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2-7 07: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搬个墩儿晒太阳 于 2009-2-6 18:47 发表
找了好久也找不到啊,LS能说详细点吗,第一次买琴很怕被骗啊
如何判定吉他是不是全实木单板
利用音孔判断是关键: 1, 面板: 观察音孔的内边缘: 如果面版是单版, 就是看到木纹自然延音空内侧延伸. 如果看到两层以上, 就是合版的. 但如果油漆过深,则不好发现. 2, 背侧版: 先观察背面, 然后再通过音空看内部(与外部同一个点). 内外两点的纹理应该相称, 如果不相配, 就是合版; 侧版也是这个方法测, 但可能比较费力. 另外, 如果上了浓重的油漆, 就不好判断了。
现在通常看到的情况是,由于面板比较好鉴别,而抵挡面板全单的材料并不贵,因此很少在面板上做文章的,而背侧板由于本身材料很贵,因此在这上面做文章的很多。我的一位好朋友,他经营琴行,有次他告诉我他进了一些吉他,材料非常好。我看了一下,面板是cedar全单的,但是背侧板让我怀疑,因为那个价位的吉他不太可能使用到那种木纹的印度玫瑰木。我提出了看法,刚刚开始他不太相信,后来经过多方调查,他所购进的这些吉他背侧板全部都是贴木皮的合板。那些材料从表面上看是无法判断的,两面的木材纹理一模一样。大厂商一般不会打这种小主意,名制作家更不会贪这种小便宜,但是对于不是太了解的牌子还是要慎重。
另外一种情况是,厂家用的是单板,而且木纹也像玫瑰木,但实际上却是其它品种的木材,这种情况也见过。如果要做玫瑰木合板的话木纹一定可以非常漂亮,不会像GI那样呈现出一般的木纹,因为GI用了实木,不可能用到顶级的实木印度玫瑰木。说它是合板的人不是太外行就是别有用心。
凭借香味判断有一定的风险,对于生产商来说,他们要在胶水中混入某种接近玫瑰木的香料也足够蒙蔽比较外行的人。但是任何人工的香味都无法和实木相比,内行的还是可以马上分辨出来。而且,人工加入的香料不可能持久,而实木的香气是永久的,除非过了很多年木材表面氧化才逐渐减弱,但是只要稍稍用砂纸磨开表面,香味会立即散发出来。
單憑香氣判斷並不保險,自然乾燥時間夠長,或經過人工乾燥都會使香味減低甚至幾乎沒有,而從另一角度看,氣味比較大反而是一定程度顯示乾燥不充分,手工琴用多年乾燥的木材,氣味有可能還是很高是另外的原因。
一般工廠或小作坊生產吉他用的側背板原材大慨是4-5mm厚,在木材剛收到時都有較大的氣味(要是把大量玫瑰木材儲存在一個不通風的小房間,因為氣味很大,人是不能長時間逗留在這房間,要是還有紅松的話,昆蟲老鼠也不會有),價格不高的單板琴因成本問題,是不可能以長時間人工乾燥來處理木材,一般都要輔以人工乾燥,將含水率降至6-8%,木材會有一定幅度的收縮,這之後會存放乾燥房一段時間,把含水率維持於8-12%一定時間,木材大致會比較穩定,而氣味亦會變得較淡,在側板彎曲過程是需要加熱處理,亦會再進一步把氣味減低,而現在常用的印度玫瑰木只是一個統稱,實際在印尼,緬甸,斯里蘭卡,非洲都有同類木材,經驗中,印度產的氣味似乎較其他地方的大,但並不代表品質也較高,從聲音來考慮,其中斯里蘭卡及非洲有些品種可能更好,它們顏色較深,材質也更細密一點,即使在新材時,氣味也並不大,由於原材是4-5mm,經過乾燥收縮後,大致稍加處理已達到所需厚度,所以氣味都不會太大。
而手工琴所用的材料,一般原材都較厚,由於原木材在乾燥過程中變型幾乎是必然的,個體製琴師傅的生產量是不可能有大型的定型機器,而且生產量太低,送到專門的木材處理廠去處理也是費時失事,只好把材料的尺寸打富裕點(也是他們的木材成本會較工廠為高的其中一個原因),以便修正,由於沒有或只有極低的加熱處理,而木材刨削也多,氣味會稍大,但一段時間後亦會變得若有若無。有個別製琴者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木材,氣味仍然比較大的,多他們以原木(log)或方塊(block)狀態儲存木材,在製作前再治材,那氣味是會比較高。
我觉得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弹和听,在一般情况下,一把合板琴的声音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单板琴的,同时,一把声音不好的单板琴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购买。就目前的一般技术而言,好琴一定都是单板琴,但单板琴未必都是好琴。如果有朝一日谁用新材料制作出声音优于单板琴的好吉他,那么单板琴就可能只剩下古玩收藏的价值了。
合板琴一定比不上單板琴只是一般常理,在相同品種(比如玫瑰木單板比玫瑰木合板)那是很少有例外,但要是桃木單板側背的古典吉他便不一定比得上良好製作的玫瑰木合板側背吉他,玫瑰木單板側背也不一定便必然強於巴西玫瑰木合板側背(但這種材料現在是恐怕不再存在),這方面要小心,別買琴時只考慮是不是單板,但在面板上,不管同不同種,倒絕少有合板可接近單板的聲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