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指上听

[古典吉他教学] 《大家一起弹古典》2013年10月 第 期(正式开始):全新的玩法,希望能给您点启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1 23: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带状疱疹?
发表于 2013-10-22 00: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我们这里称“蛇盘疮”,据说请个神汉巫婆嘴里念念有词举把菜刀对着蛇盘疮挥舞几下就好了,,,,祝早日康复!
发表于 2013-10-22 16: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原帖由 WHW7777 于 2013-10-22 00:00 发表
我们这里称“蛇盘疮”,据说请个神汉巫婆嘴里念念有词举把菜刀对着蛇盘疮挥舞几下就好了,,,,祝早日康复!



7兄把仙姑搬出来了,小心造谣被瘫官们抓走,我看天灵灵地灵灵这套路子不管用,楼主赶紧找大夫去,祝早日康复!

[ 本帖最后由 夜总汇 于 2013-10-22 17:4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09: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感谢楼上多位朋友的关心,还有多位朋友发来治疗建议的手机短信,一并谢过。

目前已明显减轻,睡得着觉了,不动的时候也不那么疼,朋友们宽心。

人过中年,生一次病,就是修一次禅
发表于 2013-10-24 09: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没顾上弹琴,不想指上听兄也生病了,祝早日康复。俺争取参加这次的大家弹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落到第三页了。

这两天准备下阶段的文案。本期尾声临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2: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阶段拖了太久,先致歉意。本阶段,我结合本曲闲聊一下吧。

因为涉及到多个话题,很难一次说完,就一个一个来吧。


    作为琴友,我喜欢交流: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喜欢与观点不同的朋友讨论。但最近78年来因为本职工作繁杂、业余做琴对各环节又过于执着,一直很少在各论坛发言,甚至我自己的网站也经常10天半个月更新不了一次。执着带来两个结果:一是除了积累80把琴初步但宝贵的制作经经验外同时(在朋友们的支持下)建立起了极度奢华的业余制作作坊(120平米,木料积累约6、700套,制作室休息室材料室齐备)。二是身体长期在超负荷状态之下,免疫力降到了极点,这次长了飞蛇,给了我一个休息反思的机会。

    热爱“讨论”的性格使我看到不同观点时不吐不快,但却因时间精力不济难以如愿,这些年积累下来,给我印象最深、交流愿望最强的,有以下话题,结合本曲探讨如下:



话题一:关于拨弦。

“(技术上)如果曲子足够简单,我可以弹的和大师一样好,甚至更好。
   (音乐上)给我三年时间,我的演绎水平可以达到国内前几位(前提是曲目不难)。”


    说这两句话的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老”年青人。

    第一句话,我当时的回答是:弹个空弦音,咱们也会与大师有遥远的距离。

    吉他演奏最具有压倒性的技术是什么:当然是右手拨弦。良好的拨弦至少要具有两个特性:一是从结果上看,发音清晰结实且力度音色速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随意改变。二是过程上看,手指对弦要有绝对的控制和感知,比如,无论演奏的多快,手指对弦有绝对控制的同时还要能清晰地感受到琴弦对手的反作用力。

    第二句话,朋友当时碰到一位非常“懂”音乐的老师,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音乐这东西,理论上“懂得”不等于你能表达出来。约两年前我曾一本正经地跟他提到:三年过去了,如何?朋友不好意思地说:那时不知天高地厚。

    为何选择本曲?因为本曲至简。这首至简的小曲,技术上我们是否过关呢?这是我想请朋友们留意的第一个问题:您的拨弦是否过关,最基本的发音是否过关?

    提起陈老,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是杨雪霏、王雅梦为代表的世界冠军们。对我看来,陈老最大的贡献,不是培养出世界冠军,而是在国内倡导了三个观念:
1、自然拨弦法的观念
2、摈弃“钩弦”这种说法,而强调不靠弦奏法与靠弦奏法在技术要领上的相近性。
3、二次发力的拨弦法与训练方法

    我曾有个观点:吉他可以自学,前提是拨弦过关。换句话说,拨弦是不可自学的,找个称职的老师,塌塌实实地把拨弦练好,这是驱动吉他发出心中想要声音的前提,也是享受演奏的前提。请参与的琴友们再聆听一下自己的视频:您的拨弦,是随意的,还是对吉他有着一定的驱动力?
发表于 2013-11-5 12: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4 12:57 发表
第三阶段:拖了太久,先致歉意。本阶段,我结合本曲闲聊一下吧。

因为涉及到多个话题,很难一次说完,就一个一个来吧。


    作为琴友,我喜欢交流: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喜欢与观点不同的朋友讨论。但最 ...
宋老师的“拨弦”讲得非常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3-11-6 03: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3 23:57 发表
...
3、二次发力的拨弦法与训练方法
...


能请您具体解释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6: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次发力的问题,陈老本人的文章,以及各书籍杂志、论坛上已见多有论述。(比如我前段时间曾推荐一本朱伟、方舟的著作中印象中就有提及)。简单地说,手指以“相对”放松的运动状态触弦,触弦之前可以认为是“相对”的“放松”的。在触弦之后,会启动一个“相对”发力的拨弦系列过程。这个过程在练习中可以分解。陈老的训练体系他自己也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变化,当然早几年已经较为稳定。(这个体系有诸多关键处,其中之一是双向的反馈:老师需随时关注学生的情况并据此给出点拨和调整。)

以上只是简要之言。这东西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它本质上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实践的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

(从去年暑假始,我尝试以此思想结合具体的练习列出一个实用的、机械的、供自学者参考的“拨弦训练完全课程”,但反馈的问题一直无法找到解决办法,也就迟迟未能完成。事实上,这是我自己的一本新概念式的吉他教程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已经搭出了骨架,完成后再请朋友们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6: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话题二:关于节拍器。


“巴赫、贝多芬从不用节拍器。”


      1990S初王原子老师给我们排练一首合奏,四季中“冬”里的一段旋律,当王老师担任旋律声部时,乐曲非常有感染力,直觉上也非常“好听”。而我们自己弹旋律时就淡然无味。最大的差距在于节奏感:王老师的演奏节奏非常准确,重音清楚而不突兀。王老师说他当初节奏感也不好,后来其母亲亲自给他打拍子,慢慢就过关了。

    节奏准确是前提,是练习的起点。未经正规训练的琴友很多是忽快忽慢,有的是难的地方慢点简单的地方快点,有的是没有规律这次这里快,下次那里快。当然也有的自以为是准确的,但其实并不准确。这对很少重奏的朋友应该是常见的现象。

    我们业余习琴,节拍器非常重要。他可以给我们准确地打拍子。不必担心节拍器会让我们的节奏“僵化”,我的观点可能有点偏激:即使僵化,也比自以为是却不知所云的“rubato”更受待见。举个画画的例子吧:把一个人画得像真人,你可能不以为然地说这是画匠,而更喜欢虽不形似却神似的印象派风格。但千万不要以为印象派画家没有能力画的逼真。能够画逼直,是通向大师的必经之路。在你还无法形似的时候就去追求神似,那种“神似”只可能是自已以为是,却感动不了别人,是一种“伪神似”,是我们自己的想当然。

    但也见过不同意见,印象中就看到论坛上有朋友说节拍是人的天然习性之类,说“巴赫、贝多芬从不用节拍器。”,说“节拍器发明之前的音乐大师都不用节拍器”之类。相信大家都明白音乐大师的节拍为什么好。但我们业余琴友既然没有“天生的节奏感加上自幼受家人老师具有准确节奏的音乐的熏陶”,我想,还是老老实实的借助节拍器,把你的音符流动的时间和节奏校准再说。别忘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以上,主要强调了节奏中的时值,当然,节奏的内容是广泛的,还有很多方面,比如重音。

    重音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并不是强拍要强这么简单,这里不再展开,我只强调一句:弱拍的时候,不要轻易演奏为强音——这在弱拍是P指演奏或者弱拍是和弦时尤其要注意。因为,咱们广大业余琴友十有八九有个嗜好:一旦是P指就会很过瘾地强力拨弦,发出过瘾的强音,但别忘记了,这里是弱拍。

    就本曲而言,在节奏方面,我只以第8小节为例提醒两三点,:
    1、第8小节里的和弦是否演奏的过重?
    2、第8小节里结束的低音5是否演奏的过重?虽然这里是次强拍,但还是要轻一些。
    3、第8小节里,在做第四拍的休止时,第三拍的低音5时值是否过短?过短过长都不合适,但过短更不可接受(而多数琴友这个低音5会过短)



[ 本帖最后由 指上听 于 2013-11-6 17:00 编辑 ]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1-6 2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6 16:15 发表


二次发力的问题,陈老本人的文章,以及各书籍杂志、论坛上已见多有论述。(比如我前段时间曾推荐一本朱伟、方舟的著作中印象中就有提及)。简单地说,手指以“相对”放松的运动状态触弦,触弦之前可以认为是“相对”的“放松”的。在触弦之后,会启动一个“相对”发力的拨弦系列过程


触弦时可以是完全放松的。
发表于 2013-11-6 20: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好贴必须强顶,谢谢楼主!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1-6 21: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4 12:57 发表
提起陈老,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是杨雪霏、王雅梦为代表的世界冠军们。对我看来,陈老最大的贡献,不是培养出世界冠军,而是在国内倡导了三个观念:
1、自然拨弦法的观念

2、摈弃“钩弦”这种说法,而强调不靠弦奏法与靠弦奏法在技术要领上的相近性。
3、二次发力的拨弦法与训练方法


陈志所提出的:摈弃“钩弦”这种说法,也许不见得是什么贡献,钩弦这种说法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只是出在钩弦法的音色不够厚而已;钩弦法和靠弦法在意念上是完全不同的,松放的时候,钩弦法是主动离弦,而传统的靠弦法是被动离弦。而钩弦法的主动离弦无疑更具备科学性(对于音色的优化来说)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1-6 21: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4 12:57 发表
我当时的回答是:弹个空弦音,咱们也会与大师有遥远的距离。


的确如此,距离不仅表现在音质上,而且大师的一个单独的音也可以弹成有生命的声音。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1-6 22: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4 12:57 发表
话题一:关于拨弦。

“(技术上)如果曲子足够简单,我可以弹的和大师一样好,甚至更好。

   (音乐上)给我三年时间,我的演绎水平可以达到国内前几位(前提是曲目不难)。”


    说这两句话的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老”年青人。

    第一句话,我当时的回答是:弹个空弦音,咱们也会与大师有遥远的距离。
...


其实反过来说也许能够成立:
大师能够弹出的大难度的曲子,用三年时间可以把曲子每个音符大体连惯地弹响它,呵呵
发表于 2013-11-6 22: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07: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yjdn 于 2013-11-6 20:51 发表


触弦时可以是完全放松的。


同意!

触弦之前的过程,措辞时首先想到用“放松”这个词,但考虑到既然这过程中手指是运动的,也应该是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下运行的,所以考虑了一下后,还是使用了“相对”放松这种说法,这是为了表述上更“保险”些。

关于“钩弦”,我要再思考再尝试一下,看看能否有所体会。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1-7 13: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4 12:57 发表
第三阶段:拖了太久,先致歉意。本阶段,我结合本曲闲聊一下吧。

因为涉及到多个话题,很难一次说完,就一个一个来吧。


    作为琴友,我喜欢交流: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喜欢与观点不同的朋友讨论。但最 ...

第二句话,朋友当时碰到一位非常“懂”音乐的老师,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音乐这东西,理论上“懂得”不等于你能表达出来。约两年前我曾一本正经地跟他提到:三年过去了,如何?朋友不好意思地说:那时不知天高地厚。



的确如此,一个文学教授,一个播音员,谁更能理解诗中的含意呢?
无疑是教授
谁更能把诗吟得更有味道呢?
当然是播音员

其实这个问题在吉他界的例子也很明显,
一个获奖的小孩和一个成年的吉他发烧友,谁弹得更有感情?当然是小孩,但说到对音乐的理解,小孩很难与成年人相比的。

[ 本帖最后由 xyjdn 于 2013-11-7 13:12 编辑 ]
发表于 2013-11-9 23: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08: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yjdn 于 2013-11-7 13:06 发表


的确如此,一个文学教授,一个播音员,谁更能理解诗中的含意呢?
无疑是教授
谁更能把诗吟得更有味道呢?
当然是播音员

其实这个问题在吉他界的例子也很明显,
一个获奖的小孩和一个成年的吉他发烧友,谁 ...


xyjdn兄言简意赅,为本贴增色不少,受教了!
发表于 2013-11-11 08: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9楼 xyjdn 的帖子

尴尬的是,播音员的粉丝比教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09: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话题三:乐句与起承转合。

xyjdn兄在前贴中提到“播音员更能把诗吟得更有味道”。信然。
为何即使是第一次拿到稿子,播音员也可以吟诵的声情并茂呢?我想,原因之一是,播音员对句逗的把握优于普通人。音乐演奏也是如此,只要能大体把握其“意群连读、缓急顿锉、抑杨轻重”,您的演奏,就会产生相当的表现力。而这些,首先体现在乐句中。

相信大家对乐句的感觉并不陌生,起承转合如果感觉有点远,可以回想一下小学课堂上拖着长腔背绝句和律诗的时候。建议大家尽可能带感情地一本正经地再呤诵一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弧城万仞山,羌笛何须犯怨杨柳,轻舟已过万重山”。乐句和起启转合的感觉是不是有了?

我想不少朋友会注意到,很多作品是8小节为一段,他们的乐句和起启转合完全可以照搬或借鉴古诗的绝句或律诗。

特别说明一下,第二阶段中使用的是朱伟、方舟先生的讲解,谱例9有一个起承转合的实例。在那个例子里,是以小节为单位的起承转合。请注意这只是一种可能。完全可以把单位放大或缩小。比如,以乐句为单位的起承转合。

[ 本帖最后由 指上听 于 2013-11-11 18:43 编辑 ]
发表于 2013-11-11 09: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11 09:21 发表
话题三:乐句与起承转合。

xyjdn兄在前贴中提到“播音员更能把诗吟得更有味道”。信然。
为何即使是第一次拿到稿子,播音员也可以吟诵的声情并茂呢?我想,原因之一是,播音员对句逗的把握优于普通人。音乐演奏也 ...
解说的很精彩赞一个!另外我也很喜欢xyjdn朋友的精彩言论,有水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0: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话题四:音乐的“懂”与不“懂”
我们经常会说“要有自己的理解”,也经常听到类似“不能打动自己如何能打动别人”的话。但尴尬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懂”这首乐曲,不知道这首乐曲是表达什么的。

于是乎,《音乐基本理论》《曲式与和声》《音乐史》甚至是作曲家的闲文逸事都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这里,“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这句话极为重要。再丰富的音乐理论没有与乐曲相结合的时候,也不会让我们对乐曲“更”理解。这种情况下,还会加深我们的焦虑,似乎音乐变得更为高深更难理解了。这种畏惧感无疑会进一步让我们对音乐产生困惑。

声色之悦是直接的,都是直接的感官刺激。当我们欣赏美女的时候,从不会有人感到自己“不懂”,如果您掌握更多的美学理论,相信对欣赏美女是有助益的,但没有美学理论的支撑,绝不影响享受美目之眩。音乐也应该是这样,其美是直接的,深厚的音乐理论有助益于理解,但音乐之美的欣赏也应该是直接的。

话虽如此,的确没有人不懂美女却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懂音乐,或不懂这首音乐。那就找到一首自己理解的乐曲吧,请您反思一下,为什么为“懂”此曲?我想很多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首曲子听的多,比较“熟悉”。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把“熟悉”等同于“理解”(当然,这绝不是错误的)。

音乐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听”!当听得足够多的时候,自然也就理解了。当听得比较少的时候,任何理论都不会让你“懂起来”。音乐理论,在你聆听并熟记了大量音乐在心里时,非常好理解。当心中没有多少音乐素材时,阅读理论时会如读天书,痛苦万分。在这里,我半点也不反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我想表达的是:理论只可锦上添花而绝不会雪中送炭,大家首先应该多听,因为,完整或完美的音乐理解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即:在有感性的感悟基础上,理性可以加深理解,但最终仍要回复到直观的感性中来。我再说直接一点吧:当聆听足够的时候,学习理论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如果根本胸中没有多少音乐的时候,理论,想学也学不会。

无论如何,音乐的理解是直观的。所以朱伟、方舟先生给本曲起了“悄悄语”这个标题,对本曲的“理解”是有帮助的。建议您尝试把“悄悄语”的意境表达出来。但音乐的理解又是多样的,建议您以自己的直觉,再给本书起5、6个标题,看看您可以想到哪些另外的理解。这样,相信您就完全可以说“理解了”本曲。写到此处,我突发奇想,“悄悄语”的反意词是什么?“吵闹的幼儿园小班”?嗯,最后,您试试,本曲是否可以用“吵闹的幼儿园小班”来作标题,并表达出这种意境呢?(您认为可以,并自为表达出了“吵闹”的感觉,恭喜您,您已经完全理解了本曲。假如你努力后认为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吵闹”的感觉,恭喜您,您同样完全理解了本曲。)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0: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HW7777 于 2013-11-11 09:28 发表
解说的很精彩赞一个!另外我也很喜欢xyjdn朋友的精彩言论,有水平!


多谢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0: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阶段:
第三阶段的讲解,因为身体原因,拖的时间很长。第三阶段何时结束,朋友们可自行决定。
第四阶段没有实质内容,只是想提个建议:练习至此,朋友们可以放弃、忘却1-3阶段的一切,不接收任何束缚,完完全全按自己的直觉来演绎本曲。
(请参与琴友注意的是,我调整了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操作方式,改为在第三阶段略加解说,第四阶段自由发挥)。

至此,本期《大家一起弹古典》的文字工作完全结束,能力所限,远称不上完美,只是想提供一种练习思路供朋友们借鉴。另外,这种分段式的搞法,有点太累,因为长时间牵扯精力也容易受到干扰。不尽人意处,尚请琴友凉解。同时,通过本次主持,对以前主持者的投入有了感受,再次感次以前主持人和所有版主的劳动。是你们的付出,让琴友们有了一个聚一聚玩一玩的场所,谢谢。

[ 本帖最后由 指上听 于 2013-11-11 19:3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0: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当值班主个难题:是否方便把87楼、91楼、103楼、105楼的内容合并到第4楼中?这些是第三阶段的讲解。

并请把107楼的贴子拷贝到第5楼。这是第四阶段的内容。有劳,谢谢。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1-11 11: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11 10:12 发表
话题四:音乐的“懂”与不“懂”
我们经常会说“要有自己的理解”,也经常听到类似“不能打动自己如何能打动别人”的话。但尴尬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懂”这首乐曲,不知道这首乐曲是表达什么的。

于是 ...


无论如何,音乐的理解是直观的。所以朱伟、方舟先生给本曲起了“悄悄语”这个标题,对本曲的“理解”是有帮助的。建议您尝试把“悄悄语”的意境表达出来。但音乐的理解又是多样的,建议您以自己的直觉,再给本书起5、6个标题,看看您可以想到哪些另外的理解。这样,相信您就完全可以说“理解了”本曲。写到此处,我突发奇想,“悄悄语”的反意词是什么?“吵闹的幼儿园小班”?嗯,最后,您试试,本曲是否可以用“吵闹的幼儿园小班”来作标题,并表达出这种意境呢?(您认为可以,并自为表达出了“吵闹”的感觉,恭喜您,您已经完全理解了本曲。假如你努力后认为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吵闹”的感觉,恭喜您,您同样完全理解了本曲。)


的确如此,其实同一首乐曲是也有它的多样性的,同一幅画也是有它的多样性的(在《谈判专家》中一幅描绘黎明的油画被当成了黄昏),不仅如此,同一个事实也存在着它的多样性,如半杯水的故事--乐观的人认为还有半杯水,而悲观的人认为只剩下半杯水了。

其实就乐曲而言,仅仅是音符的排列本身并不一能确定是在表达欢乐还是悲伤,一首古老的欢乐的乐曲,也常常会被人填上悲伤的词当成悲歌来唱。
在交响曲中,同一主题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演奏,表达出来的意境是明显不同的。

另外,谢谢楼上朋友的支持。

[ 本帖最后由 xyjdn 于 2013-11-11 11:4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16: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11 10:32 发表
给当值班主个难题:是否方便把87楼、91楼、103楼、105楼的内容合并到第4楼中?这些是第三阶段的讲解。

并请把107楼的贴子拷贝到第5楼。这是第四阶段的内容。有劳,谢谢。




有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1: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11 10:32 发表
给当值班主个难题:是否方便把87楼、91楼、103楼、105楼的内容合并到第4楼中?这些是第三阶段的讲解。

并请把107楼的贴子拷贝到第5楼。这是第四阶段的内容。有劳,谢谢。



还有两点要说明一下:
1、我会仔细欣赏所有参与的视频,并给出自己业余的意见。但为避免误导的面太大,这些意见将通过短信只与相关朋友私聊。
2、目前为止已经参与的琴友都会有“奖励”,算是辛苦费吧。只是奖什么还真没想好(嘿嘿。。。),这几天期中考试三天监考8场,过这几天再说。
发表于 2013-11-14 12: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14 11:00 发表



还有两点要说明一下:
1、我会仔细欣赏所有参与的视频,并给出自己业余的意见。但为避免误导的面太大,这些意见将通过短信只与相关朋友私聊。
2、目前为止已经参与的琴友都会有“奖励”,算是辛苦费吧。只是 ...

哈哈,期待中……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1-14 13: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14 11:00 发表



还有两点要说明一下:
1、我会仔细欣赏所有参与的视频,并给出自己业余的意见。但为避免误导的面太大,这些意见将通过短信只与相关朋友私聊。
2、目前为止已经参与的琴友都会有“奖励”,算是辛苦费吧。只是 ...


还是贴出来公开吧,这样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0: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11 10:32 发表
给当值班主个难题:是否方便把87楼、91楼、103楼、105楼的内容合并到第4楼中?这些是第三阶段的讲解。

并请把107楼的贴子拷贝到第5楼。这是第四阶段的内容。有劳,谢谢。



有劳请当值版主
发表于 2013-11-17 22: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弹法上并没有特别强调用平行弹法或勾弦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17: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指上听 于 2013-11-11 10:32 发表
给当值班主个难题:是否方便把87楼、91楼、103楼、105楼的内容合并到第4楼中?这些是第三阶段的讲解。

并请把107楼的贴子拷贝到第5楼。这是第四阶段的内容。有劳,谢谢。


...............................
发表于 2013-11-23 18: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惭愧,这么长时间没弹琴了。过段时间俺一定交作业支持指上听老师的辛勤奉献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18: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yduht 于 2013-11-23 18:15 发表
实在惭愧,这么长时间没弹琴了。过段时间俺一定交作业支持指上听老师的辛勤奉献


不敢当、不敢当。这里只是一点想法,给自学的朋友一个借鉴而已。

另外,有劳当值班主个难题是否可以把87楼、91楼、103楼、105楼的内容合并到第4楼中,这些是第三阶段的讲解。并请把107楼的贴子拷贝到第5楼。这是第四阶段的内容。这样在前几楼维持了贴子内容的完整性。谢谢。
发表于 2014-3-5 21: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谢谢
发表于 2014-3-6 02: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11-28 05: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