要赞一个。
sannian兄后面谈到的用老式扩音机做吉他牛,或许在某些风格上会有好的表现吧,但是对于现代的音色风格来说真的很难听,尤其是金属失真。另外100-5khz的频宽我认为也不妥,虽然混音方面常常会把大失真的频宽限制在这个范围,但是实际上5k-8k甚至10k以上的细节也很重要,这关系到空气感和泛音,而相对较轻的失真,频宽就更宽了,clean音色更是需要至少12k。关键是根据风格拿捏合适,衰减过度的话,音色真的很没有生命力。
第二回合,jeams10 VS 雷子
重点应该是雷子对输出牛通过频响而影响音色持保留态度,而是相信输出牛的谐波失真是影响音色的主要原因。我觉的这个确实是被忽视的一条,然而没有证据,不是说雷子没有,而是几乎所有的吉他输出牛厂商都没提供具体的参数。那么我个人的观点是人类的耳朵最敏感的首先是频响,其次才是“音色”(这里特指输出牛的谐波失真,如果在5%以内,那么在吉他功放领域而言,可感知程度并不明显),然而这两者却又是相互的。不同的音乐风格要求又不同,幅频特性如此,谐波失真也是,怎么拿捏是个问题。经验是最好的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前提是对音色的认识。
国内DIY界,不论是吉他功放还是hifi领域,都缺少测量设备和知识的积累,掌握了输出牛秘密的真的是极少数人。而吉他界恐怕真的没有,现在大家都认识到输出牛的重要性,这是制约吉他功放性能的最重要因素。某神“用hifi牛代替吉他牛”的观点绝不利于行业发展,这是极不负责的表现,也是认知层次的体现。
这条路才刚开始,希望jeams10再接再厉,大家能群策群力拿下这个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