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在吉他中国论坛上有一件逆天神器,风骚出世,那就是一个扒谱软件,Riff station v1.4 版 。能自动识别歌曲音频变成和弦,这让广大不会扒谱的吉他手或者是那些懒得练耳的玩家来说的确是个很大的福音,任何的歌只要导入进去,就能够分辨出他的伴奏和弦,想想都挺诱人的。但是这让那些苦练了多年的视唱练耳的音乐人颜面何在?这让像我这一样的职业扒手以后怎么生存?
扒手也分三六九等,第一等次的就是那些听见一首曲子不管难易就可以用手写下来,就好像我们在听一段话一样的把他记录下来一样,据说Steve vai 就是这样的档次,他说他扒谱就当是写信一样。听了之后就顺手拈来。此神通已经修炼到此种高深地步,非吾等凡人所能及也。
一般而言我们大多数扒谱能手都只具备第二阶段,在一首歌曲中能够清楚地分辨出他的和弦色彩,能够扒出部分较为简单的旋律与节奏,太过于复杂的旋律只能够根据我们平时练过的音阶或者作品中寻找出这段旋律的色彩,然后按照经验写出来,其中的几个音程实在无法写出也能够顺利的在乐器上找出来。我们只要能够练到此种地步的话也能够功成名就,有所作为。还有一种就是第三档次的,此种扒那就是真正的靠扒,音要一个一个的听,和弦要一个一个的试。而且也固定在大小三和弦之内,稍微有所变换就无法听出,记歌全凭感觉,扒谱完全就靠在吉他上试。乐理这些东西的啥也不会。旋律稍微复杂点就无从下手。所以出现了以下现象,那就是他自己扒出来的歌只能够自己表演,无法写成谱子拿给别人看。而自己所谓的原创音乐也只能由自己一个人拿着一把吉他弹几个和弦来给众人表演,也无法做成真正的样品音乐,因为无法记录曲谱。
最后还要注意的是你在用软件扒谱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标记,比如每一个轨道的名称,人声进入的地方,独奏进入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标记,要知道扒谱的话一般是一件力气活,能够尽快完成就尽量尽快完成,养成一个良好的音乐习惯,能够让你的工作效率更高。在这里严正声明一下:不要寄希望于看了我的帖子就会扒谱了,该干嘛干嘛去吧!我曾经说过,我只负责装B,不负责教学,如果说对你们有什么启发的话本人将不承担任何风险与责任。你们也许会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瞎把式。我就没看见你扒谱。光在这里吹牛B了。在这儿呢我提供三个我以前扒的谱的实例,给大家分享一下。分别是Olivia Ong 的《I can’t go for that》还有周车轮的《黑色幽默》和Paul Gilbert的《Firth of Fifth》,我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有真正牛B的大神们给我们更多指点。同时我也希望各位看官不要被我的砖头砸到,咣当,砸地板上了。
好了,我们这期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