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55|回复: 131

中药是不是很脏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4 20: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最近熬中药,吃中药,自己熬,大夫说 用水泡半小时,温火熬半小时,熬出来锅底全是沙子,黑糊糊,中药是不是都带土啊?

还好,小时候喝过1年中药,1口1大杯,没问题~ 好多杯具











发表于 2009-12-4 20: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快门有点慢~~
发表于 2009-12-4 20: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造型真囧。。
发表于 2009-12-4 2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要三幅熬成一副吗?
加不加药引子
看来你的这服药不是去火的

去火药因为有双黄,都很苦的

我中学的时候因为练武术,受了很多伤
也一直在喝汤药,大概喝了有5年
主要是调养,而且药量小,药性弱
这样的副作用小
发表于 2009-12-4 21: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中药熬的跟粥似的.......

不过这个看着就不好吃.....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1: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知道是啥,老中医给我开的。哈哈哈

中药没甜的
发表于 2009-12-4 21: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壮阳的吗?
发表于 2009-12-4 21: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在医院代煎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1: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anhexian 于 2009-12-4 21:09 发表
壮阳的吗?


你需要吗?

我不需要
发表于 2009-12-4 21: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肯定比较脏。洗干净了反而减轻药性,没事你就喝吧,肯定能治病。
发表于 2009-12-4 21: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2-4 21: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兵总脾胃虚弱啊
调理脾胃的
发表于 2009-12-4 21: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老大的帖子里水,我准备要封你拉,哈哈
发表于 2009-12-4 21: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姨怎么变成  GC摄影师了~
发表于 2009-12-4 21: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很恶心~~·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1: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陶瓷清爽 于 2009-12-4 21:31 发表
呵呵,兵总脾胃虚弱啊
调理脾胃的


高手~
发表于 2009-12-4 21: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anhexian 于 2009-12-4 21:09 发表
壮阳的吗?

哥们,我佩服你的勇气
发表于 2009-12-4 22: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脾胃好了,能吃了
阳气自然就足

兵总给你开个简单的药

香砂养胃丸

每天一小包
连续吃上三个月

其实这个中医给你开的也无非就是健脾开胃芳香开窍养胃护胃的草药
自然不苦,但是焦糊的味道应该很大
胃口是养出来,非一星期两星期能好的

多注意饮食规律和饮食习惯就好了
发表于 2009-12-4 22: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苦口良药 。
发表于 2009-12-4 22: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都这样。。。
喝的时候剩底下的药渣别喝进去就可以了。。。

而且好像煎和熬这两种方法是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09-12-4 2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设想,高温消毒的道理~~~~~~~~~~~~~~~~
发表于 2009-12-4 22: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好啊,不管啥病,叫医生开点药,三碗水煮成一碗,不喝,然后倒掉,就好了。
发表于 2009-12-4 22: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中药摊开看看~  熬之前的
发表于 2009-12-4 22: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药的长相还真让人不忍正视。。。

PS:我也喜欢中药的味道!各种的喜欢~!
发表于 2009-12-4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事,这期《自然》杂志上发了篇报道,说脏一点更健康。
发表于 2009-12-4 23: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作为医学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不了解。但是现在中医大夫水平参差不齐,楼主最好留个心眼,别100%信任他们。
发表于 2009-12-4 23: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怎么这么像吃坏了肚子拉出来的
发表于 2009-12-4 23: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光是脏的问题。。。好在我已经过了非要说服别人的年龄了,就两句话

1,现在没有任何有科学意义的证据证明中医中药的疗效。
2,在中国,最好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免得吃坏了身体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这里有一篇转的方舟子总结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他是从国内的医学期刊上收集的这些信息(国际上一般不会有人傻到研究这些)。http://twistedworldthanxmm.space ... .0&sa=527027675 如果你非要吃中药的话,权当参考。
发表于 2009-12-5 09: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rch13 于 2009-12-4 23:56 发表
其实不光是脏的问题。。。好在我已经过了非要说服别人的年龄了,就两句话
1,现在没有任何有科学意义的证据证明中医中药的疗效。
2,在中国,最好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免得吃坏了身体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这里有一篇转的方舟子总结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他是从国内的医学期刊上收集的这些信息(国际上一般不会有人傻到研究这些)。http://twistedworldthanxmm.space ... .0&sa=527027675 如果你非要吃中药的话,权当参考。

你的意思就是说中医没有任何科学依据,都是骗人的吧!
发表于 2009-12-5 10: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妈的,看着就恶心啊
发表于 2009-12-5 10: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灵脂:
  五灵脂是哺乳纲、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寒号鸟)、飞鼠或其它近缘动物的粪便。“灵脂”与“凝脂”二字谐音。李时珍释其名曰:“其粪名五灵脂者,谓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气也”。鼯鼠形似大蝙蝠。头宽,眼大而圆,背部毛呈灰黄褐色,腹部毛色较浅,前后肢之间有皮膜相连。其生活在长有松柏的峭壁石洞或石缝中。窝的形状如鸟巢。鼯鼠白天躲匿在窝内睡觉,清晨或夜间出来活动,善攀援,能滑翔。不少采药人在采五灵脂或其它药材时,绳索常被鼯鼠咬断而丧命,所以,采药人多把绳索染成红色来迷吓它们。鼯鼠之所以叫做“寒号鸟”,乃其夏日羽毛丰盛,到了冬天羽毛掉光,尽夜鸣叫,故称为寒号鸟;人们说它夏天羽毛绚烂时就得意地唱“凤凰不如我”,到了冬天就叫“得过且过”。五灵脂性味甘温,无毒,入肝经,具有疏通血脉,散瘀止痛的功效;是妇科要药。主治血滞、经闭、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和蛇虫咬伤等症。
发表于 2009-12-5 10: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现在中医成了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了。。。
发表于 2009-12-5 11: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数码之家 于 2009-12-5 09:22 发表

你的意思就是说中医没有任何科学依据,都是骗人的吧!


总结得很好
发表于 2009-12-5 12: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病呀?要喝中药?
发表于 2009-12-5 12: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wsjyg 于 2009-12-5 10:47 发表
五灵脂:
  五灵脂是哺乳纲、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寒号鸟)、飞鼠或其它近缘动物的粪便。“灵脂”与“凝脂”二字谐音。李时珍释其名曰:“其粪名五灵脂者,谓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气也”。鼯鼠形似大蝙蝠。头宽,眼大 ...


这两个比你这个疗效好

  
【药 名】人中白
  【拼 音】RENZHONGBAI
  【来 源】为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
  【功 效】清热、降火、消瘀。
  【主 治】治劳热、肺痿、衄血、吐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
  【性味归经】
  咸,寒。①《品汇精要》:“味咸,性凉。”②《纲目》:“咸,平,无毒。”③《本草汇言》:“味咸,气寒。”
  入肺、肝、膀胱经。①《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阴、太阳经。”②《本草乘雅半偈》:“入手太阴肺、足太阴脾。”
  【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1~2钱。外用:研末吹或调敷患处。

==============================

       【药 名】人中黄
  【拼 音】RENZHONGHUANG
  【来 源】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
  在中药材分类中,“人中黄”如同“胆南星”一样,是一种加工制品。其制造的方法是:将甘草粉碎为末,装入直径约4~6厘米的竹筒内,竹筒口用布片塞紧并用松香封口(注意一定要将竹筒外皮和竹青刮去,以利渗透)。将竹筒浸入清水粪坑中2~3个月(一般是于冬季浸入,翌年春季取出),用清水漂洗20天左右,每日换水1次,至无臭味为度。待阴干后将竹筒劈开,取出圆柱形的粉甘草,晒干即得。“人中黄”一般呈圆柱形,暗黄色泽,虽甘草粉末凝集,但纤维纵横交织依然可见,外表附有残存的竹膜,气味特殊,略坚硬但易剥落。
  【功 效】清热、凉血、解毒。
  【主 治】治伤寒热病、大热烦渴、热毒斑疹、丹毒、疮疡。
  【性味归经】甘,寒。①《本草汇言》“味苦微甘,气大寒,无毒。”②《本经逢原》,‘甘咸,寒,无毒。”③《本草求真》“味甘,性寒。”入心、胃经。①《本草备要》;“入胃。”②《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布包),2~3钱,或入丸、散。
发表于 2009-12-5 13: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rch13 于 2009-12-4 11:56 PM 发表
其实不光是脏的问题。。。好在我已经过了非要说服别人的年龄了,就两句话

1,现在没有任何有科学意义的证据证明中医中药的疗效。
2,在中国,最好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免得吃坏了身体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这里 ...
貌似也没有任何有科学意义的证据证明现在的科学一定是科学的。科学也是在进步的,科学解释不了不代表不存在。想当年太阳绕着地球转才是科学,现在地球绕着太阳转才是科学。
发表于 2009-12-5 13: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经典!
发表于 2009-12-5 14: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中医成了伪科学了!
发表于 2009-12-5 14: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兽不儒 于 2009-12-5 13:14 发表
貌似也没有任何有科学意义的证据证明现在的科学一定是科学的。科学也是在进步的,科学解释不了不代表不存在。想当年太阳绕着地球转才是科学,现在地球绕着太阳转才是科学。


你大概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曾经被认为科学的观点在以后也许并不科学。没错,科学本身就是具备自我否定以及自我修正的,这也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相反,如果一套体系从一开始就拒绝改变,天天抱着几千年前的东西崇拜的要死那才是伪科学。

科学的基础是逻辑。一些科学的观点可能会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而改变,但是这套逻辑却是我们认知的根本能力。回到中医问题上来。首先注意我并没有说中医中药的疗效肯定不存在。我只是说现在没有任何有科学意义的证据证明。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什么叫科学意义的证据?很简单,符合我们基本逻辑的实验结果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这套科学证据。请问你是否听说过双盲试验?任何一个现代医学的药物都要经过这个漫长的实验过程才能被使用。一个新药宣称对某病症有疗效,那么试验时就需要有两组病人,一组以为自己在服药实际上服用的是安慰剂,另一组服用真正的药物。实验人员和病人都不知道自己身处哪一个组。最后根据两组的治愈率对比来确定这个药物是不是确实有效。中药没有任何一个药物具有满足这个实验条件的证据,另外鉴于倒是有很多文献证明一些中药材有严重的副作用。请问基于哪一个逻辑你会选择把一个完全没有证据证明疗效而且很可能对自己身体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去?

虽然很多人可能都会说我吃了某某中药确实有效。但是如果考虑到安慰剂效应以及疾病的自愈,这些感觉都并不客观。

至于每个人自己要不要吃中药看中医,你自己的命在自己手里,愿意放着现代科学结论不去管的话那就爱吃吃爱看看。如果你只是想着反正吃了也没什么害处,那容我提醒一句,如果这个害处这么容易就被你看出来了,连猴子都不会去吃,哪能流传到现在?倒是那些经过长年累月好几年甚至十几年才会看出危害的东西更加危险。

[ 本帖最后由 kirch13 于 2009-12-5 14:27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5 14: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尽管我见过不少帮着中医狡辩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得了现代医学能搞定的病反而非要优先选择中药的人倒是很少见。所以我估计LZ想必是碰上什么难治的病了,或者是查不出来病但是感觉不适。如果查明了那些药材都没什么大的副作用,没事吃点也未尝不可,权当个安慰剂。如果不想吃也没关系,注意生活规律,日常饮食,心态放松一点,过一阵就会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13 00:20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