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之神
UID8126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25408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2-8-22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3 23: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意大利提琴音乐
??
意大利不仅是歌剧之乡,也是提琴音乐——最细腻抒情、最接近人声的器乐音乐——的发源
地。17世纪意大利提琴制造业空前发达,阿玛蒂(N.Amati,1596—1684)制作了古典式
样的小提琴。他的学生斯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644—1737)制作的近千把
大、中、小提琴中,有许多是音响出色的名琴,少数流传至今者更是稀世之宝。阿玛蒂的
另一位著名学生是瓜尔内里(Giuseppe Guarneni,1698—1744)。在这一时期里小提琴
的型制得到改进,琴颈和指板加长;演奏方法也发生变化,开始置于肩上演奏,不再像早
期演奏舞曲那样只是一弓一音,而是大量采用连弓奏法。
??
巴洛克最早兴起的提琴音乐是小型室内合奏的形式,17世纪后半叶形成两种体裁:室内奏
鸣曲(sonata da camera)和教堂奏鸣曲(sonata da chiesa)。室内奏鸣曲是一组风格化
的舞曲;教堂奏鸣曲在曲调上较为严肃,它的四个乐章按慢——快——慢——快的顺序排
列,基本不采用舞蹈节奏。在演奏形式上,这两类奏鸣曲都是两把小提琴演奏两个高声
部,一把大提(或大管)演奏低声部,拨弦古钢琴或管风琴演奏数字低音(basso continu
o,所谓数字低音是作曲家在乐谱上低音声部下方标出数字,表示应构成的和弦。键盘乐器
演奏者可按数字符号即兴填充中间的和弦声部。这种数字低音的方法在巴洛克时期被广泛
使用。)由于作曲家要在乐谱上写下三个声部,故以上两类也称为“三重奏鸣曲”(tro sona
ta)。1700年以后,出现了带数字低音伴奏的独奏小提琴奏鸣曲(Solosonata)和无伴奏
的小提琴奏鸣曲。
??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的大型弦乐体裁是“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和“独奏协奏曲”(sol
o concerto)。与独奏协奏曲独奏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演奏形式不同,大协奏曲是以独奏乐
器组(主奏部)演奏的不断变化的经过段,与弦乐队的全奏形成对比。
??
对提琴音乐做出贡献的是意大利波伦亚乐派(BolognaSchool)。其中有卡扎蒂(M.Cazzat
i,1620—1677)、维塔利(G.B.Vitali,1644—1692)、巴萨尼(G.B.Bassani,1657—1
716)、托雷利(G.Torelli,1658—1709)。他们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奏家。其中科雷利(A
rcangelo Corelli,1653—1713)对波伦亚风格的影响最大。他就学于波伦亚,30岁以后的
大部分生涯在罗马度过。他的三重奏鸣曲和独奏奏鸣曲发挥了小提琴的独特乐器性能,特
别是连弓的抒情慢板乐章。教堂奏鸣曲的四个乐章之间运用调性对比的原则,标志了音乐
形式思维的发展。
??
托雷里把大协奏曲精炼为快、慢、快三个乐章,并确定了第一、三乐章,先由乐队完整地
呈示主题——独奏组插段——乐队主题再现……
??
在大协奏曲和协奏曲创作方面,维瓦尔第(1678—1741,Antonio rivaldi)是最为人们熟
知的。他1703年受戒为神父,一头红发。因为其音乐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有“红发神父”的绰
号。他的454首协奏曲中,2/3是独奏协奏曲。他的协奏曲形式清晰,织体丰富,节奏富有
动力性,独奏与全奏的对比已具有戏剧性。他的四部小提琴协奏曲,总称为《四季》,倍
受人们喜爱。
??
三、法国歌剧与古钢琴音乐
??
法国革命前最后三个波旁国王中的第一位路易十四的统治,使法国君主专制达到盛期。政
治的昌盛,伴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路易十四在宫廷中培植、聚集了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
家。宫廷中上演了歌颂王权、崇尚理性的高乃依和拉辛的古典悲剧和能满足法国人感官享
受的豪华的宫廷芭蕾舞。古典悲剧提倡运用法国民族规范的语言,特有的朗诵音调;而此
时诞生的法国歌剧,是同样的艺术理想在音乐领域的体现。
??
第一位真正法国歌剧的作曲家是吕利(Jean—BaptisteLully,1632—1687)。这位佛罗伦
萨人14岁时由德·基思骑士带往巴黎,辗转入宫。因其出众的舞蹈音乐才能,成为路易十四
的宠臣。他曾为莫里哀的芭蕾喜剧配写音乐,并深深地被法国古典悲剧所吸引。一身兼容
意大利和法国的舞台艺术经验,使他从1672年起创作了16部法国歌剧,代表作品是:《阿
尔切斯特》、《阿尔米德和勒诺》等。题材选自历史、神话,内容多表现忠君爱国的天职
与个人情感的冲突矛盾。歌剧序曲不同于意大利序曲为慢、快、慢三部分,慢板带有符点
节奏,庄严、华贵,常为歌剧营造一种节庆的氛围。歌剧是规模宏大的五幕结构,其中加
入合唱和华丽的或表现幻境的芭蕾舞场面。巴洛克时期欧洲流行的一些独立的器乐舞曲,
如:小步舞曲(menuet)、加沃特舞曲(gavatte)、布列舞曲(Bourr’ee)等多源自吕
利的歌剧和舞剧音乐。由于意大利歌剧快速的清宣叙调或咏叙调的风格都不适合法语的节
奏和重音,吕利仔细研究法国古典悲剧演员的朗诵音调,并尽量模仿其音韵起伏创作出法
国歌剧的宣叙调。
??
拉莫(Jean Philippe Rameau,1683—1764)是吕利之后重要的法国歌剧作曲家。在他50
岁开始创作歌剧之前著有《和声基本原理》(1722),为近代欧洲和声理论奠定了基础。
他以新颖的和声加强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伏尔泰为他写作了多部剧本。
??
路易十五在位时期(1715—1774),法国在建筑装饰艺术和绘画艺术中形成了洛可可(Ro
coco)风格,其大量采用漩涡和贝壳形的曲线,造成纤细、轻巧、华丽甚至繁琐的装饰
性。反映出宫廷的审美趣味。洛可可风格在音乐方面的典型代表当属弗朗索瓦·库普兰(Fra
ncois Couperin 1668—1733)。他是巴洛克时期法国古钢琴乐派的杰出代表,库普兰音乐
家族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古钢琴艺术音乐家。他创作有当时法国古钢琴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
组曲体裁,少则三首,多达二十多首乐曲组合在一起,有舞曲性的,也有标题性的。他后
来创作的组曲中,则以非舞曲性的为主。新颖的描绘性小品,冠以引人联想的标题,他自
称为“肖像画”,如:《莫尼克小姐》。库普兰把法国古钢琴学派的典雅风格发展到了炉火
纯青的境地,他的作品纤巧、细腻、装饰音繁琐,成为法国洛可可艺术的一个支流。
??
虽然法国古钢琴学派素以组曲享誉,但是第一位确立古组曲形式的作曲家是德国古钢琴、
管风琴家、作曲家弗罗贝格尔(Johann Jasob Froberger 1879—1972)。他的二十多首组
曲,大部分固定采用阿勒芒德舞曲(allemande,德国舞曲)、吉格舞曲(Gigue,英国舞
曲)、库朗舞曲(Couvant,法国舞曲)、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西班牙舞曲)。之
后,排列位置调换形成典型古组曲的顺序:阿勒芒德舞曲、库朗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吉
格舞曲。
?
??
四、英国音乐与亨德尔
??
尽管英国在欧洲音乐繁盛的18、19世纪没有出现大作曲家,但是英国却是一个富有音乐性
的民族。英国的音乐家曾对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的音乐发展作出贡献。17世纪英国正值
资产阶级革命辗转反侧的年代,清教徒在反对天主教的运动中,破坏了大量的音乐学校、
乐谱资料和乐器。然而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英国作曲家,他的音乐在欧洲历史上闪耀出不
可磨灭的光芒。
??
珀塞尔(Henry Purcell,1659—1695)一生主要服务于宫廷,写有许多戏剧配乐、颂歌和
室内乐等。他为女子寄宿学校演出写的一部小型的歌剧《狄朵与埃涅阿斯》竟成为久演不
衰的英国歌剧的杰作。作品吸取了意、法歌剧的经验,融合了英国民族风格的音调,具有
质朴深刻的抒情气质。剧尾狄朵与世绝别的咏叹调《当我命归黄泉》乐队用固定低音的写
作手法,烘托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
亨德尔
??
亨德尔(Georh Friedrich Handel,1685—1759)与巴赫同是巴洛克后期的两位伟大的音
乐家,但是他们的经历、性格和音乐风格有很大的差异。亨德尔生于德国属萨克森王国的
哈雷,父为理发师和外科医生。尽管从小学习音乐,但遵从父亲的愿望,入哈雷大学学习
法律,父亲去世后即退学投入音乐事业。他立志从事歌剧创作,1703年前往汉堡,1706年
转赴意大利,先后结识何莱里、斯卡拉蒂父子。在意大利三年熟悉了意大利歌剧、清唱
剧、协奏曲、室内乐的创作风格。他的歌剧在意大利获得好评,《罗德里戈》在梅弟奇的
赞助下于佛罗伦萨上演,《阿格罗皮那》是由那不勒斯总督、红衣主教撰写的脚本。后回
德国任汉诺威选侯宫廷乐长。两次访英,第二次定居伦敦。
??
亨德尔以勃勃的雄心在英国从事意大利歌剧的创作、演出和歌剧院经营的事业,几度获得
成功。他曾担任皇家音乐院——由国王和富有的贵族支持旨在上演意大利歌剧的机构——音
乐指导这一重要职位。然而,宫廷派系和与对手的争斗,英国思想领袖对这位外来艺术宣
扬者的批评及剧院明星的拒演,使他屡遭挫折。一部内容滑稽,讽刺英国上层社会和意大
利歌剧的英国的《乞丐歌剧》所引起的轰动,使英国的意大利歌剧市场大大衰落。就是在
这种环境下,亨德尔创作出大量歌剧。他的46部歌剧许多是仓促之作,可是其中也不乏大
师的手笔。
??
亨德尔对环境的敏锐的适应性,使他在意大利歌剧在英国日趋衰落之时转向清唱剧创作。
他的26部英语清唱剧的创作过程,是他逐渐在英国蒸蒸日上的中产阶级中寻找到新的观众
的过程,也是他应和着时代的脉膊开辟新的艺术天地的探索历程。其中主要作品为:《把
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参孙》、《犹大·马加比》、《耶弗他》等。
其中一些取自新教的英国公众熟悉的《旧约圣经》,其中那些有关民族兴亡和英雄的故
事,使正处于革命动荡中的英国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
亨德尔的清唱剧虽然也是由咏叹调、宣叙调和合唱组成。但与意大利音乐戏剧观念不同,
合唱成为戏剧表现的重要手段。其中既有新颖的叙述性、描绘象征性的合唱,又有宏伟史
诗性的合唱。亨德尔常常以简捷的音乐手法创造出宏伟效果,在简炼的主调和声风格的音
乐中,常常间以明晰的复调段落。
??
亨德尔的器乐作品有为露天演出而作的两首管弦乐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及管
风琴协奏曲、大协奏曲、奏鸣曲、三重奏鸣曲、钢琴曲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