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吉他中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leon8233

[古典吉他视听] 交作业,交作业了,记念跟老师学琴一年半以来的进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09: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再弹一会儿 发表于 2019-11-24 08:57
“按虚弦练大音量音阶”,这个能再解释一下吗?还有,回复时如何操作才能引用别人的发言? ...

你在别人的回复左下角有一个"回复",点开之后就可以引用别人的回复了!

左手按弦尽量不按实音,弹出来是带有吡吡声的音,这就要求左手按弦刚刚好力量,再大力按就是实音不要这种力量,再轻一点只有吡吡音而没有音出来。

右手大力弹奏,因为人双手有种连带性,右手用大力量左手会不自觉也加大力量按弦。

于是,这种练习就是训练双手分开,仿如“双手互搏”双手各自使不相同的力度,才能慢慢习惯左手最少力度按弦,而右手大力度小力度弹奏互不影响。
发表于 2019-11-24 09: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23 23:40
5天前录的《回忆》- 祈祷 视频有点匆忙,很多地方很不满意,效果强差人意。知道兄弟正在开练这曲子,我经 ...

梁兄琴艺大涨呀,恭喜收获双面琴,以老兄吉他丰富的知识,过不了几年,估计要自己制作手工琴呀
发表于 2019-11-24 09: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24 09:15
你在别人的回复左下角有一个"回复",点开之后就可以引用别人的回复了!

左手按弦尽量不按实音,弹出来是 ...

明白了,谢谢
发表于 2019-11-24 10: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19 17:25
谢谢兄弟的一直以来的鼓励与支持!

一定找时间去趟深圳,弹弹你收藏的日本名琴!

因工出差日本一周回来,能再次欣赏到兄弟的《回忆组曲》最新视频,这次已经完全没有前次视频的断音、杂音更少,更加纯熟。好像 B 段之前有断音的地方这次按弦动作跟上次的不同了!
== “士别三日,须刮目相看”!兄弟您练琴的认真和坚持不懈的恒心,真是令人佩服!来深圳前请通知一声,备有好琴、好茶款待!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14: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zouhanbiao 发表于 2019-11-24 09:21
梁兄琴艺大涨呀,恭喜收获双面琴,以老兄吉他丰富的知识,过不了几年,估计要自己制作手工琴 ...

谢谢兄弟鼓励!

专业的事就留给专业的人士干吧!每天抚琴为乐足以聊慰平生!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14: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lzhdyl9648 发表于 2019-11-24 10:34
因工出差日本一周回来,能再次欣赏到兄弟的《回忆组曲》最新视频,这次已经完全没有前次视频的断音、杂音 ...

一言为定!
发表于 2019-11-24 18:00:53 来自吉他中國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24 08:39
对!非常精辟!学习并努力追求这种最高境界!

谢谢谢谢

这些都是原来我的吉他启蒙老师传授给我的,虽二十多年过去了,但我一直牢记于心!
看到leon大哥每天都努力着!进步着!也鞭策着自己重新拿起吉他,重拾练好琴的信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19:37:13 来自吉他中國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liuyi6161 发表于 2019-11-24 18:00
这些都是原来我的吉他启蒙老师传授给我的,虽二十多年过去了,但我一直牢记于心!
看到leon大哥每天都努 ...

我想兄弟同是打拚了半辈子的大叔,现在开始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重拾弹吉他这种手艺。

加油练起来!你准能重新练回以前的水平的!每天能够以抚琴为乐,实在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加油!
发表于 2019-11-24 22: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23 10:40
5天前录的《回忆》- 祈祷 视频有点匆忙,很多地方很不满意,效果强差人意。知道兄弟正在开练这曲子,我经 ...

进步蛮大滴!

小建议:视频头的自动聚焦功能最好关掉,不然“一晃一晃”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22: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on8233 于 2019-11-24 22:44 编辑
JiangYing 发表于 2019-11-24 22:16
进步蛮大滴!

小建议:视频头的自动聚焦功能最好关掉,不然“一晃一晃”的。 ...

谢谢姜版的提醒,您真神了,连拍摄的问题都懂,我很困扰镜头就是一下模糊一下清晰的!现在终于搞明白了!谢谢!

终于把30年前入坑首曲《爱的罗曼史》给摆平了,不摆平此曲,说明咱弹的不是古典吉他、只是在弹棉花!送给姜版 ------ 我们都爱戴着你!祝您生活快快乐乐的!



视频地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Q0NzAxMzcwN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发表于 2019-11-25 00: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 play.What a play!
发表于 2019-11-25 03: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inamenco 于 2019-11-25 03:56 编辑

最近在线上看到了有关 Yulong Guo 室内乐型号的吉他, 很感兴趣, 但距离我家最近的代理商也有八小时程. 临时未能前往試琴, 楼主這帖子都提供了一些珍贵的第一手信息.
從视频中所见, 這吉他的设计及手工一流, 有很上乘的音质及投射力, 千金难得心好, 恭喜.   

过去有不少人因为 “爱的罗曼史” 而爱上了吉他.
楼主手持 郭玉龙 上方宝剑, 向四周挥射乐曲中那迷人的三連音,
相信会有更多人不能自禁, 成为古典吉他界的新进志愿軍.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07: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menco 发表于 2019-11-25 03:44
最近在线上看到了有关 Yulong Guo 室内乐型号的吉他, 很感兴趣, 但距离我家最近的代理商也有八小时车程. 临 ...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07: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xeihui1080 发表于 2019-11-25 00:00
Nice play.What a play!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11-25 11:00:44 来自吉他中國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兄的左右手真是越来越专业了,弹出来的效果就是不一样。
发表于 2019-11-25 12: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24 22:30
谢谢姜版的提醒,您真神了,连拍摄的问题都懂,我很困扰镜头就是一下模糊一下清晰的!现在终于搞明白了! ...

自我升华!这无疑是学琴的最大收获琴声迷人,让爱的罗曼史更具美感如果能再在换把和段落转接方面改进好衔接的连贯性,就完美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15:16:21 来自吉他中國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on8233 于 2019-11-25 15:17 编辑
abinghome 发表于 2019-11-25 12:51
自我升华!这无疑是学琴的最大收获琴声迷人,让爱的罗曼史更具美感如果能再在换把和段 ...

谢谢阿炳兄的指点,旋律的细节决定了一首曲子的歌唱性与功力水平的深浅!

继续努力!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15: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qlbf187947 发表于 2019-11-25 11:00
Leon兄的左右手真是越来越专业了,弹出来的效果就是不一样。

发表于 2019-11-25 16: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liuyi6116 发表于 2019-11-22 19:31
恭喜楼主买到称心的好琴!据说双面板就是斯莫曼琴的加强版,在网状音梁下面又粘合了一层面板,两面板之间是 ...

双面板通常是红脸在上,白脸在下,中间加一层名曰Nomex(诺梅克斯)材料,它是一种轻质高熔点芳香族聚酰胺,可用以制作消防服或宇航服.也可用作飞机内部装潢材料.
这种材料用于吉他双面板之间的夹层,使吉他面板能产生明亮和浑厚的宏大音量效果.
其鼻祖是德国的Jens Wagner延斯.瓦格纳。

据所了解,当今世界有五位吉他制作家手工制作双面板吉他,他们是:
澳大利亚的Greg Smallman格雷格.斯莫尔曼
澳大利亚的Ian Kneipp伊恩.克内普
德国的Mathias Dammann 马赛厄斯.达曼
德国的Jens Wagner延斯.瓦格纳
美国的Kenny Hill肯尼.希尔

这是以前的资料,最近如何,待查
发表于 2019-11-26 12: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20 16:30
郭玉龙大师的 “室内乐” 型号双面板琴照顺便就发到本贴,让兄弟们流流口水:

网梁“三文治”双面板 ...

大佬,被你这么一分享,我到底是买2千多欧的阿尔罕布拉还是郭玉龙的手工琴呢?
麻烦再分享一下你的阿尔罕布拉和郭玉龙这2把琴的对比吧,谢谢。
发表于 2019-11-26 12: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24 22:30
谢谢姜版的提醒,您真神了,连拍摄的问题都懂,我很困扰镜头就是一下模糊一下清晰的!现在终于搞明白了! ...

圆了三十年前的梦啊
发表于 2019-11-26 13: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hsiaoar 发表于 2019-11-25 16:49
双面板通常是红脸在上,白脸在下,中间加一层名曰Nomex(诺梅克斯)材料,它是一种轻质高熔点芳香族聚酰胺, ...

哪里的资料,好多说的都不对啊。
Smallman是网梁,不是双面板。双面板最早是 Mathias Dammann发明的。
发表于 2019-11-26 13: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spottie 发表于 2019-11-26 13:08
哪里的资料,好多说的都不对啊。
Smallman是网梁,不是双面板。双面板最早是 Mathias Dammann发明的。 ...

对错没有考证过,也无从考证。
记得是几年前关注Double Top时,在吉他岛论坛版上看到的,并作了收录,如有兴趣可发给你
发表于 2019-11-26 13: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24 22:30
谢谢姜版的提醒,您真神了,连拍摄的问题都懂,我很困扰镜头就是一下模糊一下清晰的!现在终于搞明白了! ...

非常动听,若再加入搓揉指法,余音缭绕,则更有韵味,愚见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3:30:07 来自吉他中國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zouhanbiao 发表于 2019-11-26 13:23
非常动听,若再加入搓揉指法,余音缭绕,则更有韵味,愚见

谢谢兄弟指点!

《爱的罗曼史》练琴时都有加揉弦的,录视频紧张,一揉弦就出错,最后决定不揉了才录过!哈哈哈!

说明功夫远远未到家,继续努力练琴!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3:40:44 来自吉他中國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hsiaoar 发表于 2019-11-26 13:18
对错没有考证过,也无从考证。
记得是几年前关注Double Top时,在吉他岛论坛版上看到的,并作了收录,如 ...

美女Spottic的资料是正确的!哈哈哈!

翻墙出去,看到威爷回澳洲去Smallman家里探访的全程视频在外网有,里面Smallman详细讲解网梁的大角度变形,当场变形给威爷看,然后加碳纤维加强网梁,于是可以把他的名琴面板做得很薄,没加音梁前面板是弯曲的,木材只有1mm左右的厚度,他的琴大音量就是从面板很薄而来的。

双面板琴的结构是德国人达曼发明的,他的官网都敢写明,其他人就不敢如此写,写了要吃官司的!

我都说了国内就是有人,利用信息不通畅乱写乱捧一些不出名的制琴师的作品,或没有查对清楚就乱写,误导国内琴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3: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spottie 发表于 2019-11-26 12:59
圆了三十年前的梦啊

发表于 2019-11-26 13: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26 13:40
美女Spottic的资料是正确的!哈哈哈!

翻墙出去,看到威爷回澳洲去Smallman家里探访的全程视频在外网有 ...

Double Top双面板吉他—三明治吉他
所谓双面板吉他就是两层面板之间夹一层材料英文叫Nomex(诺梅克斯),是一种轻质高熔点芳香族聚酰胺,可用以制作消防服或宇航服.也可用作飞机内部装潢材料.
这种材料用于吉他双面板之间的夹层,使吉他面板能产生明亮和浑厚的宏大音量效果.
其鼻祖是德国的Jens Wagner延斯.瓦格纳。

据所了解,当今世界有五位吉他制作家手工制作双面板吉他,他们是:
澳大利亚的Greg Smallman格雷格.斯莫尔曼
澳大利亚的Ian Kneipp伊恩.克内普
德国的Mathias Dammann 马赛厄斯.达曼
德国的Jens Wagner延斯.瓦格纳
美国的Kenny Hill肯尼.希尔

Kenny Hill 曾在2004年生产了一把双面板吉他,2005年完成.这把琴的面板构造:
外面板是欧洲西部红雪松(Western Red Cedar)---中间是Nomex---内面板是北美英格曼云杉(Engelmann Spruce)。
这把琴是由美国吉他经销商richard订购并收藏,而他对外报价这把琴的价格是7800美元.

关于双面板吉他:
当我们说我们在演奏或者学习“古典吉他”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手中的古典吉他可能具有相同的外形,但是却具有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除了Torres 制定的传统吉他结构之外,在相同的外形下,世界上究竟还有 多少与之不同的吉他结构呢?
我想没有人能够准确地给出答案。
但是如果 问大家,除了 Torres 的传统扇形梁架结构外,还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构获得世界性的广泛认可,那么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容易多了。
首先,Smallman 创立的网格装音梁结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标准,澳大利亚有不少吉他制作 家采用这个标准制作吉他,其中不乏优秀者,比如吉他岛推荐的 Ian Kneipp。 还有一个代表--Dammann吉他的双面板结构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迄今为止,使用双面板吉他的大师已有不少,包括大卫罗素、巴鲁埃克、洛杉矶吉他四重奏小组等。而其他的设计,比如双背板吉他等,则没有得到广泛 认可,影响范围也小得多。
所谓的双面板结构吉他,并不是简单地采用两块面板粘合在一起或者使用两块分离开的面板(也有这样的设计,但不是很流行)。
它采用特殊的材料加在两层很薄的面板之间,两层面板之间用真空机抽出空气,使包括特殊材料在内的三层材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于面板材料总共有三层,因此,又有人形象地将这种吉他称为“三明治” 面板吉他。
我曾经有幸弹过Dammann吉他,相对于传统吉他,其声音共鸣更好,具有非常丰富的泛音且发音非常灵敏。
大卫罗素曾经告诉我说他选择 Dammann 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比 Gilbert 吉他好弹多了。它的声音虽然和传统吉他的声音有所区别,但是却又不像澳洲偏离那么远。音量方面也比传统吉他大,特别是其洪亮结实的低音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甜美通透的高音能轻易做出丰富的音色变化。
由于这种结构的吉他制作工艺比传统更具挑战,因此世界上能够负责任地制作这种吉他的制作家并不多。但由于它具有非常独特的声音,因此 目前有很多制作家尝试制作双面板吉他,但是能够成功的寥寥无,有些仿制者制作的“双面板”吉他往往不得要领,笔者就曾经见过这样的吉他,那吉他发出的声音甚至不如一般传统吉他。
Dammann本人制作的吉他在价格和等待时间方面都不是一般吉他爱好者所能接受,现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高达20000 美元,等待时间更是长达 7 年以上!
当然,这样的价格中有相当的品牌效应因素,原因是大卫罗素等大师的使用。当我们聆听大卫罗素和巴鲁埃科们的唱片,欣赏着“三明治”面板吉他美妙的声音的时候, 我们经常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拥有这样一种吉他呢?
是否有品质相当但 是价格相对合理的“三明治”?在引进具有高度性价的吉他方面,吉他岛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在此之前,吉他岛已经成功地为大中华地区的朋友介绍了能够代表Smallman吉他品质的Ian Kneipp吉他,让很多吉他 爱好者圆了“Smallman”梦。而传统吉他方面则有 Vowinkel、Stenzel等极具性价比的品牌。
如今,我想我引进Randy Reynolds吉他也能够让爱好 者们圆“Dammann”吉他梦。怀抱着 Reynolds 吉他,体会大卫罗素演奏的感觉。
以下是 Reynolds,一位公认的双面板吉他制作权威之一关于双面板吉他的介绍。文章由吉他岛论坛版主Spanar先生翻译。特此鸣谢!
若你想演奏出深沉的低音及绚烂的高音,双面板将让吉他的表现更上 一层楼!这种吉他与传统吉他放到一起比较,演奏者将明显地感到二者的差别。而这种差别马上就体现出双层面板吉他的优势来。我至今还没有听到什么异议。
双层面板吉他的音量如何?我认为在音乐会环境下,网格结构的澳洲学派吉他(以 Smallman 为代表的学派)中的佼佼者的声音能量会散得比较开,而双层面板吉他则发出非常密实的声音。在音质方面,双层面板吉他能自然完美地向听众“娓娓道出”白松或红松面板应有的声音特点。相比 之下,网格结构吉他的独特音色就显得“有个性”的过头了。照我看来, 网格结构吉他存在声部不平衡的问题,它的高音音质及音色与它那让人印象深刻的中低音不太般配。我相信双层面板吉他兼具最有 力的音量及大多数澳洲学派吉他上 所缺少的完整音色表现。作为演奏者,你会觉得抱着它演奏是件乐事。 因为你会很清楚地听到它发出的清 晰平衡的声音——特别在靠近声学传导孔时。它温暖且中性的音色使得阐释音乐轻而易举。
双面板吉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的表现呢?对此有不同的推测。但显而易的是,由于更小的内部摩擦,它的面板所能达到的振幅比传统吉他的更大。我希望声学家们能研究这个问题;我提供了各种样品供他们做声音分析之用。未来应该会有更让人信服的理论出现吧。
对双层面板结构的注解:双层面板是由两块 0.6 毫米厚度的木板中间夹着一层蜂巢网格结构的Nomex(一种合成的芳香族聚酯 胺聚合物,杜邦公司发明,译者注)材料,以聚氨酯或环氧胶水粘合,并放入真空框内加工而成的。 Nomex是以Aramid 纤维(Aramid fiber,Nomex其实是杜邦公司为Aramid取的商品名,译者注)制成的蜂巢网格片状制品。
我曾经用过单格 1/8 英寸及 3/16 英寸两种直径的。最常用的是 1/8 英寸的。
右图显示的是用触变性环氧胶贴合在位于琴体里的第二块面板上并用真空 框处理过的1/8 英寸(3 毫米)规格的Nomex 的情况。你可以轻易地保证粘合点的质量——不论你想将面板怎样打磨,你都会明显地感到其可靠性。
左边这幅图显示的是受到瑞典制作家 Per Hallgren 的启发而制作的一台刳刨机。我用它将板材刨到0.6毫米的厚度。模板为里面的板材提供了相应的形状。将面板放入真空框内加工可以保证 面板接合的非常平,并保证以后制作的精确性。制作双层面板的下个步骤是将外面板粘上。外面板也是0.6 毫米左右的厚度。我通常在粘合时都会留些打磨的余地。在胶上梁架的时候要非常 小心谨慎。不管你相不相信,粘合时如果不小心点的话可是会留下些轻微的痕迹哦。
下面的图显示的是我如何精确地裁切 Nomex。我将 Nomex 放在两 块一模一样的用刨花板制作的模板中间,并用锋利的切削工具垂直切出形 状。如果直接在Nomex上画线会不太清楚,也不方便切割,用模板就轻松搞定。 那些所谓的“硬点”或者内部衬垫常常用来有效加强诸如琴桥区域等。在先前所示的设计里,我常常使用 3 英寸宽的木条自吉他的宽部往窄 部进行加固,木条呈锥形以避免对面板的木纹形成过分的压力。饰圈衬垫 位于两块面板之间。 Randy Reynolds 和他的双面板吉他 (二) 真空框 我用真空框将 Nomex 及内部的音梁 “夹紧”到内面板上,这样可以做到粘合 得很平整。“夹”好后,我用工具将这个 半成品的厚度调整到预先定好的尺寸上。 原先 Nomex 的厚度并不太重要,我会将其 调整到合乎要求的。面板最后将调整到下面的规格:中间的部分 2.6 毫米, 向外逐渐变薄, 边缘处 2 毫米 (就面板的厚度的调整, 我专门请教了 Reynolds 先生。他告诉我,三层面板的厚度加起来大约为 2 毫米。也就是两片各 0.6 毫米的白松或者红松薄板加上一层厚度约为 0.8 毫米的蜂巢网格结构的 Nomex。但是面板不是在所有的部分都是一成不变的 2mm,而是根据振动的 需要,在不同的部位略有不同。这样才能保证声音的平衡以及获得美好的 音色,编者注)。将 Nomex 被胶合的边缘部分重新用工具打磨,使其变得 光滑。然后再将整块面板外面朝下地放到真空框里“箝位”。胶水是涂在 Nomex 上而不是夹着它的红松或白松板上。我用真空框做其他木工活已经 20 年了,对如何使用其“箝夹”物件可谓驾轻就熟。 (这幅图显示的是用真空框“箝夹”一块对称音梁结构的面板) 木料的选择: 我一如既往地认真地选择面板。我觉得把这样的面板弄到 1/32 英寸厚应该 是没什么关系的,我是可以保证质量的。(Randy Reynolds 先生采用多种 木材作为面板或者背侧板材料,定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这些材料。 其中面板最常使用的是白松、红松;背侧板比较经常使用的是印度玫瑰木、 巴西玫瑰木和其他硬木。编者注) 梁架: 采用的是我常用的架构。我对面板各层的最后加工使它可 能会轻一点。面板有 3 毫米厚,后来的就通过手工打磨到 2 至 2.5 毫米的范围。传统实心面板吉他通常是这样的厚度。 (两 个内部梁架示意图可以点击小图欣赏大图,编者注) 琴体耐久度及修理: 那些还没未经时间检验的新设想总是会受到广泛关注。我 制作双面板吉他已有多年,对于琴寿命的信心还没受到任何挑战。用于制 作的材料的寿命估计可达到 80 年之久。在做破坏性测试时,我对面板在较 恶劣的条件下表现出的强度感到吃惊。这应该是 3 毫米规格的对称八角形 网格架构的 Nomex 材料夹板给面板带来的类似尼龙般的防破裂特性所至吧。 我相信面板中合成材料的特性使其防潮 能力比传统的实心面板要更好些。 只要我还在制作吉他,就会尽力保证面 板及其它部分的售后事宜。 要制作出符合客户要求的吉他,就要 解决不少相应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可以 通过设计定型实现的,还有则是要凭经验直觉来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制作 出合适的琴的关键在于你要先了解使用者对声音的偏好及演奏的特点(对 此,通过我这次定琴和大师的交流我深有体会,大师不厌其烦地了解我对 声音的追求和演奏方法, 目的就是要制作出更适合我使用的吉他。 编者注) 。 其中一个重点在于如何把握好侧板与琴颈的制作以满足客户对声音的 相应要求。这两部分要有利于琴弦振动时的能量传递到面板及背板。我常 常采用双层玫瑰木侧板并用石墨材料加强内部支撑。琴颈用高密度的桃花 心木并内镶 3/8 英寸直径的石墨条。对于某些吉他我会选择更软、弹性更 好的西班牙红松。 Randy Reynolds 和他的双面板吉他 (三) 双层面板介绍:由德国制作家 Gernot Wagner 及 Mattias Dammann 提出的 双层面板设计对于吉他制作发展而言是值得关注的。在此我想强调一点: 他们二位有他们的自己的设计,Reynolds 吉他虽然在结构特点上有相似之 处,但却是自出机杼的。两块薄板材(通常是红松)加上用于保证强度及 寿命的 Nomex 蜂巢网格状材料和白松或红松的内梁共同构成了双层面板。 并根据制作过程的不同使用聚(亚)安酯黏合剂或高质量的环氧胶进行粘 合。使用真空框完成所有对面板的“箝夹”工作,以确保粘合的精确性并 保证整块板的受力均匀。琴声响亮而自然。当与传统架构的音乐会吉他放 在一起演奏时,演奏者会自然而然地被它更加丰富而有力的琴声所吸引。 声学传导孔: 它对拓宽吉他的音色表现 及琴声的远达性有帮助。 它 不仅能使演奏者更好地倾 听自己乐器的声音, 同时也 给吉他的设计增添了些许 有趣的艺术元素。我确信传导孔让吉他的发声更好;并且,在到目前为止 的测试中,听众都反映开着传导孔时的声音要比将它关闭时的更好。 背板环形音梁架构: 我相信我的“主动式”背板的厚度规格设计能满足演奏者的要求。其架 构采用环形设计,梁木呈适度的拱型。我相信这样对高音是有益的。当然 我说不出太多理由,主要还是凭感觉而定。现今少有制作家去研究如何让 背板在吉他发声中起到更大的作用。环形架构是我的第四种设计,我相信 这种设计有着出色的反射能力,同时比传统吉他的梯形架构更能体现木材 的声音特性。 背板材料: 由于设计的需要,我认为高质量的多年自然干燥木料是非常重要的。我储 备的木料之多让我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我所用的玫瑰木中很少一部分是五 年干燥的,大多数(特别是巴西玫瑰木)则是经数十年自然干燥的。 另外, 这些材料有许多来自我亲自遴选的树木。因此我对它们的品质很有信心。 如欲知更多关于背板材料的情况,请见我网站上的“背板材料指南”。 面板音梁架构: 经过详尽的测试,我的大多数音梁架构设 计样式都已趋于稳定。这让我能更多地关 注如何达到最好的声音并能做到根据需 要控制声音。以下四种音梁架构样式对声 音有着不同的影响。 托列士/豪瑟式架构: 七根梁木扇形排列的设计。 从托列士那时起至今, 用其架构的吉他要多于采用其他架构的。 桑托斯弗拉门哥式架构:七根竖直排列的梁木,上下横梁间则是有角 度的。这种垂直的设计会产生尖锐的音响及较好的声音分离度。 Concert Grand Bracing(不知是否是仿音乐会钢琴音板)来自 Kasha 学派的非对称放射式架构设计能使吉他发出非常稳定且有力的声音,同时 延音也很出色。Grand Legacy Radial Symmetrical Bracing??双层面板 吉他采用此架构能发出非常美妙的声音。除了平衡度极佳外,你还会感到 音质非常透明动人 Randy Reynolds 和他的双面板吉他 (四) 弦桥: 我相信弦桥对于吉他的声音而言是至关 重要的。我现在制作一种轻便的弦桥,它与 面板的接触面很小。这种弦桥的特点是通过 弦枕及系弦部分将琴弦的拉力分散到两侧, 所以弦桥比一般的小。如果你参考一下网站 上弦桥部分的内容,你会找到更多相关的说明。我也提供象牙制作的弦枕。 我发现由于其弹性更好,能使吉他的声音变得更细腻。 C 型琴踵: Reynolds 吉他所共有的一个特点是采用了 C 型琴踵。它对吉他的声音 特别是 12 品以上的发音提供很好的支持。与传统西班牙风格的琴踵不同, C 型琴踵上面部分延伸至指板靠近音孔部分的下方, 而下半部分则延伸至背 板音梁架构部分,通过边条与侧板相连。至此整个内部架构浑然一体。这 样的设计的好处是在吉他重量只略微增加的情况下使琴体的坚固度大大提 高,同时对吉他音量音色也有好处。 手感: 手感是个庞杂的话题,网站上的文字无法解释清楚。我确信,因为我 在制作与调整时对细节的关注,使得我的琴得到演奏者的好评。琴颈的每 个细节,都会影响演奏者的动作及琴音,从而对演奏者与乐器间的关系产 生影响。毫无疑问,乐器手感本质上体现了制作者和演奏者之间的微妙联 系。我为自己在这方面能做得很到位而感到自豪。 关于传统: 虽然 Reynolds 吉他看起来充满现代的特 性,但它无疑也采用了不少传统工艺,比如面 板采用热动物皮革胶、优质传统木材、手工花 边及饰圈,手工调配法国漆等。我也在某些设 计上应用传统西班牙风格架构。我熟知传统工 艺但不会因循守旧;只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 得平衡才有出路。 吉他制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工 艺设计。由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及乐器制作本 身具有的深奥性质,在网站上的讨论无法那么充分。话虽如此,但我不会 保留什么秘密,我愿意与客户讨论任何有关制作技术的话题。我的目标是 制作出可以流传后世的坚固稳定的高规格高素质乐器。我的设计融合了传 统琴体结构与现代材料及制作工艺,有些制作工艺是我从其他制作家那学 习并继承发展形成的。我相信设计合理制作精良的吉他在正常的合理使用 中是不会出什么“意外”的。 再说一下吉他制作中科学原理与个人直觉的关系。毫无疑问,吉他的 发声并未超出物理学的范畴,声学家们都能说得出吉他如何发出声这样的 平常道理。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优秀的吉他是出自那些在工作台边用心 揣摩、不断积累经验、使直觉更准确的制作者之手的。我觉得纯技术原理 与制作者个人直觉间并不天然地存在冲突,相反二者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制作出更优秀的吉他。我的工作就是二者的结合。我的技术性工 作更像是“爱迪生式”的,换句话说就是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计划好的试验。 而一旦开始制作,我更多地依靠我的直觉和经验来选择、裁切、打磨木料。 除非是要对吉他进行测试,否则我尽量避免进行偏差测试或是用其它纯技 术方法,我相信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在完成并评测吉他后,我会根据设计 和测试的情况得出相应的结论。 “艺术是一门充满许多变数的科学。”——佚名 Randy Reynolds 和他的双面板吉他 (五) 当我看到来自不少吉他制作者、演奏者 与媒体对吉他声音的描述时,我不得不提醒 我自己说:他们谈论的是吉他,不是葡萄酒。 我对优秀吉他的热情让我描述时必须有新 意。吉他的声音是个复杂而又有趣的问题。 像我这样的制作者推销自己作品如果时用那些形容声音的词句或许会让人 摸不着头脑的。 几乎每个制作家和演奏者都声称他们的乐器非常优秀,当你访问这个 网站时,你怎么知道这些琴就能符合你的声音取向和演奏要求呢?说实在 的,确实是有许多出色的制作者,更不用说二手市场上还有许多优秀吉他。 但如果你给我机会的话, 我想我一定能让你认真考虑 Reynolds 吉他。 “我” 的(吉他)声音是什么样的呢?我经常听到我的客户这样形容琴声:音量 大、有力、清晰度高、弦间平衡度好,手感舒适。依我看来。我现在作品 的特点是:低音有凝聚力而且远达性好,中音部分分离度好,高音华美。 采用白松的尤其如此。我发现弹的时间越久声音就越发醇厚。 我们所要的是能让我们越弹越爱不释手、能使我们的演奏更好的吉他。 它能让你对音乐的阐释更加丰富,能让你想要“创造”音乐。也许在你将 要打开琴盒时就能感觉到你将会用它创造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像那样的乐 器是值得你去一直抱着它演奏的。我尽我所能去制作那样的吉他。 著名的制作家 John Mello 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制作者试着与客户在声 音上达成一致的话,就不会有那些“意外”的吉他出现了。我以为然。我 在挑选木料时尽量做到贴近客户对音色的口味,并在制作“我”的吉他过 程时充分考虑这些前提。 进一步来说,不同的音乐类型及演奏 风格都有最适合表现其特点的乐器。最明 显的例子就是弗拉门戈吉他。即使是古典 吉他中也有在表现西班牙风格曲目方面比 巴洛克音乐更好的琴。 乐器的演奏用途是关键的。如果你要 在音乐会上演奏,你就需要一把声音有力 的琴,它的声音远达性要好,并能满足你 特别的动作需要。如果你像我那样主要是自娱自乐或是只有几个好友分享 的话,那么一把让你感到“温暖、亲密”的吉他(通常是红松面板的)或 许就是最佳选择。还有些吉他在录音室里会表现得更出色。 我们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一套对声音判断的概念体系。声学研 究表明,当我们听到新的声音时,就会将其与自己的这套体系进行比较, 然后迅速做出诸如“温暖”、“华丽”等描述。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人与 吉他之间那种互动关系那么奇妙了。我经常感到客户对声音的描述与我理 解的有很大不同,我试着与之沟通并形成良好的对话与了解。这对于定制 琴是非常重要的。 我吉他声音的目标是这样的: 音量当然得大了。有我的双层面板设计,你想弹得多大声都没问题(对 此我有所保留,这种说法是相对于传统吉他来说,吉他毕竟是吉他,永远 是一种在音量上处于劣势的乐器。编者注)。一般吉他无法做到的曲目要 求的动态范围变化,它也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有不少人经常要在大庭广众 之下演奏,而环境往往是对吉他的声音很不利的。而双面板吉他能在这样 的环境下表现得游刃有余。作为演奏者我当然会喜欢能帮助自己做出丰富 的音色表现的琴。我要让我的琴声做到自然、丰润并且是那种伟大的吉他 所发出的声音。音量和音质是可以在一把吉他上完美和谐共存的——尽管 有些制作者说这不可能。 因为我的吉他身型更长些,所以能发出很结实有力的低音。这与我的 第二个主要的目标——灿烂的高音是相匹配的。我要求高音不仅仅是明亮, 而且要灿烂。这意味着高音要富有个性并且延续时间长。良好的延音使得 发音及对弦的控制更有条不紊,而不用因为琴音短促而演奏得那么局促。 从低音到高音的过渡平衡自然,这样出来就是(音质)清晰与平衡度好的 声音。我最近的作品应该是做到对我的目标一以贯之的,并且我感到双面 板吉他设计正帮助我的工作不断地取得进展。 以上是我对吉他声音的一些经验之谈。 “这可真是把让人惊艳的好琴啊!”职业吉他演奏家 Pierre Granger 在第 一次弹 Reynolds 吉他时如是说。

发表于 2019-11-26 13: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当时收录的文字,转贴于此
发表于 2019-11-26 13: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放松,才能身体放松,身体放松了,才能双手放松。leon兄技术已经是上乘了,感觉精神上还有点紧张,手指还可以再放松些。每看大师演奏,精神、身体、双手均与音乐融为一体,跌宕起伏,沉浸其中,收放自如。可能这就是专业与咱们业余的差距吧!加油!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4: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on8233 于 2019-11-26 16:58 编辑
asamiya16 发表于 2019-11-26 12:59
大佬,被你这么一分享,我到底是买2千多欧的阿尔罕布拉还是郭玉龙的手工琴呢?
麻烦再分享一下你的阿尔罕 ...

真是有MM(钱)的烦恼!

双面板琴音量是传统琴的50-100%,反应很灵敏,有时大横按手指皮肤离开琴弦的声音都能听得到(更别说手指没有垂直离弦时的蹭弦声音,那就更大了),真是反应够灵敏的。

个人建议,要看自己的水平而定,如果是初学不久,真不建议上把双面板琴,因为左手没有习惯垂直离弦而常常出现蹭弦声音,右手拔弦常常先碰到指甲,双手配合不精确出现的杂音,双面板琴都能给你全部放大出来,于是,听到的不只是旋律音还有到处都是杂音,而且杂音与旋律音一样大一样响亮,这真是很打击练琴的信心!这不是有钱与没有钱买琴,这是跟个人的水平有关。

初学练琴,如果资金比较充足,直接就上把进口红松全单琴,对自己要求更高的也可以直接上把白松琴(左手没有习惯垂直离弦而常常出现蹭弦声音,右手拔弦常常先碰到指甲,双手配合不精确出现的杂音,白松琴一样都能精准地给你全部放大出来),倒逼着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和细小问题。

当你对自己的技术很有自信了,基本能够解决很多细节的小问题了,弹出来比较干净,那么再上什么等级的双面板琴、超10W元的名琴那就随意了!

我日常练琴80%时间使用 Alhambra Linea Pro. 白松琴练基本功和练曲目,指甲小心打磨好,一切左手按弦离弦、右手拔弦都解决问题了,曲子也练纯熟了,才用双面板琴练曲目和最后录视频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4: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on8233 于 2019-11-26 14:12 编辑
hsiaoar 发表于 2019-11-26 13:49
这是我当时收录的文字,转贴于此

兄弟别较真,国内写的听听就算了,就当成娱乐新闻过个眼瘾就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4: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on8233 于 2019-11-26 14:17 编辑
gpsnas 发表于 2019-11-26 13:54
精神放松,才能身体放松,身体放松了,才能双手放松。leon兄技术已经是上乘了,感觉精神上还有点紧张 ...

离好技术还有很多年的努力,就只是业余爱好者的水平,兄弟过誉了,吓死人了!

录视频只是送给即将离开江湖隐退的姜版@JiangYing ,纯粹娱乐大众的水平!

能够收放自如的演奏家,都是从童子功练起来,出类拔萃的人物,没有十几年三十年的功力,基本很难做到眼睛不看左手,与音乐融为一体的高手境界!
发表于 2019-11-26 15: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弹得相当不错。E大调部分换把竟然那么自然。下了很大功夫了。这首曲子每个爱好者都想弹,但是人人弹出来的感觉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理解。不敢乱提意见,老兄如果再自然些圆滑些就更有欣赏性了。向老兄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7: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龙山 发表于 2019-11-26 15:27
楼主弹得相当不错。E大调部分换把竟然那么自然。下了很大功夫了。这首曲子每个爱好者都想弹, ...



一起努力练琴,共同进步!
发表于 2019-11-26 17: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26 14:04
兄弟别较真,国内写的听听就算了,就当成娱乐新闻过个眼瘾就好! ...

这个还真不是国人写的,是翻译过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7: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hsiaoar 发表于 2019-11-26 17:08
这个还真不是国人写的,是翻译过来的

发表于 2019-11-27 01: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弹的好.等您把前奏间奏都弹完.
V6A8883A.jpg
发表于 2019-11-27 04: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24 09:30
... 终于把30年前入坑首曲《爱的罗曼史》给摆平了,不摆平此曲,说明咱弹的不是古典吉他、只是在弹棉花!送给姜版 ...

不敢当,谢谢您!祝您越弹越棒!  
发表于 2019-11-27 16: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8233 发表于 2019-11-26 14:01
真是有MM(钱)的烦恼!

双面板琴音量是传统琴的50-100%,反应很灵敏,有时大横按手指皮肤离开琴弦 ...

果然,买琴之前还是要请教大佬,做足功课。
多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6-2 20: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