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2-19 10: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GIBSON的琴无论哪个年代的哪个型号,都有个共通的特性。
就是弹起来就像一拳打进席梦思床。每个音符都快速响应然后再反弹回去。
这是其他琴做不到的。比如说马丁,就像一拳打进水池里,激起千层浪。
许多仿照GIBSON的琴,虽然也一拳打进席梦思床,但是弹簧坏了,弹不起来。
GIBSON的琴,反应速度快,音符跳动有弹性,我觉得有历史原因。
GIBSON早期制作班卓琴,后来将班卓琴的弦用在钢弦吉他上。
可能是在研究尽了弧面吉他和班卓的基础上,将它们的特性发展到了平面原声吉他上。
(这点跟马丁是完全不同,马丁一直在专心做吉他。跟GIBSON有一样发展路线的公司也基本没有)
但GIBSON,缺点还是有的。
1.音量显得小。
2.肉指难驱动。
所以我觉得峰兄的16系列的出发点很好,没有完全模仿GIBSON,在驱动性有折中,非常好驱动。
但是音色趋向于GIBSON,必然音量有不会大,不过这个问题只会出现在二战前,现代吉他对音量要求不是很大了。
顺便向请教下峰兄,有没有办法,将一把琴在没有变调夹的状态下,做出变调夹的音色。
比如许多蓝调和乡村大师,喜欢降半音,变调夹加一品,出来的音色非常甜美均衡。
比如这把琴,在空弦后安装了一排没有“作用”的品丝,是不是就是为了做类似安装了”变调夹“的音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