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05|回复: 6

[古典吉他教学] 教学日志 2017.1.30 学古典吉他必须看五线谱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 23: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对自己而言也是温故知新。常常会有朋友或学生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古典吉他要用五线谱呢?  如果稍微在网上搜索一下,一定能找出不少关于分析目前常见的记谱法,各自优劣处的文章。 我自己也曾经在2007年整理过一篇短文,发表在吉他中国的论坛上,那次主要是因为论坛里对于五线谱和六线谱哪个更适合吉他的问题,网友们有过激烈的争辩,我把当时自己的观点和整理的相关资料,都放在这个帖子里,现在仍然能找到这个帖子
  有些观点认为,五线谱的记谱方式更适合键盘而不适合吉他,因为谱上的固定音高对应键盘上固定的键,而同样的音高在吉他上则有不同的位置。但这里有个问题,五线谱的发明和改进最初并不是为了键盘乐器而设计的,而是为了声乐艺术中的合唱音乐。各自独立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如果要形成和谐的和声,必须在音高和音长的记录上有个可靠的记谱法,随着记谱法的逐渐完善,音乐的传递也从口耳相传的方式变成了可以书写并保存的文本形式,如果记谱法没有得到完善,那么,就不可能有“作曲家”这个职业。
   当作曲家们可以在乐谱上挥洒他们的奇思妙想后,演奏(唱)者们就变成了作曲家与听众之间的“媒介”,除非像爵士乐手或者一些民间艺人那样以即兴演奏的方式表演,否则演奏者们对于自己要表演的作品,则必须事先进行一番研究和思考,在演奏(唱)技术上要克服种种难点,在音乐理解上要对谱面进行分析,并试图挖掘作曲家藏在音符背后的那些巧思,透过这些功课,来深化自己的感性认识,藉以达到在演奏时有内在的思考,就像演讲时不光是字正腔圆的背诵每个单词,而是很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
   我在2007的帖子中的总结是:“演奏者可以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安排不同的运指法。如果像图式记谱法(六线谱)那样,把指法都安排好了(也可以说是限制),那么对演奏者来说,就失去了重新思考安排指法的空间与乐趣,如此岂非可惜?
当时有这样的观点主要是认为,对于一个吉他演奏者来说,左手指法的安排,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演奏者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使用六线谱当然可以把一首乐曲弹出来,但想要更多的去理解作品的乐趣和空间就没有了。
   而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考虑则倾向于演奏者应该思考自己的位置,要站在尊重作曲家的角度上,面对乐谱做功课。当然,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像“弹得好就行了,何必在乎用什么乐谱!”或者像“五线谱对我来说太难了,练曲子太慢,六线谱更方便呢!”诸如此类。
嗯,作为兴趣爱好,只要能把乐曲弹出来过个瘾,用什么乐谱当然无所谓,就像练太极拳,对着视频光盘一招一式仔细的学,也能打得有模有样。 现在偶尔还会有学生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就会反问他,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用哪种乐谱来作曲呢? 通常回答还是五线谱。
    115570531787236582.jpg
    801833469431995059.jpg

    小熊是个帅气的小鲜肉,一年前加入了上海吉他乐团,在他刚入团时我针对他的拨弦方式给予了一些建议,后来他提出和我学琴的想法。 小熊有些音乐底子,学过钢琴,平时也教学生,他面临的问题和我刚开始踏入教学这个行业时一样,既要练琴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又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学的方法常常需要有针对性的思考。 去年年尾时,他说春节回老家要在当地举办一次小型的音乐沙龙,他准备了一套曲目,希望我给予建议。我从曲目单中发现一首我不熟悉的作品。 一首叫“冥想曲”的作品,作曲家叫Antonio Alba,这首作品是他从上海音乐家协会的考级书中挑选出来的,被放在四级的程度,但好像和其他同级别的作品不同,从乐谱上来看,信息量比较大。 小熊觉得不难弹,但我在听过他的演奏后,建议他仔细留意一下乐谱上的细节:

   冥想曲1.jpg 冥想曲 2.jpg
  乐曲一开始的速度记号是Largo(广板),但附点的节奏表示音乐是有推动力的,不能因为速度慢就变得松散了,要弹得有压迫感;第5小节开始,低音部分像是Passacaglia帕萨卡里亚舞曲)的感觉,低音必须弹清楚;从第10小节开始,和声和节奏的变化,让气氛变得紧张,但第22小节的突然变弱,有欲言又止的感觉,一直到扫弦结束这个乐段,作者似乎有什么想表达,但又不能明说,只能憋在心里; 第28小节开始,虽然谱面上看是快速的分解和弦,表情记号是Animato(活跃地),但旋律部分并没有明确的走向,反而始终在原地踏步,这是一种“纠结”的表现;到了第35小节,这段的处理至关重要,因为再下去的第44小节就要转调了,这段如果没处理好,气氛的衔接就会很突兀,第35小节有个关键字Recitativo(吟诵的),这个词在歌剧术语中是“宣叙调”的意思,谱上的节奏只是参考,就像说话的一种语气,旋律的下行带来的渐弱感,是放下之前的郁闷与纠结,转调前一小节的属和弦,为接下来的音乐走向指引了方向;第44小节的转调开始加上三连音的节奏,有一扫阴霾的宏大气势;到了第58小节开始,音乐的气氛又被下行的和声给削弱,被带回到原先一开始的情绪;第65小节重复了乐曲一开始的动机,但乐谱上Sentimento(多愁善感地)的记号,则给演奏者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弹出之前不同的感觉,就像同样的台词,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这句台词的意义已经发生变化了;最后的结尾虽然是十六分音符的四连音,但采用泛音的手法加上Morendo(逐渐消失)的记号,表示不能弹得具有紧张感,而是要像长跑后停下脚步歇息的感觉;“冥想曲”(Meditation)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体裁,音乐的气氛很容易让人进入到内心的活动。整个乐曲前后呼应,结构上是对称的,弹完后就像做了一场梦,小熊后来告诉我,在他的曲目单中,确实这首作品每次弹完都会感觉有点“心累”,心理活动太多了。

   
   最后,我建议他去听听看,应该是西方音乐文献中最出名的一部冥想曲,法国作曲家马斯奈的作品,听完会有种“回首前尘彷如梦,梦回无处话凄凉”的感触。



发表于 2017-2-3 08: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学习吉他不一定非得看五线谱,但五线谱一定要会看。
发表于 2017-2-4 05: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看了倪老师的分析,感觉自己只是弹奏的机器。    这些分析,若只学习古典吉他的弹奏,应该是做不到的吧。     

要做到倪老师这样的分析,请问是不是还要去看和声学这类的书籍啊
发表于 2017-2-4 10: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本帖最后由 指上听 于 2017-2-4 11:09 编辑

好贴要顶。学会看五线谱需要的时间比弹一首吉他曲的时间要短很多。当逐节逐音符思考表现细节的时候,花费的时间远远比看谱多。六线谱,不过是顺着弹下来,如此而已,而且忘记的也快。跟上海音乐出版社聊《跳动的尼龙》细节时,版权部的刘主任说:“我们上音社绝不为了销量做带六线谱的古典吉他书籍,即坑害了读者,也降低了我们社的品位”。希望所有出版 人都有这份认识和担当。,
发表于 2017-2-4 10:2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读懂一首乐曲啊。
发表于 2017-2-10 21: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专业的吉他手必须只看五线谱。业余的看情况,愿意看五线谱的就看,为了省力只看六线谱也没问题。
发表于 2017-2-13 00: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倪老师新年好!很高兴又见到您的文章,欢迎常来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11-24 07: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