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棉花党

很多吉他爱好者对吉他所谓音色达到了一个变态的痴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5 15: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原帖由 自由气体 于 2006-5-25 15:26 发表


用你来教训?你还是滚回去吧,我过得好着呢,比你这样靠点吃古典吉他的残羹剩饭的人好多了


自由气体小同学,你极度的不入世,极度的不成熟。
发表于 2006-5-25 15: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再来分析一下自由气体所谓“吃点古典吉他残羹剩饭”的含义

相对而言,自由气体大概觉得自己不是“吃点古典吉他残羹剩饭”的——这个倒也是事实,中音古典吉他专业的学生学琴条件比我这样的工作之余跟一帮朋友随便玩琴的自然是有不同的。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你这句话不仅是针对我一个人的?
你这句话针对的是你日后的衣食父母——广大的古典吉他爱好者群体

而且你的假定是——古典吉他爱好者都相当的,无比虔诚的想要往专业堆儿里钻(专业堆儿默认为主要是指的中音吉他专业)
发表于 2006-5-25 15: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档次真的很低,不愧为弹棉花的

真正的高手就算弹再简单的曲子也会比一般的人弹好听的多,为什么?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合理的触弦方法,美好的音色。

还有,那些说钢琴音色变化不足的人未免也太小瞧它了
发表于 2006-5-25 15: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自由气体同学,如果我真的把我降到你的心态和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来跟你比,我的背景跟基本情况足够把你这种心态的人比得眼泪一串串往下掉。

不过——我很少这样对待基本素质实在太低的人的——那样的做法对他们而言太残忍了。
发表于 2006-5-25 15: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楼主题目说了是变态的痴迷么,, 又没说不屑注重音色
我倒是很同意楼主的观点...
翻翻古典版的帖子就知道了,,研究持琴啊,拨弦方法啊,琴啊,音色的帖不在少数,这算不算变态的痴迷啊???
不过这也与中国人,中国的环境有关了,技术在这里是最有份量的..
我几年前跟一位老师学习弹吉他,他只是强调如何拨弦,如何控制音色,如何......但我是多么希望他能够讲点跟音乐有关的东西,我不想把弹吉他当作任务一样去完成...对我而言,这也不是弹吉他的目的.
发表于 2006-5-25 15: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理论到处都可以学到. 甚至自己看书都可以学会.

既然是学吉他,还是以演奏技巧为主吧.这样才不会花冤枉钱.
发表于 2006-5-25 15: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愧为弹棉花的"是"棉花党"的含义呀?

其实偶觉得哈哈 \myohmysc \noodles 你们说得都挺好的,我也感觉不出来和楼主的意思有什么对立的呀

大家可以求同存异的,殊途同归嘛

关于此贴,偶的发言到此为止.
 楼主| 发表于 2006-5-25 16: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的乐器不多,只有钢琴,吉他,竖笛,口琴,只是能演奏,谈不上精,但是至少敢说对每个乐器的了解有一定的深度。我听过一些科班的朋友弹琴,音色真的很好,很美,只是可惜其中总是伴随着一些不多不少的错误,特别是一些有一定难度(还不是最难的)的曲目,该保持速度的时候,突然他很柔美的慢了下来,在下不才运气好正好弹过,所以知道那个地方比较难弹。没弹过的一些朋友就不一定清楚了,只好安慰自己说看弹的多好啊,错落有秩的,音乐性真好。声音很好听,其实但是最后出来的音乐是不对的。


另外也请自有气体朋友和其他朋友真心的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个大师分别弹同一个琴,他们弹出来的音色是否会一样,是否能把音色作为他们两个人水平的主要判断标准?
2杨雪菲最新的cd弹的如何,音色如何,音乐性如何,请直正面答(别和我撤什么mp3不比cd听不出来原声效果好之类的话)
发表于 2006-5-25 16: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大家讨论得热烈,我也来说几句:
对音色的讨论会显得比较复杂,建议大家想想唱歌的问题,能唱的,嗓门高的,音域宽广的多了去了,你到底会喜欢什么样子的,到底哪些会给你带来更美妙的享受,不要因为自己喜欢而接受所谓专业的鄙视,也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觉得自己拥有一种特殊的识别力,暂时抛却美女姿色一类的东西给你的影响,仔细想想,或许会对乐器之间的区别,对音色的复杂性少却这么多的争论。
发表于 2006-5-25 16: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棉花党 于 2006-5-25 16:46 发表
我会的乐器不多,只有钢琴,吉他,竖笛,口琴,只是能演奏,谈不上精,但是至少敢说对每个乐器的了解有一定的深度。我听过一些科班的朋友弹琴,音色真的很好,很美,只是可惜其中总是伴随着一些不多不少的错误,特 ...

现在我来说一下。请棉花党琴友认真仔细地去研究一下大卫,罗素早期的录音和塞哥维亚在演奏西班牙小品时音色有何不同。顺便2代替自由气体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1,不同的人去弹同样的一把琴,出来的音色是肯定不一样的。
2,杨的新专辑和以前比肯定是有进步的。

[ 本帖最后由 030 于 2006-5-25 17:0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5-25 17: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求音色的人应该向着调音师的方向发展,具体如下

对人声音色的调节
类型:技术 作者:转贴 日期:2005-11-15 22:23:48 来自:音响世界

--------------------------------------------------------------------------------


    前言:这篇文章介绍的,其实是对于专业录音师使用调音台的分析。不过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关于人生音域的知识,用于我们自己对音箱的挑选。

    无论人声、歌声,还是乐器的声音,它们都不是一个单音,而是一个复合音。也就是由声音的基音和一系列的泛音所构成。这些泛音都是基音频率的位数,物理学叫分音,电声学叫谐波,音乐中叫泛音。它对音色的特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泛音的数量和泛音幅茺的不同构成音色的频率特性曲线。这条曲线就体再了音色的表现力。例如,钢琴的最低音频率是27.5Hz,最高音频率是4186Hz,而钢琴有十几个泛音,它的高频可达10kHx~20kHz,一般可测到16个泛音或24个泛音。这些泛音可分为低频泛音、中频泛音和高频泛音,。如果低频泛音的幅度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混厚;中频泛音的幅度比较强,音色就表现得圆润、自然、和谐;高频泛音的幅度比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明亮、清透、解析力强。

    频谱曲线,就是将音色的各泛凌晨幅度的顶点在坐标上连接起来,这个包路线就是这个凌晨色的频谱曲线。

    一个音色的频谱曲线各不相同,这和发声体的物质结构、状态和发声的力度以及共振体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什么是最佳的音色呢?根据意大利美声学的观点,就是将基音到第16个泛音的强度在坐标上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被称为最佳美声线,如图2所示。那么,哪个音色的频率特性曲线越接近这条直线,哪个音色的低、中、高频泛音的比例也最为均衡,其音色的艺术表现力也最为尚佳。

    在对人声的美化、修饰上,可以通过调音台上面的输入通道中的四段均衡器,对音色进行频率处理,来提高音色的艺术表现力。调音台中的四段均衡器分为的4个频段,根据德车柏林音乐研究所资料介绍,它们是:

    HF:6-16 kHz,影响音色的表现力、解析力。

    MID HF:600Hz~6 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

    MID HF:200~600Hz,影响音色和力茺和结实度。

    LF:20~200Hz,影响音色的混厚度和丰满度。

    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弱,其音色就变得色彩、韵味、个性的失落;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强,音色就会变得尖噪、嘶哑、刺耳。

    如果中高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就变得暗淡、朦胧;如果中高频段的频率过强,其音色就会变得呆板。

    如果中低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会变得空虚、无力、软绵绵的;如果中低频段的频率过强,音色会变得生硬、失去活力。

    如果低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将会变得单薄、苍白;如果低频段的频率过强,音色会变得浑浊不清。

    四频段的音色特性如附表所示。

    附表:

6-20KHz 过低 韵味失落
丰满 色彩鲜明 富于表现力
过高 尖噪、嘶哑刺耳
600Hz-6KHz 过低 暗淡、朦胧
丰满 明亮、清晰
过高 呆板
200-600Hz 过低 空虚无力
丰满 圆润有力
过高 生硬
20-200Hz 过低 苍白单溥
丰满 丰满、混厚深沉
过高 浑浊不清

    要使音色有美感,就要泛音丰富、有层次,使歌声有音响美,听众听起来悦耳动听,提升量不易过强。LF(低音)过量,声音混浊不清;HF(高音)过量,声音尖噪刺耳。提升某一频段后,还工考虑对其他频段的影响,要总体地考虑歌声的清晰度和丰满度。

    下面介绍几种曲型人声的调音手法。

    1 对主持人的调音

    主持人多为小姐,其语音特性是清晰流畅,富于表情。她可以影响观众的情绪,因此要把她的音色调好。

    低语调型:轻声细语、感情细腻,可采取近距离拾音,话筒与口型很近,这样可增加亲切感,可拾取纤细、微弱的声调。其缺点是存在近讲效应,低频过强。

    具体处理手段:

    (1)要衰减LF:在100Hz附近衰减6dB左右,最大可衰减到10dB。

    (2)对于MID:在250Hz-2kHz提升3-6dB。250Hz-2kHz是语言的重要频段。

    (3)对HF:6KHz以上频段衰减3-6dB,以减小高频噪声。

    (4)主持人的话筒不要使用效果处理器进行混响(REV)和回声(ECHO)处理,否则会失去真实感和亲切感。

    2 对普通人的调音

    在歌厅里,有一些歌唱爱好者和业余歌手,也有一些人仅是娱乐消遗,他们多为自己演唱。其中有的人没有受过基本专业训练,缺乏演唱技巧,甚至有噪音不好和不会使用话筒的人,其中,男声易出现喉音和沙哑,女声易出现气息噪音和声带噪声。

    为消除以上现象采用如下具体处理手段。

    (1)在100Hz以下要切除,消除低频噪声,使音色更加纯净。

    (2)在500-800Hz要小量衰减,使音色不要太生硬。

    (3)在MID频段提升3-6dB,以增强明亮度,使声音清晰、明亮;

    (4)一般人声音都较低,而且缺乏响度,所以音量要开得大一些;亦可把200-300Hz范围频率加以提升,以增加声音的响度。

    业余歌手动态范围不大,勿用自动音量控制。

    3 对专业歌手的调音

    歌厅里常有专业歌手,被朋友邀请到歌厅里做客,有时唱上两曲为朋友和客人们助兴。专业歌手有响亮的歌喉,从发声、叹息、吐字、共鸣演唱基本功都具有一定的水平,而每人都具有一定的演唱风格。

    调音要求:

    (1)要了解歌手的音色特点、网络流派,高、中、低泛音特性;

    (2)要了解歌手的音域宽度和动态范围;

    (3)要熟悉歌曲、歌词感情,调凌晨的基本手法要与歌曲的意境直辖市一致;

    (4)要注意歌曲的风格和歌手的演唱情绪;

    (5)话筒的档次要高:宽频响、小失真、大动态。

    演员站在歌坛上,利用歌坛声场,使其音色既有电声,也有自然声。所以,要求歌坛具有良好的声学特性。

    女声:

    女声在高频部分容易产生S音(嘶声);在7-10KHz衰减了3dB,可以消除S音。

    男声:

    男声音域比女声低一个8度音程,频率低一个倍频,在100Hz衰减了3dB左右,可以增加清晰度。

当然你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改变拨弦方法,换琴,换弦,演奏环境,甚至要选择适当听众,因为每个人的听力也是不同了,这可能就是职业演奏者不愿意随便演出的原因吧。。。。。
发表于 2006-5-25 17: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1.音色不是音效, 和大鼓奏法没有关系.

2.你接触一下其他专业搞古典音乐的人, 问问他们是怎么练音色的.包括小提琴. 要多交流,特别是不同乐器之间的交流,不能闭门造车.

[ 本帖最后由 哈哈 于 2006-5-25 17:04 编辑 ]
发表于 2006-5-25 1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哈哈 于 2006-5-25 17:03 发表
1.音色不是音效, 和大鼓奏法没有关系.

2.你接触一下其他专业搞古典音乐的人, 问问他们是怎么练音色的.包括小提琴. 要多交流,特别是不同乐器之间的交流,不能闭门造车.


赞一个,顶!
发表于 2006-5-25 17: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拉小提的混过
小提琴手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内心歌唱”
这个可能跟小提琴是旋律乐器相关

其热衷程度,相当于多数古典吉他玩家们对音色的热衷程度
发表于 2006-5-25 17: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提琴手们在“内心歌唱”之后,第二津津乐道的是好琴
欧洲产的好琴

以及曾经有运气玩过几百年前的名琴
发表于 2006-5-25 17: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好琴之后,才是音色

提到音色,小提琴手们一般并不是说音色本身怎么好,而是说获取好音色怎么怎么不容易
这个跟古典吉他爱好者是有细微差别的——乐器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发表于 2006-5-25 17: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我很熟的一个老琴师,到后来,对他而言,提升音色的最有效方法并不是弓法,而是来自提琴制作知识和动手能力——自己动手,改变提琴上的某些结构,修修挫挫。

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他基本从演奏方面开始向制作方面发展。
发表于 2006-5-25 17: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楼主说音乐性很重要,这个坛子里的tx对技巧care得太多了,估计很多人会认同的。但音色的追求不仅仅是技巧。在我看来,追求音色和追求速度相比是个质的提高。
古典吉他能发展到今天,其独特的,富于变化的音色是第一位的原因,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 本帖最后由 dylan_ling 于 2006-5-25 18:03 编辑 ]
发表于 2006-5-25 18: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喜欢马友友拉琴那个木头声音,别人就是没有。
发表于 2006-5-25 18: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ylan_ling 于 2006-5-25 18:02 发表
我就是喜欢马友友拉琴那个木头声音,别人就是没有。


知道人家用的什么琴么?
发表于 2006-5-25 18: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友友主要用三把琴:

  第一把是由富尼埃借来使用多年的Goffriller琴,制作于1772年;

  第二把是1733年制Montagnana 琴;

  第三把,是杜普蕾的Davidoff Stradivarius琴,制作于1712年。采访时,他说最喜欢Strad琴:“Strad琴是我所用的乐器当中反应最迅速的。任何加诸该乐器上的指力所反射出来的音色都是那么的美丽,甚至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美丽。”

此琴曾经为英国传奇女大提琴家杜普蕾所拥有,音色苍劲透明,琴腔共鸣之美妙,所弥漫出的“木头味”之浓烈,实在令人难以抵挡

每把都在250万美元以上

[ 本帖最后由 windforce 于 2006-5-25 18:17 编辑 ]
发表于 2006-5-25 18: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友友为配合其专辑《繁花似锦巴洛克》中的古乐录音,还特别邀请英国著名古乐器制造家将这把“Davidoff Stradivarius”改回巴洛克时期惯用的琴型。琴弦间距拉大;琴码变厚;四弦拉在一个平面上;琴弦改成羊肠弦;弓改成大弧度的古弓。
发表于 2006-5-25 18: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ndforce 于 2006-5-25 18:09 发表


知道人家用的什么琴么?

他有两把琴,都是二百万美元以上的17几几年的琴。
老大,你想说明什么?名琴比大师重要?
我想说的是音色很重要,无论是通过何种方法去追求。是不是说反正没有名琴了,练也白练?
发表于 2006-5-25 18: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一想25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

香港一个古典吉他收藏者花了大约200万港币就收集到了几十把不同时期的吉他名琴,其中不乏顶极价位的货色

乐器跟乐器能比么?

如果吉他名琴的价位也跟提琴类似的话,恐怕今天玩吉他的就是另一拨儿人,玩吉他的方法就是另一回事了

[ 本帖最后由 windforce 于 2006-5-25 18:28 编辑 ]
发表于 2006-5-25 18: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ndforce 于 2006-5-25 18:09 发表


知道人家用的什么琴么?

他有两把琴,都是二百万美元以上的17几几年的琴。
老大,你想说明什么?名琴比大师重要?
我想说的是音色很重要,无论是通过何种方法去追求。是不是说反正没有名琴了,练也白练?
发表于 2006-5-25 18: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ド系囊槐叨?ィ?忠桓龌?舅刂视形侍獾摹?

[ 本帖最后由 windforce 于 2006-5-25 18:35 编辑 ]
发表于 2006-5-25 18: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ndforce 于 2006-5-25 18:26 发表
ド系囊槐叨?ィ?忠桓龌?舅刂视形侍獾摹?

这位同学,我一直是就事论事的表明我的观点。请你也注意一下你的措辞
发表于 2006-5-25 18: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的发言,哈哈和030有什么要说的没有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5-25 18: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030 于 2006-5-25 16:59 发表

现在我来说一下。请棉花党琴友认真仔细地去研究一下大卫,罗素早期的录音和塞哥维亚在演奏西班牙小品时音色有何不同。顺便2代替自由气体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1,不同的人去弹同样的一把琴,出来的音色是肯定不一 样的。
2,杨的新专辑和以前比肯定是有进步的。

...


可千万别替别人回答问题,那样可能会害了别人更可能害了自己。你是第一位敢于袒露心声的人,掌声鼓励!我对您第2个答案非常感兴趣。请具体描述一下肯定有进步是在哪里?音色音乐性的问题也没有正面回答。
发表于 2006-5-25 20: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ndforce 于 2006-5-25 10:07 发表
发现这个论坛上很多人混了很多年之后一点长进都没有

我指阅读理解能力


这个是作为一个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这点素质都不具备,很多问题都可以免谈了




也不能这么说嘛,是楼主没说明白嘛,尤其是最后一句,看得我一愣。
其实楼主不就是想说,音色并不代表音乐,只是音乐的一部分,是用来表现音乐的,就像味精和盐一样,缺失了音乐的音色是空洞的,没有音色的音乐是干涩的。
发表于 2006-5-25 20: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妈的大腿的
老子看了半天~~!!!累死了
结论是   没看懂!
发表于 2006-5-25 20: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yingtom 于 2006-5-25 15:49 发表
人家楼主题目说了是变态的痴迷么,, 又没说不屑注重音色
我倒是很同意楼主的观点...
翻翻古典版的帖子就知道了,,研究持琴啊,拨弦方法啊,琴啊,音色的帖不在少数,这算不算变态的痴迷啊???
不过这也与中国人,中国的 ...

说得对极了,令人感动。
发表于 2006-5-25 21: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棉花党 于 2006-5-25 16:46 发表
我会的乐器不多,只有钢琴,吉他,竖笛,口琴,只是能演奏,谈不上精,但是至少敢说对每个乐器的了解有一定的深度。我听过一些科班的朋友弹琴,音色真的很好,很美,只是可惜其中总是伴随着一些不多不少的错误,特 ...

呵呵  你遇见的净是一些窝囊废   :mad::mad::mad:
发表于 2006-5-25 21: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dx68 于 2006-5-25 20:27 发表

说得对极了,令人感动。

你也是弹古典的老人了   怎么有这样的想法:mad::mad::mad:
发表于 2006-5-25 21: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只是提醒

除了音色还有别的需要练习的地方  可能这就是楼主的意思了  但是如果这么平和的讲这个问题 估计你们都不会注意到  所以 我喜欢楼主 贬低音色的重要性的发言方式  哈哈
发表于 2006-5-25 22: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棉花党 于 2006-5-25 10:41 发表
首先感谢支持我的朋友。
2楼,说的好,关键在于追求这个词,本身就超越了乐器,特别是音乐本身。看来您也是潜意识里把音色和整体看成两个对立方,有这样想法的大有人的确在。如果真非要选择,那么我们宁可选择整 ...


我可不觉得对立,可是对于大部分业余人士来说能做好一样就不错了
发表于 2006-5-26 00: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喝爽了16个小2,随便喷我把,我不还击,我回感动的,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06-5-26 00: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mad没想到,、喷我的是999t,早知道就没必要喷你了,哈哈哈哈,来,喝
发表于 2006-5-26 02: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太对了, 业余玩吉他不一定要讲究音色, 俺就建议过用二胡装上几根毛线弹魔笛......
赶快把琴扔了吧
发表于 2006-5-26 03: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棉花党 于 2006-5-24 18:18 发表
"很多吉他爱好者对吉他所谓音色达到了一个变态的痴迷"
    ----并不代表这些人对节奏 音乐性不痴迷  如果对所有要素痴迷 这个一定是高手了
          反之只对音色不痴迷者  好不到那里去  本人连吉他的材料都变态痴迷一翻 不代表不注重音乐性

"纵观乐器,绝大多数是以自己的原声出现。只有吉他(准确点说是古典吉他)因为类型的众多,品质的参差不齐有那么多的讨论。因为很多人没有接触过好琴"
    -----钢琴因为发音方式的原因自然没有吉他音色变化大    而且一样品质参差不齐   不知道原来只有
          楼主接触过好琴   有多好愿闻其祥  否则别以此作为论点

"指甲不同,琴弦不同,琴不同,人不同,坐姿不一样,身体状态不一样,拨出的声音都会不同。但是不少人已经把吉他的音色等同于吉他的音乐性,表现力了 "
    -----同样节奏跟乐句也不等同于音乐性  不妨碍有些人痴迷节奏或者和声  楼主既然知道不同的条件
           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就应该知道音色值得痴迷

"如果去听听拉丁,南美和许多现代的吉他作品,你会了解吉他的音色并不是音乐的重要因素。真不知道他们是在听音乐还是在听音色 "
    -----音色绝对是音乐的重要因素  只是南美现代吉他跟巴赫复调音乐的最大区别不在于音色   同样的
           曲子  小提琴演奏跟吉他演奏的最大区别可能就是音色  假如你比较注重风格的区别 我也可以说
            真不知道你是听风格还是听音乐(无论风格还是音色本来就是音乐的一部分)

"沉醉于terrega优美的小品里面扬扬自得的朋友应该清醒了,那不是古典吉他的全部,也不是主流,更不是classical "
     -----任何一个作曲家或者曲子都不是古典吉他的全部   我很沉醉于terrega优美的小品   同样我也沉醉于
            巴赫   阿瓜多   .....这些都是classical           因此我很讨厌你装腔作势的世人皆醉你独醒的语气

"guitar的精神,不要凭这个去BS流行音乐,那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楼主的主题说音色  是否意思就是痴迷音色的人才会鄙视流行音乐  而楼主注重音乐性的人才不会
             鄙视流行音乐?!    我身边很多朋友痴迷音色花一万买个吉他    但是同时又玩摇滚呢   

所以会有一些人天天修理自己的指甲,虽然不用-----不弹吉他的人天天修甲保持清洁也没有错
所以会有一些人天天对那个琴声音更大津津乐道------喜欢吉他天天赞扬吉他声音好听有错吗?
所以会有一些人对右手的发声方法特别钻研,以至于自己不会弹琴-----陈志老师现在都不怎么弹琴了吧
所以有些人宁愿一辈子满足在弹听似优美的小曲子里------一辈子满足于通俗歌曲就有错吗?就不高尚了?
所以对于一些很贵的琴难弹认为是自己水平不够驱动它------很贵的琴通常很好弹


"如果你弹花上很多时间能弹一两个特拿手的完美的曲子能得到很多人的赞扬,弹琴很棒,而实际上对你个人在音乐上有什么真正的帮助呢?"
    -----能得到很多人的赞扬通常说明节奏准确  音色好  乐句意识好   有乐感  能感动人  对个人在音乐上的
          帮助就大了   至少说明这样弹下去没有错     不信你试试看录首上来看看会不会得到很多人赞扬?
           


用"变态"和"痴迷"造个句子吧:
由于本人痴迷包括音色在内的一切关于音乐的东西    所以变态地长篇大论地回了这个哇众取宠的白痴帖子   虽然发帖的人是个聪明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8-30 09:26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