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enbra 于 2017-10-16 16:09 编辑
卡雷巴洛大小24调音阶使用技巧分析表那是个分析卡雷巴洛音阶所用的技巧和动作,把它量化,也可看出哪个音阶比较简单和哪个比较困难。
因每个技巧都牵扯到动作的使用,实在不容易用文字说明,我试着说明看看:
从它统计上,可看出24大小调音阶,分8种指法。
而音阶就是手型和移动的动作练习,而手型和移动的要领在于手腕的空间定位训练(让手指处在被动休息状态下,用手腕手臂把上一个手型带到下一个手型,再按弦)。
音阶的手型全部为直向手型(指尖的直线,平行于弦的手型),使用到直向手型有:12、13、23、24、124、134六种直向手型(1食指、2中指、3无名指、4小指)。
在弹音阶之前,还有两个音阶的前置练习:
一、手型拼图练习:就是摆手型而不按弦,来观察正确的自然手型、以及如何摆手型到正确的琴格上空。 二、跷跷板练习:加入按弦动作时,不用手指按弦而是用手腕手臂把整个手型推到琴格里,感觉身体的顶压夹抵消手型放在指板上的力量,且放掉拇指和虎口的力量(左手手型和身体的跷跷版练习:乐器平衡练习)。
上述六种手型里13两指手型是最重要的,因它是最容易摆手型和定位的手型(反之,134三指手型是最难摆和定位);所以用13来训练移动是最容易的。当13手型的各种移动都掌握时,其它的五种也自然会了,因动作要领都一样。所以难如阿兰费兹协奏曲和简单如泰雷加的泪,左手动作拆解到最后就是手型和移动,所以大小24调音阶就是在训练手型和移动的重要练习,24调音阶浓缩到最后,就是13手型直向移动和13手型的横向移动,这两个练习会了,其它24调的手型和移动,自然也会了。
移动分两种:
一、直向移动:在同一弦上移动,又分整体移动和部份移动。
1. 整体移动:拇指和13手型一齐被手腕手臂带到新的位置,移动时拇指不可在琴颈上滑行,而是要离开琴颈,跳到下一个位置;整体移动又分两种方法,跳跃和移位。
i. 跳跃:是13指在同一弦上移动,被手腕手臂带到不同的把位上,由第1把位带到第5把位时,叫上行跳跃, 手腕和3指会有一个类似撑竿跳的动作。13指在同一弦上移动,被手腕手臂带到不同的把位上,由第5把位带到第1把位时,叫下行跳跃,手腕和1指会有一个类似立定蹲跳的动作。 ii. 移位:1指或3指在同一弦上空滑行,13手型被带到不同的把位。
2.部份移动:拇指不动,留在琴颈原来位置,而13手型被手腕手臂带到新的位置。
二、横向移动: 1. 在同一把位移动,拇指当枢钮指,用推腕的动作把13手型由第六弦推到到一弦,叫上行横向移动。 2. 在同一把位移动,拇指当枢钮指,用收腕的动作把13手型由第一弦拉回到到六弦,叫下行横向移动。
里面的C大调音阶,有用到空弦和空弦间接消音技巧(弹完时,用其它没有弹或没按的手指来消音),因卡雷巴洛大师想避开他老师塞哥维亚大师的音阶指法,所以用了加入空弦的C大调音阶,但是以音阶的练习单纯和统一性而言,不加入空弦的赛哥维亚C大调音阶,比较容易记忆和练习。而卡雷巴洛的24调音阶,在同一把位上的横向移动和同一弦上的直向移动,使用频率比较平均,对手腕手臂的动作节奏上和指法编排的合理上,比较容易练习和掌握。
手腕空间定位练习,是由上一个手型带到下一个手型的手腕动作,有时用拇指当作轴心指(枢钮指)来定位下一个手型(推腕、收腕),有时跳跃、移位,在空中定位下一个手型(撑竿跳、立定蹲跳)…。当定位的动作愈多,音阶就愈复杂和难度较高。
补充内容 (2017-10-25 10:04):
错误更正
二、横向移动:
1. 在同一把位移动,拇指当枢钮指,用收腕的动作把13手型由第六弦拉回到一弦,叫上行横向移动。
2. 在同一把位移动,拇指当枢钮指,用推腕的动作把13手型由第一弦推到六弦,叫下行横向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