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吉他中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79|回复: 122

[古典吉他教学] 《大家一起弹古典》2013年10月 第 期(正式开始):全新的玩法,希望能给您点启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9 08: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琴友们好,是否熟练演奏了同一首曲子后会有同样的进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练习方法的不同会让结果相差甚远。感谢版主的信任,现以一曲为载体,向朋友们展示一种练习方式,有着双重期待:既希望能给自学的琴友们一点启示,也期待专业老师能指出不足和改进。
        做法是:我在这里选择了一首“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小曲,请有意尝试的朋友们分不同的阶段练习并录制、上传视频(当然,后来的琴友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加入,可自由选择按阶段录制、上传视频,也可以随兴致只录一次。)。每个阶段都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每个阶段完成后都感觉有所进步,几个阶段的提高累积起来,前景很诱人啊!

具体为:

阶段一(5-7天):我只提供曲谱,没有任何指法、情感标记,甚至没有曲名,就称为“小曲”,朋友们按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左右手指法、乐曲表现。感觉基本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时,录制、上传“小曲阶段一”。

阶段二(7-10天):提供详细的曲谱标记,包括详细的左右手指法、详细的乐句划分、详细的乐曲演奏分析、乐曲背景、示范录像。朋友们在这些提示下对照自己第一阶段的成果,看是否有新的想法和可改进处,并练习,待基本满意时,录制、上传“小曲阶段二”。看是否比阶段一进步。

阶段三(5-7天):大家根据自己的练习心得,对本曲的技术、练习心得、音乐表现、阶段二中的讲解和示范中有何亮点,有何不妥等方面各抒已,算是交流讨论吧。当然,我个人也会对本曲的意义、演奏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根据自己业余级的理解做点业余级的发言。琴友们在此启发下再次练习、录制、上传“小曲阶段三”,看是否比阶段二进步。

阶段四(5-7天):再琢磨几天后,琴友感觉到对此曲有了“最终”理解时,录制、上传“小曲大结局”,并回顾、总结、反馈:通过此曲,在指法方面、在技术方面,在乐曲理解方面与乐曲表达方面、在演奏感觉方面、在对“一首乐曲”如何练习和演奏方面、在“练习的本质”方面,是否有收获?特别是对本期《大家一起弹古典》的安排方式上,提提批评、建议、看法,即使失败,也算是给后来主持者。

缺点:1、基本上每周录一次是否有点紧张?
          解决办法:琴友自主决定录一次还是四次。
         2、有的上传“阶段一”,有的上传“阶段二”是否太乱?
         解决办法:一位琴友的若干次录音,都编辑在这位琴友第一次发视频的贴子里。如果已经过了编辑时限,可把视频或视频地址传给我(QQ332497194指上听吉他坊),我再请版主代为加入。

奖励:对所有参与者,特别是4次皆热情参与的琴友,个人将考虑提供实质性的奖励。

下面正式开始。

(免责声明:本人业余弹琴、业余教琴、业余做琴、业余译著,现在临时业余尝试主持这个栏目,如有误导,本人将致歉意,但请予免责。)

本小曲,同时在“吉他中国”和指上听吉他坊“只谈小品”栏目发布:www.guitar-ting.com。其他网站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 本帖最后由 指上听 于 2013-9-29 09:0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08: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阶段一:约5-7天

s-1.jpg


简单说明:
1、乐谱隐去了一切标记和背景。但相信正规习琴的琴友八成会弹过此曲,看起来非常简单。朋友们不必关注这
些外在的东西,完全凭自己的直觉来安排一切吧。

2、练习熟练,感觉能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后,请录制、上传并命名为“小曲阶段一”。

3、为什么选择这么简单的曲子?我会在第三阶段再做说明,但请朋友们相信,此曲没你想像的简单,等看到第
二阶段专业的讲解和示范,应该会同意我的看法。

4、看到了xyduht兄、zhaolaoda兄等琴友的热情,期待欣赏到您的演奏。看到了Ruyo兄建议不要总是练习曲,不
知道您看这首小曲是练习曲还是乐曲呢?

5、看到了魔鬼胡安兄虽不任版主仍心系论坛兴旺。可否请魔鬼胡安兄帮忙,请任老师对本期安排的不足之处作
出点评?请真正的专家对主持者的安排作出点评,这还未曾有过吧?果能如此,相信对琴友更有帮助。

   另外向魔鬼胡安兄、pjh兄、JiangYing超版、requestdenied版主、及其他琴友汇报一下我的心态:临时客串
主持这个栏目,我把它当成一件“好玩儿”的事,并不敢期待能够吸引很多琴友热热闹闹起来,我只拿出十分诚
意按自己的想法来认认真真地做,但得能够引起一位琴友的共鸣,我就自认为心力没有白废(这几天准备这个方
案真是颇费时日,也理解了以前主持者和各位版主的辛苦付出);哪怕只有一位琴友从中能有收获,我就自认为
成功。如果最后冷冷清清并没对这栏目起到推动作用,本人将只对结果感到遗憾但并不对过程和付出感到内疚。

[ 本帖最后由 指上听 于 2013-9-29 08:1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08: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2013-10-09 更新!]

第二阶段说明:
1、这里提供的视频、曲谱标记、和文字讲解是朱伟、方舟先生所著《索尔吉他演奏与教学指导,OP60儿童版第一册》里的讲解。已得到版权方的授权使用。
2、请朋友们仔细观摩示范、阅读讲解,然后调整自己的手法与音乐表现。看看与第一阶段相比有何进步。第二阶段的时间延长为10天左右。请朋友们觉得基本可表达自己的理解时,录制上传“阶段二”。后来加入的朋友,可自行按原安排来,也可以直接从阶段二开始。
3、我会在第三阶段对为何选取本曲以及其他细节问题,作以交待。
4、自学的状态,在研读过专家的讲解后是否会有收获?我想应该力求避免两种情况,一是看着都明白就是落不到实处,二是心里想到的不等于做到了,一定要仔细观察自己的演奏录音(录像),找出应改进之处。这里我把作者的讲解打字出来而不是简单的发出图片,是想给大家介绍一种简易的方式:先把这些文字拷贝下来,然后把你认为对自己不起作用的文字全部删除,只保留感觉对自己最有用的文字,这样所留的文字越来越少,然后逐条落实。自学,就是自己给自己当裁判,自己给自己找毛病,自己给自己反馈,总之,自学不是没有老师,是自己给自己当老师。



示范视频:




一、学习难点解读
1、音乐特征 乐曲为C大调,旋律轻巧,优美动听,充满了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气息。曲首的拍号C表示4/4拍,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需明白每一拍并非一样响,而是有强拍和弱拍之分。第一拍是强拍,第三拍是次强拍,而第二、第四拍是弱拍。
2、音乐的句子 乐谱中的“大弧线”表示乐句连线,即音乐的句子。演奏时将这些音符构成一条如歌的旋律,就像把一个个字和词组成富有感情的朗诵般的句子,让吉他来“唱”出心中的音乐,以此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
3、指法
1)正确的指法能够大地提高练琴的效率,因此,要认真严格地按照乐谱上标明的指法练习,这也是音乐流畅进行的前提保证。吉他谱上的右手指法用字母表示:P=大拇指,i=食指,m=中指,a=无名指,ch=小指(较少使用);左手指法用数字表示:1=食指, 2=中指,3=无名指,4=小指,0=空弦。绝不能养成只要音符弹对而不管左右手指法是否正确的坏习惯,这样只会影响演奏技术的提高和音乐的表达。
2)此曲左手指法设计是弦第三品位G音,二弦第三品位D音,并没有采用常规的3指,而采用4指(弱指)按弦,目的在于训练4指按弦的稳定性和弦至弦的跨越能力,同时为以后学习二声部乐曲的指法特点打好基础。右手指法设计在这些相同的动机或模进音型时采用有规律的“相同手指指法”弹奏,如1-2小节(谱例1-1),第9-12小节(谱1-2),这样便于牢记指法,也有助于表现每个小节第一拍A指的强拍。
4、吉他弹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的技巧是消音技术。声音的余韵有时会影响演奏的清晰度,运用消音可以控制声音的续,从而奏出清晰的旋律或和声。消音方法有很多种,以下以第1-8小节(谱1-3)中的消音技巧为例,介绍一下本曲涉及的两种右手消音奏法。第一种:右手用P指消音,即i指弹奏第三弦G音,将P指放在该弦上进行消音,乐谱中以*P)表示;P指弹奏第四弦D音,将P指放在该弦上进行消音,乐谱中以*P)表示。第二种,右手用手掌边缘消音,即通过手掌消音停止所有琴弦的振动,乐谱中以*R·H)表示。
5、三音同时弹奏 在第二乐句(谱1-4)与第四乐句结尾处(谱1-5),当mipami三音同时弹奏时,声音要整齐、结实,但力度要轻,手指拨弦时须控制在同一水平线上。
6、处理好小节线两侧的音极为重要。许多人在演奏中常犯的错误是乐曲弹奏有停顿感,导致旋律进行不连贯,没有线条感。在第1-2小节(谱1-6)中,小节线右侧是小节内的强拍,是“语气”的支点;而左侧则是倾向于下一小节强拍的一个或几个音,要在不断的音乐流动中连接好这种弱拍向强拍的过渡与衔接,并最终让强拍上的音得到完美体现。
7、必须重视休止符、临时记号。第7小节(谱1-7)中,#为升记号,表示升高半音,这种临时变音记号只对它所在的小节起作用,对其他小节无效。在第8小节(谱1-8)中,第4拍是四分休止符,这一小节前面的音占去3拍,与休止的一拍加起来正好是四拍。但有人刚弹完第三拍没做休止就紧接着弹下一小节了,虽只是少休止了一拍并没有弹错音,却影响了全曲节拍的完整性,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二、教学要点解读
1、倾听 培养学生倾听自己所弹奏的每个音的音质。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声音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因此让学生“制造”出高质量的声音是表现音乐美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懂得如何去鉴别声音的优劣。好的声音应该是圆润的、共鸣好的、有穿透力的,就像荷 叶上的水珠般晶莹剔透。演奏时,右手弹奏时拨弦方法要正确把握,有控制地运用“二次发力”,使每个音尽可能充分地发出和延续,增加声音的共鸣。
2、歌唱性奏法与“起承转合” 弹琴要像唱歌一样。音乐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歌唱,因而优美的歌唱性旋律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从而具有最直接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要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性奏法(即连奏legato:音与音之间恰好连接上,声音效果是圆润连贯、柔和如歌)。启发学生将一个个音符想像成是一颗颗珍珠,彼此串起来形成一条闪闪发光的旋律线。之后,还要学会理性发分析乐句,掌握处理方式:每一个乐句中每一个音的进行都要有始有终,有起有伏,演奏时找出其中的主干音(最有魅力的音),并使其之前的音演奏得逐渐倾向到这个音,而在它之后的音则要逐渐疏离;必须让学生从最初的一个个音独立发力弹奏的方式转变为将一组音串联起来弹奏;让学生掌握强拍(重音)的弹奏方法,将强拍作为手指弹古代的支点与起点,并用手指的惯性力来演奏后面的音,使整个乐句的进行更加流畅。例如第1-4小节(谱1-9):起(起音)→承(发展推动)→转(走向高点)→合(收缩结尾)。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13-10-9 23:1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08: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阶段三:约5-7天

本楼暂留空。

第二阶段完成后,大家交流自己的练习心得,技术、音乐表现等。我个人会在这里对本曲的意义、演奏方式的选
择等方面根据自己业余级的理解做点业余级的发言。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10 21:32 发表
给当值班主个难题:是否方便把87楼、91楼、103楼、105楼的内容合并到第4楼中?这些是第三阶段的讲解。

并请把107楼的贴子拷贝到第5楼。这是第四阶段的内容。有劳,谢谢。


87楼的内容:

第三阶段拖了太久,先致歉意。本阶段,我结合本曲闲聊一下吧。

因为涉及到多个话题,很难一次说完,就一个一个来吧。


    作为琴友,我喜欢交流: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喜欢与观点不同的朋友讨论。但最近78年来因为本职工作繁杂、业余做琴对各环节又过于执着,一直很少在各论坛发言,甚至我自己的网站也经常10天半个月更新不了一次。执着带来两个结果:一是除了积累80把琴初步但宝贵的制作经经验外同时(在朋友们的支持下)建立起了极度奢华的业余制作作坊(120平米,木料积累约6、700套,制作室休息室材料室齐备)。二是身体长期在超负荷状态之下,免疫力降到了极点,这次长了飞蛇,给了我一个休息反思的机会。

    热爱“讨论”的性格使我看到不同观点时不吐不快,但却因时间精力不济难以如愿,这些年积累下来,给我印象最深、交流愿望最强的,有以下话题,结合本曲探讨如下:



话题一:关于拨弦。

“(技术上)如果曲子足够简单,我可以弹的和大师一样好,甚至更好。
   (音乐上)给我三年时间,我的演绎水平可以达到国内前几位(前提是曲目不难)。”


    说这两句话的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老”年青人。

    第一句话,我当时的回答是:弹个空弦音,咱们也会与大师有遥远的距离。

    吉他演奏最具有压倒性的技术是什么:当然是右手拨弦。良好的拨弦至少要具有两个特性:一是从结果上看,发音清晰结实且力度音色速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随意改变。二是过程上看,手指对弦要有绝对的控制和感知,比如,无论演奏的多快,手指对弦有绝对控制的同时还要能清晰地感受到琴弦对手的反作用力。

    第二句话,朋友当时碰到一位非常“懂”音乐的老师,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音乐这东西,理论上“懂得”不等于你能表达出来。约两年前我曾一本正经地跟他提到:三年过去了,如何?朋友不好意思地说:那时不知天高地厚。

    为何选择本曲?因为本曲至简。这首至简的小曲,技术上我们是否过关呢?这是我想请朋友们留意的第一个问题:您的拨弦是否过关,最基本的发音是否过关?

    提起陈老,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是杨雪霏、王雅梦为代表的世界冠军们。对我看来,陈老最大的贡献,不是培养出世界冠军,而是在国内倡导了三个观念:
1、自然拨弦法的观念
2、摈弃“钩弦”这种说法,而强调不靠弦奏法与靠弦奏法在技术要领上的相近性。
3、二次发力的拨弦法与训练方法

    我曾有个观点:吉他可以自学,前提是拨弦过关。换句话说,拨弦是不可自学的,找个称职的老师,塌塌实实地把拨弦练好,这是驱动吉他发出心中想要声音的前提,也是享受演奏的前提。请参与的琴友们再聆听一下自己的视频:您的拨弦,是随意的,还是对吉他有着一定的驱动力?

91楼的内容:

话题二:关于节拍器。


“巴赫、贝多芬从不用节拍器。”


      1990S初王原子老师给我们排练一首合奏,四季中“冬”里的一段旋律,当王老师担任旋律声部时,乐曲非常有感染力,直觉上也非常“好听”。而我们自己弹旋律时就淡然无味。最大的差距在于节奏感:王老师的演奏节奏非常准确,重音清楚而不突兀。王老师说他当初节奏感也不好,后来其母亲亲自给他打拍子,慢慢就过关了。

    节奏准确是前提,是练习的起点。未经正规训练的琴友很多是忽快忽慢,有的是难的地方慢点简单的地方快点,有的是没有规律这次这里快,下次那里快。当然也有的自以为是准确的,但其实并不准确。这对很少重奏的朋友应该是常见的现象。

    我们业余习琴,节拍器非常重要。他可以给我们准确地打拍子。不必担心节拍器会让我们的节奏“僵化”,我的观点可能有点偏激:即使僵化,也比自以为是却不知所云的“rubato”更受待见。举个画画的例子吧:把一个人画得像真人,你可能不以为然地说这是画匠,而更喜欢虽不形似却神似的印象派风格。但千万不要以为印象派画家没有能力画的逼真。能够画逼直,是通向大师的必经之路。在你还无法形似的时候就去追求神似,那种“神似”只可能是自已以为是,却感动不了别人,是一种“伪神似”,是我们自己的想当然。

    但也见过不同意见,印象中就看到论坛上有朋友说节拍是人的天然习性之类,说“巴赫、贝多芬从不用节拍器。”,说“节拍器发明之前的音乐大师都不用节拍器”之类。相信大家都明白音乐大师的节拍为什么好。但我们业余琴友既然没有“天生的节奏感加上自幼受家人老师具有准确节奏的音乐的熏陶”,我想,还是老老实实的借助节拍器,把你的音符流动的时间和节奏校准再说。别忘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以上,主要强调了节奏中的时值,当然,节奏的内容是广泛的,还有很多方面,比如重音。

    重音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并不是强拍要强这么简单,这里不再展开,我只强调一句:弱拍的时候,不要轻易演奏为强音——这在弱拍是P指演奏或者弱拍是和弦时尤其要注意。因为,咱们广大业余琴友十有八九有个嗜好:一旦是P指就会很过瘾地强力拨弦,发出过瘾的强音,但别忘记了,这里是弱拍。

    就本曲而言,在节奏方面,我只以第8小节为例提醒两三点,:
    1、第8小节里的和弦是否演奏的过重?
    2、第8小节里结束的低音5是否演奏的过重?虽然这里是次强拍,但还是要轻一些。
    3、第8小节里,在做第四拍的休止时,第三拍的低音5时值是否过短?过短过长都不合适,但过短更不可接受(而多数琴友这个低音5会过短)


103楼的内容:

话题三:乐句与起承转合。

xyjdn兄在前贴中提到“播音员更能把诗吟得更有味道”。信然。
为何即使是第一次拿到稿子,播音员也可以吟诵的声情并茂呢?我想,原因之一是,播音员对句逗的把握优于普通人。音乐演奏也是如此,只要能大体把握其“意群连读、缓急顿锉、抑杨轻重”,您的演奏,就会产生相当的表现力。而这些,首先体现在乐句中。

相信大家对乐句的感觉并不陌生,起承转合如果感觉有点远,可以回想一下小学课堂上拖着长腔背绝句和律诗的时候。建议大家尽可能带感情地一本正经地再呤诵一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弧城万仞山,羌笛何须犯怨杨柳,轻舟已过万重山”。乐句和起启转合的感觉是不是有了?

我想不少朋友会注意到,很多作品是8小节为一段,他们的乐句和起启转合完全可以照搬或借鉴古诗的绝句或律诗。

特别说明一下,第二阶段中使用的是朱伟、方舟先生的讲解,谱例9有一个起承转合的实例。在那个例子里,是以小节为单位的起承转合。请注意这只是一种可能。完全可以把单位放大或缩小。比如,以乐句为单位的起承转合。

105楼的内容:

话题四:音乐的“懂”与不“懂”
我们经常会说“要有自己的理解”,也经常听到类似“不能打动自己如何能打动别人”的话。但尴尬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懂”这首乐曲,不知道这首乐曲是表达什么的。

于是乎,《音乐基本理论》《曲式与和声》《音乐史》甚至是作曲家的闲文逸事都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这里,“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这句话极为重要。再丰富的音乐理论没有与乐曲相结合的时候,也不会让我们对乐曲“更”理解。这种情况下,还会加深我们的焦虑,似乎音乐变得更为高深更难理解了。这种畏惧感无疑会进一步让我们对音乐产生困惑。

声色之悦是直接的,都是直接的感官刺激。当我们欣赏美女的时候,从不会有人感到自己“不懂”,如果您掌握更多的美学理论,相信对欣赏美女是有助益的,但没有美学理论的支撑,绝不影响享受美目之眩。音乐也应该是这样,其美是直接的,深厚的音乐理论有助益于理解,但音乐之美的欣赏也应该是直接的。

话虽如此,的确没有人不懂美女却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懂音乐,或不懂这首音乐。那就找到一首自己理解的乐曲吧,请您反思一下,为什么为“懂”此曲?我想很多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首曲子听的多,比较“熟悉”。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把“熟悉”等同于“理解”(当然,这绝不是错误的)。

音乐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听”!当听得足够多的时候,自然也就理解了。当听得比较少的时候,任何理论都不会让你“懂起来”。音乐理论,在你聆听并熟记了大量音乐在心里时,非常好理解。当心中没有多少音乐素材时,阅读理论时会如读天书,痛苦万分。在这里,我半点也不反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我想表达的是:理论只可锦上添花而绝不会雪中送炭,大家首先应该多听,因为,完整或完美的音乐理解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即:在有感性的感悟基础上,理性可以加深理解,但最终仍要回复到直观的感性中来。我再说直接一点吧:当聆听足够的时候,学习理论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如果根本胸中没有多少音乐的时候,理论,想学也学不会。

无论如何,音乐的理解是直观的。所以朱伟、方舟先生给本曲起了“悄悄语”这个标题,对本曲的“理解”是有帮助的。建议您尝试把“悄悄语”的意境表达出来。但音乐的理解又是多样的,建议您以自己的直觉,再给本书起5、6个标题,看看您可以想到哪些另外的理解。这样,相信您就完全可以说“理解了”本曲。写到此处,我突发奇想,“悄悄语”的反意词是什么?“吵闹的幼儿园小班”?嗯,最后,您试试,本曲是否可以用“吵闹的幼儿园小班”来作标题,并表达出这种意境呢?(您认为可以,并自为表达出了“吵闹”的感觉,恭喜您,您已经完全理解了本曲。假如你努力后认为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吵闹”的感觉,恭喜您,您同样完全理解了本曲。)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14-3-5 13:3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08: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阶段四:约5-7天

本楼暂时留空。

本阶段大家在前面基础上,独立思考,抛开任何“专家”“其他琴友”的束缚,完全演绎自己的思想。——看看跟第一阶段也是完全按自己设想的演奏有何不同?

如有可能,请版主在这里汇总业余中的高手或专业老师的点评。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10 21:32 发表
给当值班主个难题:是否方便把87楼、91楼、103楼、105楼的内容合并到第4楼中?这些是第三阶段的讲解。

并请把107楼的贴子拷贝到第5楼。这是第四阶段的内容。有劳,谢谢。


107楼的内容:

第四阶段:
第三阶段的讲解,因为身体原因,拖的时间很长。第三阶段何时结束,朋友们可自行决定。
第四阶段没有实质内容,只是想提个建议:练习至此,朋友们可以放弃、忘却1-3阶段的一切,不接收任何束缚,完完全全按自己的直觉来演绎本曲。
(请参与琴友注意的是,我调整了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操作方式,改为在第三阶段略加解说,第四阶段自由发挥)。

至此,本期《大家一起弹古典》的文字工作完全结束,能力所限,远称不上完美,只是想提供一种练习思路供朋友们借鉴。另外,这种分段式的搞法,有点太累,因为长时间牵扯精力也容易受到干扰。不尽人意处,尚请琴友凉解。同时,通过本次主持,对以前主持者的投入有了感受,再次感次以前主持人和所有版主的劳动。是你们的付出,让琴友们有了一个聚一聚玩一玩的场所,谢谢。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14-3-5 13:25 编辑 ]
发表于 2013-9-29 08: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9-29 08: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9-29 08: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灰常好!楼主费心了! [em28]
发表于 2013-9-29 09: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曲子,能令你的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音乐和技巧的处理上,好办法啊!
发表于 2013-9-29 09: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9-29 10: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小曲开始,宋老师当主持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29 11: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4分音符,难度不大,预祝本次活动成功

[ 本帖最后由 xyjdn 于 2013-9-29 21:50 编辑 ]
发表于 2013-9-29 11: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9-28 19:06 发表
琴友们好,是否熟练演奏了同一首曲子后会有同样的进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练习方法的不同会让结果相差甚远。感谢版主的信任,现以一曲为载体,向朋友们展示一种练习方式,有着双重期待:既希望能给自学的琴友们一点 ...


感谢您的辛劳,恭喜您的第一个精华!
发表于 2013-9-29 2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有时间,俺要参加。楼主是很用心在主持,所以俺必须支持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20: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速度提示会好点。
发表于 2013-9-29 21: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期活动隆重开幕,预祝活动成功!
发表于 2013-9-29 22: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开始认真练琴啦!
发表于 2013-9-29 23: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发表于 2013-9-30 0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通过这个学习的方式得到一些实质性的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08: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yumengyi 于 2013-9-29 10:49 发表
由小曲开始,宋老师当主持了!


业余临时客串,算玩票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08: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3-9-29 11:14 发表


感谢您的辛劳,恭喜您的第一个精华!


准备方案过程中也更理解了版主管理的辛劳和其他码字网友的辛劳。

精华的感觉真好,小学时默会一个字时受老师表杨的感觉回来了。但愿下一个发贴也是精华!(小声说一下,我另外的ID也有精华的)
发表于 2013-9-30 13: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9-30 21: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练了几次,别看曲子简单左手总有几个地方按不到位,音发飘,真不好弹,期待高手的演绎。
发表于 2013-9-30 22: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9-29 19:51 发表


准备方案过程中也更理解了版主管理的辛劳和其他码字网友的辛劳。

精华的感觉真好,小学时默会一个字时受老师表杨的感觉回来了。但愿下一个发贴也是精华!(小声说一下,我另外的ID也有精华的)


哦,那更正一下,恭喜楼主这个ID的第一个精华。
发表于 2013-10-1 09: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支持再看看谱!
谢楼主用心!
发表于 2013-10-1 11: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关注。
发表于 2013-10-3 11: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参加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13-10-2 22:56 编辑 ]
发表于 2013-10-3 11: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楼 akira22 的帖子

您是第一啦。
发表于 2013-10-3 11: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kira22 于 2013-10-2 22:42 发表
我要参加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欢迎新朋友! 您的贴里视频没放出来,我帮您修改了。
发表于 2013-10-3 11: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楼 xyduht 的帖子

谢谢 我重在参与。
发表于 2013-10-3 11: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楼 JiangYing 的帖子

哦 太感谢您了 我正愁不会弄视频呢
发表于 2013-10-3 22: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4 17: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楼 M1961 的帖子

目的就是在没有任何提示,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完全按自己的理解,看能弹成什么样
 楼主| 发表于 2013-10-4 17: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等来第一位。先多谢参与。
如前所说,只要有一位朋友认真参与并在各阶段完成后有明显收获,本贴就不算白忙。已经有朋友参加了,现在的问题是:参与的朋友在第二阶段中是否会有提高呢?
过几天会发布第二阶段详细的专家讲解,到时请akira22老弟再接再厉,看看在那些讲解之下,是否会有收获。

因为本贴的目的,就是想验证一下我这个方式是否可以使琴友“完全在自己的努力下,在有关资料帮助下”提高,所以过程中就不再评价琴友的演奏,但在最后阶段我会与参与的朋友们交流一下自己在欣赏琴友们的演奏之后的观感。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0-4 18: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0-4 17:59 发表


终于等来第一位。先多谢参与。
如前所说,只要有一位朋友认真参与并在各阶段完成后有明显收获,本贴就不算白忙。已经有朋友参加了,现在的问题是:参与的朋友在第二阶段中是否会有提高呢?
过几天会发布第二阶 ...


应该还会有人参与的,多宽限几天吧
发表于 2013-10-5 22: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指上听老师很强大且低调,这次浮出水面给我们的感受真是耳目一新!

这首小曲俺太熟了,就像熟悉索尔的其他很多作品一样,脑子里已经有固定的些东西,很难按指上听老师的要求去完成。

但是俺知道,这首小曲虽然技巧简单,但是弹出曲子的韵味也是不容易的;

不知道乐句、乐段以及和声进行,感觉自己弹得好那还是自己感性的多余理性的认识比较多;

按照指上听老师的要求真正的做到,就好。
发表于 2013-10-6 09: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0-6 12: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帮楼上贴:
发表于 2013-10-6 16: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楼 M1961 的帖子

谢谢 M1961 的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7: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bjsmy 于 2013-10-5 22:48 发表
指上听老师很强大且低调,这次浮出水面给我们的感受真是耳目一新!

这首小曲俺太熟了,就像熟悉索尔的其他很多作品一样,脑子里已经有固定的些东西,很难按指上听老师的要求去完成。

但是俺知道,这首小曲虽然 ...


过奖了,惭愧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6-2 23: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