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6-9 00: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今天就到这里了 。。。其实确实就是某说的那样 说来说去 我也说不深入 毕竟不是所有设备我都用过 但是我更相信的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方向比方法更为重要 遇见一个问题 更多是要从方向上找对了 然后才是细节 毕竟细节是琐碎的 更多是要自己去和设备互动 什么都是别人告诉的 不好 。更多还是要自己去看基础资料有了基础才能更好的去理解
至于某说 就一把7V 合唱就用个TC的,连上万箱子都没有云云,对此我没意见。炫富是最没意思的事情,因为世界上有更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有比设备更重要的东西。玩琴也很多年了,我始终还是不认为我在玩琴,一直在被琴玩。我完全做不到那种超脱设备的境界,毕竟我不是大师。所以琴我还是有几把,至于常见的FENDER,GIBSON这些还是有的,JACKSON和IBZ也都有,高中时候就玩一把美分,那时候不懂事喜欢装逼,大学时候买了很多设备,现在大多还是就丢在家里接灰么。。。到现在 经常就是一把琴一个块儿直接进箱子,点根烟 就足够了。。。甚至懒得去看用的是什么箱子,记得大学时候我就在GC发过我的设备照片,那时候还是单反胶片相机照了扫描的,图片上大概是JCM900SLX 全管HEAD LEANY COMBO GT5 TS9 GT2 WHAMMY BOSS机架模拟延迟 7V PGM10TH 7402 GIBSON 。。。那时候大二,等到大学毕业时候 设备翻番了,明显我又是到处漂泊的人 很多东西只能放家了,现在手边就放两把琴 一把SL1 一把老ESP 单块就数不清楚了 大概十多块的样子吧,合唱就三个 TC SCF ANALOGMAN MIX+ VOODOOLAB 。。。但是我都不喜欢 我更喜欢我自己做的那个合唱。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旧书》,看来今年作文更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一本旧书可以有无数的故事,你或许是在书摊上淘来的古董,或许是收拾房间偶然收出以前的一本旧书,也可以是长辈给的一本,也可以是朋友那里借来的,更可以是图书馆精心借的,当然也可以洋气点是当当网上拍来的。。但总之,人还是要读书的,可能读书会要你近视,但是绝对不会要你变得贰货。。一本旧书可以价值连成(有本事你搞到《吕氏春秋》元年竹简的话,至少可以换一个县城吧),一本旧书也可以不值一文,比如是某一起的读者杂志,但是里面某篇文章要你明白一个道理,或者要你从思想的层面上体验生命。说到《旧书》突然想到,读书的时候有次上美学课,导师给我们几个选在昆明翠湖边一个茶馆里上课,她神圣的拿出一本日记本,很破旧。我们传看,没看出什么不同。后来她娓娓道来这本日记本的来历,是我们祖师爷美学大师朱光潜的手本,大师将这本手本传给了东南大学的林继尧教授,然后又传给了我们的导师。我当时特震撼,一本看似极其普通的日记本竟然有这么多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字却记载了中国一代美学大师的成长。是啊,就好像日记中提到的那样,美有几个层面,最浅的层面就是物质的层面,感官的刺激。最高的层面就是精神的层面。突然想到这些,也不知道自己在胡言乱语些什么。其实最想表达的就是,不要特么拿无知当个性。发几张照片,照点东西,只能显得空洞无趣。或许你能照出点美感都算是特么对的起那设备了。。。
有时候真感觉上天瞎了眼,那些设备要是分给坛子里更需要的人多好,糟蹋了啊,糟蹋了。。。在有创作激情的音乐人手上,设备是他们的车轮可以带他们到最远处,但是在某些人手上,只能是发发微薄,连一个小节八分音符都弹不稳。。。真想问问,是不是大小没上过音乐课?或者买了那么多设备,也不花200元去买个最核心最基本的节拍器?节拍器都不用,还好意思说玩设备的?真是见鬼了。。。所以,反过来一想上天也是公平的,给了有些人天赋,但是苦其心志劳其体肤,比如陈磊开始学琴时候用的也是一般琴,现在设备几屋子,最关键的是人家创作了音乐。有些人,使几个钱买个7V,发个视频,一听音都是黄的。。。推弦不准不说了,毕竟没音乐基础不好,但是吉他调音都不会,就无语了 。。。
哎。。没事了,洗洗睡去吧,
[ 本帖最后由 CHIVAS 于 2011-6-9 01:1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