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8-1 11: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吉他圣殿社区一把旧琴换新琴的认真评论
佩服老于是执着精神。
虽然我个人不提倡速成,但我觉得老于的工作还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对一些本来就想速成的学生来说。
无论速成还是慢成,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我之所以在努力编写“慢成”教案,是考虑到要适合大多数人的学习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尽量不遗漏掉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这样孩子如果以后想搞专业,也基本上无需再打散重来。
其实,对聪明的孩子来说,用“慢成”教材,照样能出“速成”成绩。我最近收了一位新学生,初三毕业的女孩,4节课,就有直接视奏诸如卡尔卡西《C大调小行板》、索尔Op.31No.1等曲子的能力,而且听力也绝佳,绝对音高(学吉他之前没有)。这其实相当于幼儿园的孩子将近一年的学习量了!而她这4节课期间,完全按照我的教案练习,该练的曲子一首都没有少(一百多首单音旋律曲子)。
所以,我个人觉得,老于其实无需纠结是否“速成”的问题,无论什么样的教案,能力强的、练得多的学生学得快,反之学得慢。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
我对老于“速成”的理解,是在初学时期,练习内容高度精简、衔接高度流畅,同时,技巧的练习稍微偏难、练习强度偏大,以期达到在短期内能弹一定难度的曲子,但是乐理和基本功也不缺失。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
比如,一开始就在吉他指板上做类似爬格子之类的练习,确实是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效率的。
如果是这样,这种教材的编写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这确实可以节约大量时间。
只是这样的方式对一些小朋友来说,也许会有点枯燥,而且也不容易很好得配合老师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也许就需要一些其他“没有那么高效”,但比较有趣味的学习内容了。
而且,个人还是建议老于不要用“速成”的名称,完全可以用“高效”之类的名字呀因为“速成”容易给人不太好的印象,呵呵。到不是说老于的速成不好,而是其他各种名为速成的东西,臭大街的太多了。慎用慎用呀
当然,我也知道,我说了也没有用,老于的“速成情结”不是我一句话就可以打消的。
总的来说,对于能力相当的学生来说,一般都是前期快、后期就会慢一些,而前期慢、后期就会相对快一些。
还有,快还是慢,除了看学琴的周期(比如学了半年还是一年),更要看实际练琴总时间!
如果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学到高质量的6、7级所需要的时间,用“速成”还是“慢成”,我估计总时间是差不多的。
我认为,我们不需要纠结是用开始的“速成”还是“慢成”,具体的教学方式,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经验和习惯。我觉得比较有意义的讨论,可以指向“如何设计高效的练习方案”。这样的讨论,我觉得无论是提倡初学时期“速成”还是“慢成”的老师,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老于因为想要达到“速成”的目标,必定会把练习设计得尽量高效,那么这个时候,学习研究老于的教案,对每一位吉他老师,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13-8-1 11:2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