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先得谢谢吉他中国,提供平台,让热爱吉他的我们,有一个管道可以互相探讨。
我算是一个制琴师,说算是,是因为靠这个吃饭,但同时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五年前有个账号,上了一段时间论坛,后面实在不想上了,说老实话,不是论坛不好,而是同好多数话题,都是些没什么好讨论的。去过几家工厂,听了点有关吉他的东西,就敢说懂吉他的,甚至弦高,都可以一直讨论到天亮,不同吉他,频动,振幅,都不一样,弦高可以一样吗?
吉他作为外来物,进入国内有近40年历史。从一开始的古典,民谣,结合的复古?吉他,到现在越来越合理的结构,工艺也有很大提升,到现在随便找家代工厂,改改配置,贴个牌,就算品牌。话说回来,受众好像也挺吃这一套的。镶贝壳的?高端!彩色的?漂亮!面单两千多?有点小贵。这可能也是因国内,多数也是停留在做外观吧。
制琴:纯手工和量厂商用琴完全是两个概念。欧美以声音为主。日本稳定为主。我不想承认。但严格来说,国内全面的制琴师还真没有。或者是我还不认识。量产商品琴能和国外大牌相比的也还没有。任重道远!
中国现在吉他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惠阳,花都,福建漳州,青岛,大连。比较有名的鲁芬产地鄌郚小镇就不说了。以广东福建我比较熟的说吧?惠阳最早进来的是台资厂。全丰,国巧,侑成,东莞洛克声(现在是贸易公司)。其实都是台湾蔡氏四兄弟于上世纪80年代过来开的工厂。后面陆续有一些大小工厂有不少是这几家里出去单干的。而漳州钰丰也是台资厂。以替国外品牌OEM为主。
说到品质。不得不提到全丰。其自主品牌法丽达,在国内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的时候。显得特别扎眼。这几年优势越来越小。十几年工艺一直保持不变,没有提升。而一些工厂不断学习优化。已将距离缩短。甚至超越。一个工厂运作。不只是工艺,机械。员工管理,工厂运作模式。资金都会直接影响到产品品质。没有几家工厂会或有能力几年只投入,不回资来操作。这些受众不太关心的,恰恰是最根本问题。
不记得是谁的帖子里提到过国外单价比国内好?所以工厂不愿做国内单。我呵呵了。国外单价十年前比现在还好,你信吗?好比一支出厂价两百美金的,十年前可能是180美金。自己算下,十年月薪几百,现在5000。不算别的,单价好吗?之前是卖方市场,做出来就有人要。现在是买方市场。大把东西等你挑。国内有许多品牌是没有工厂,多数对制琴业了解不够清晰。遇到好的工厂,出来的产品就好一些。遇到不好的,就打问号了。从木材把控开始,没专人负责,也负责不了。您好的挑完了,差的卖给谁?价格又要控制,品质,又要尽量再好再好再再好。工厂利润低了,拖死工厂。验货各种问题,收还是不收?工厂不干,品牌贸易商也不干!个别做得好的工厂,基本是被财大气粗的品牌贸易商包圆。小的品牌挤不进去,只有找一些刚开,或差一点的代工。甚至还有一些所谓品牌到处打样品,然后拿去给报价低的工厂做。量产和样品出入大,又是各种问题。付款不及时,前期白白投入,比比皆是。而一些新的工厂,一开始未有订单,什么单都接,最后各种问题,关门了事的每年都有。
至于制琴理念,工艺。各门各派拳脚大开!久而久之,受众失望,基本国内新品牌出来都是谨慎对待。伤不起啊,好几千呢,家家都说好,广告铺天盖地。到底信谁?人家云杉玫瑰木面单两千左右,你家的怎么贵几百块?厂家也伤不起,退而求其次,便宜的试下吧?好歹有人买,双刃剑!
每年上海展都有新品牌,工厂自主品牌很少,第一工厂就这么几家,多数都是贸易商,术业有专攻!制琴,推广都是花时间精力的。请人?得有人啊。贸易商这个品牌做不好,换个logo吧。工厂可不行。
而国内受众对琴的认知停留在外观上的占多数。不相信国内做得出好琴。我始终认为这会有改观。建议一点,眼见为实!好不好,弹过试过再做定论。(或许弹过试过,也分辨不出好坏,就真不知道怎么办了,有听过马丁还不如卡马的)。给认真做琴的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说的有点偏激,但这也是一部分的表象吧,各位不喜勿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