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3-9 21: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8-3-10 07:23 编辑
leon8233 发表于 2018-3-8 17:19
咱来顶陈老师的帖子!
世界不断在进步之中!不破不立!20年前用BB机,现在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吉他也是在无数创新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之中不断前进!
一年多前入GC坛,首先拜读陈老师的吉他制作帖,美丽的吉他让人大开眼界!严谨的声学测试,极致的制作工艺,传承了德国人的精致作风!令人佩服!陈老师这样的人材当今世上太少了!
又比如,德国的丹尼斯·托尔茨-D. Tolz,一位80后的制琴师,他在三明治面板吉他制作中全面引入电脑技术,对吉他的整个设计制作过程和声音品质,实施迄今为止所知的最严密和科学的控制。
托尔茨采用复杂的电脑软件技术,对成功的制作进行全方位和精细立体的测量,录取吉他各个部分的材料密度和弹性及震动模型分析的精密数据,并以这些数据为参考基准,从各个部分的选材开始,对新吉他的制作进行严密的品质控制。
托尔茨创立的吉他分析系统,使他得以在品性千差万别不可重复的天然木材基础上,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声音品质控制稳定性,重复再现吉他精美声音的成功率,大大超越了所有纯传统的制作方式。
这就是创新者的努力与成果!
首先感谢leon8233朋友帮顶!
不破不立!正是本帖当初发展的初衷,快五年了。
从当初笔者对吉他的外观设计开始就一直想对就托雷斯成型以来的现代吉他做些"破"的工作,因为现代吉他外观已经是几乎千篇一律,大多毫无个性可言,
如果说工厂琴或是大作坊琴因为标准化生产导致如此,那么对于手工琴小作坊琴来说没有个性可言就不该啦,本来就是一种小范围量身定制讲究个性的范畴,
竟然也是无聊的重复,稍微有点区别仅是音孔圈玫瑰花饰稍作一些不同的图案变化,或是琴头稍作外形变化,但是个性区别明显吗?不明显!
随便走入哪家吉他琴行,墙上挂的橱窗里陈列的一把把吉他,放眼看去能有多少区别?仅似人类肤色一样的区别而已。
但我们人类论外观区别却没有这样单一,例如我们的脸蛋,正常情况下都有相同的名称和功能的五官,但是每个个体的五官外观却是如此不同,组成的人脸更是区别明显。
所以心心念念要突出区别强调个性,相信关键在于设计可以突破单一!以致一发不可收,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大的深坑!这也算是我爱上吉他制作的一个缘起吧!
你用BB机到智能手机来比喻一个我们身处时代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已经深入我们现今生活的每个角落,但很奇怪的是,始终有那么一批人仍然无法用平行同步的眼光对待周遭。
我有时在设想一幅荒唐的景致:当猴子一手拿着智能手机,一手拿着石器时代的工具,这是怎么回事?如此滑稽!如果把猴子换成人,难道这景致就不荒唐吗?
当然这个场景比喻很极端,实际我想表达的是现代或革新和过去或保守作为一对矛盾出现在我们的周遭,也许更加是想影射一些特定的人群!
那么回到吉他制作的话题,在本帖1453楼去年我答虎仁朋友时曾经写到:
如果有时间和机会再了解一下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顶级小提琴制作大师例如约瑟夫·柯廷或是乔治·斯托帕尼或是马丁·史莱斯克,他们制作的小提琴和他们的研究及制作方法,
为什么吉他制作领域的所谓顶级的大师们还停留在原始的制作经验的积累?总跳不出托雷斯或是赫尔南德兹或是布谢的影子呢?这就是一些特定的人群!
本帖从此意义来讲是做一个广泛的启发,“不破”就“不立”,可惜很多人包括很多制作者看不到或看不懂这些!而看懂的一味地要求晒数据,太急功近利啦!
leon8233琴友,对于你的赞扬,说声谢谢!自己的努力有人看到当然欣喜!但也是赞誉太高,汗颜!我们还是以朋友相称更妥!
接下来说说托尔茨,他是德国西萨克森应用技术大学马克诺伊克尔兴乐器制作学院的2012本科毕业生,这所学院目前是全球真正将乐器制作作为正规完全高等教育的唯一学院(据我所知),
一般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虽然在美国也有一些艺术类高校,开设乐器制作课程,但基本在两年制左右时间,拿个准学士学位。英国西班牙等国也都有乐器制作学校,但不是高校一级的。
这些就相当于德国劳动局挂钩的职业培训一级的乐器制作职业教育学校,培养操作为主的技工,一般一半时间基础理论在学校,另一半实践操作在作坊或乐器工厂。
本帖前面有过介绍,详细内容参见制琴从业及培训篇,31页1202楼开始。我和托尔茨本人并不相识,但是他的学长学兄有帮助过我的朋友,小提琴制琴师贝彻就是他的学兄,
托尔茨2008年入学,贝彻同年毕业,贝彻对我选择测试仪器工具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托尔茨和他共同的乐器声学和测量学科的金根哈尔斯教授就是贝彻给我引荐的,
我本来是准备在金根哈尔斯教授门下做博士课题的,但做课题毕竟不是开玩笑,我已经有过两年建筑规划类博士生的经历,当时在事务所做中国项目设计的工作,
经常会来往于中德之间,是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做课题,如果再做这个声学教授的博士,而且需要经常往返拜恩州和萨克森州之间四五百多公里,又不是脱产做论文,
作为联邦行政级别的政府建筑规划终身公职人员,基本已经不可能像过去在建筑师事务所那么随便,有项目加班,没项目休假啦,所以最终在教授发来通知后依然考虑放弃了。
现在想想有些遗憾,但也清楚因为一个兴趣爱好走火入魔太疯狂的话也不值得,毕竟不吃这碗饭,还是坚持爱好吧,矛盾的心情当然不会甘心,就开教授的书单自己啃啦。
托尔茨的测试方法是学院里学习的测试方法,不是他创立的,他的同学都会使用这种方法,同宗同源,冲击锤激励和加速度计采样数据,他的学兄贝彻也是如此研究制作的,
而贝彻的合伙人另一位学兄科尼西现在已经是学院教授了,还有一位吉他制作的学兄欧哈斯也早已升任学院教授了,欧哈斯的硕士论文都曾是我的学习资料。
托尔茨很会宣传,这可能受益于和瓦格纳的合作,与学兄们不同的是他用测试方法研究制作三明治,而学兄欧哈斯用相同的测试方法研究制作卡沙结构和传统结构的吉他。
这所乐器制作院校,我曾经几年前想帮助国内一位年轻的吉他制作者进入学习,但他文化确实太低,自己知难退缩了,有点可惜,特定的人群特定的命运吧!
其实目前国际上对于乐器模态测试研究的方法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有粗糙的方法克拉尼分析法到精确的加速度计使用,美国也有不少探索这条路的年轻一代。
美国老一辈制琴师里有位七旬老翁布氏也曾给予了我测试学习的启发,他很礼貌地表示了对传统制作方法的不相信,对那些大谈耳朵功能的怀疑,去年他更新了网页还特地通知我浏览。
作为西班牙的国粹,对于吉他的声学研究起步很晚,似乎还在吃老本儿,老一辈的制琴师满宏在物理系博士生帮助下合作丹麦碧凯公司的吉他声学研究项目。
客观地评价,在国际吉他制作领域客观测试的方法远远迟于小提琴制作领域,例如加拿大的柯廷,英国的斯托帕尼,德国的史莱斯克等人早就有很成熟小提琴测试方法啦,
只是他们的方法一直限于研究机构或自己的研究制作,没有归入高校的专业教育,而进入高校的科目教育首先是德国西萨克森应用技术大学马克诺伊克尔兴乐器制作学院。
纯学术的世界最早吉他领域的成型的声学研究也是在德国,由德国乐器生产协会资助德国布伦瑞克国家物理技术所迈耶教授的研究小组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做了相关的研究,
以致于后来在美国销售迈耶教授小组的研究结果被美国制琴师公会称之为吉他声学的硬通货,不过今天我个人看来其中存在某些不足。
德国慕尼黑联邦军事学院航天宇航技术科系福莱希教授的研究小组在上个世纪末也有对吉他声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客观说托尔茨的测试方法所建立的是测试模型,就是制作过程中的测试采样评估矫正制作。还缺少设计模型,就是在没有开始制作之前先建立的数字模型,然后和测试模型进行比对,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权重,增强两者的吻合度,如果能有这个,那么乐器的制作可以像厨房做饭配菜一样,开出各种菜单,提前预知体验,再实际下厨做菜,那样就完美了!
很可惜,国内曾经是有硕士研究生研究过相关设计模型的,我知道国内至少有两所高校,可惜,论文仅是以一种雏形概念的部分研究结束的,不算是为吉他声学研究,
而是用吉他声学服务了毕业论文,这样的课题随着毕业也就无疾而终了,因为他们也都不服务于乐器或者确切的说吉他的相关研究制作。
当然吉他声学研究领域还缺少一些内容,可以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吉他作为乐器和空间的关系,主体客体之间关系和主体客体置换后关系的研究,扯远了。。。。。。
leon8233琴友,我们先就暂且聊到这里吧,欢迎常来串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