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陈延光

[原创文章] 晒晒自己制作的琴,闲话制作(更新提示:一楼有新编目录)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原帖由 蜀山渔樵 于 2013-7-15 08:29 发表
陈先生,您好!
怀着一份崇敬一份欣喜,好多天了,我一直在仔细研读您这个帖子。
称赞或者褒奖的话我就不说了,回帖里面已经太多太多。
从我15岁拥有第一把自己的吉他,到今天已经30年了。尽管弹的不怎么样,但 ...


谢谢蜀山渔樵先生!早晨起来看到您写的这么多文字,在现今浮世能这样静下心来认真组织文字去回一个帖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很是感激!

作为琴友,我们各自心底都怀着一份对吉他的深爱,正是这份情感使很多人多少年来都不愿放弃这件乐器,甚至很多爱好者从而走上吉他制作之路。

您所写的,我很认真读完,完全可以百分百理解,仅不过我们两人的认知或者说谈话的角度不同而已:

您所述的宝剑寓言含有一层道理,只不过不能成为立论根据,因为这个寓言是根据需要来阐述的,但是“假设非事实”。如果寓言改写成:镶满宝石的王宫贵族们的宝剑斩断了这把陋剑的话,那么似乎结论就得重新来写了,可能于是乎很多人就会认为那些宝剑之所以能够斩断陋剑,那是可能和镶满宝石无不关联,因此而威力无穷。那么大家会觉得这样的立论正确吗?显然不正确!

我想说的是:其实宝剑就其功能来说无所谓陋剑和镶满宝石之剑,因为剑的用途不是靠外观简陋和奢华来决定的,一把外观简陋的剑可以削铁如泥也可以是垃圾,同样一把镶满宝石的剑也可以无比锋利或是只是摆设而已,功能不取决于外观,外观也不能决定功能,也不能因为功能而否定外观。

再者,剑之功能是很单一的,需要锋利;而乐器或者说就具体到吉他来说,它的实际功能是用来演奏娱乐,体现它的音色等听觉艺术价值,它的功能却不是剑的功能那么单一的,所以从音色上去比较说前无古人的吉他不存在,好的吉他各有自己的很微妙的音色特点,没有绝对,正如托烈士琴和豪瑟琴还是罗曼尼洛斯琴亦或蒙代罗琴各有微妙的特点或气质,很难去评价乐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声音质量,很多音色比较是流于主观的,取决于使用者个人喜好。

至于说到细木工活儿,吉他的制作本身就是细木工活儿,而不仅仅是因为做了点雕刻或是镶嵌就变成了细木工活儿,比较下来只是一个程度的概念,五十步百步而已。我之所以来论坛发帖交流,就是作为爱好者对职业的提出了要求,很多精细木工活儿很多人还没有做到极致,或者说可见的制作工艺和技术还没有更上一个台阶,但是已经存在很多浮夸作风,吹牛夸大不可见的声音质量或是索性把吉他变成一件昂贵木材堆砌的乐器从而来提升价值,这样做很不好。现在很流行动不动就是巴玫琴,我所了解的可以用于吉他各个部件制作的原材料全世界多达一百六十多种木材,举个例子为什么很多制作者的视角着重在巴玫这种禁运材料上,那是因为除了音色之外还有更多的利益噱头。

本贴224楼“侧耳倾听”这位琴友向我提出转行造福琴友的要求,我回答是没有可能,我只有一双手,一辈子又能做多少把琴呢?通过自己身体力行去做琴造福不了琴友。从这个本质来说,如果一位制琴师一辈子能做八十把吉他或是做五十把吉他,又有什么区别呢?仍旧是五十步百步啊!再者说,我每制作一把琴消耗在雕刻或是镶嵌上的时间很有限,而大量的时间却是在音板的不同工序中的反反复复测试实验上,前面已经例举我完成的两块背板,细木工活儿前后两三个星期而已,但是琴真正制作完成我计划是在半年之后。

如果说时间节约下来,琴的产量肯定会比现在大得多。只有多做琴,才能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材料、结构、工艺对吉他音色音质的影响。我现在正是在花更多的时间研究材料、结构和工艺。但是琴做得好坏传统意义上取决于经验,似乎取决于产量,但是真的就是有了量之后能进步吗?如果这样理解“量变到质变”似乎就太肤浅了。法国制琴大师布歇一辈子就做了存世作品五十把吉他,我想现今很多制琴师还没有走完一辈子的历程,制作数量已经很可观了,例如国内某位制琴师每个月能做到四把吉他,布歇一辈子的作品量他只要一年就可以完成了,但是他成不了布歇!我的创作态度就是做一把就是一把,认真去做每一把琴,不盲目为了“量变到质变”而“量变”。

我的认知决定了我的制作爱好的模式或者说方法,因为我认为,一件乐器首先是一件产品,然后我们再谈合格产品,进而有可能再提升到艺术品高度。谈到艺术品的话,那么我想就可以赋予一件乐器作品不仅是听觉上还有视觉上的复合审美意义。这是认知程度的区别。我也可以完全改变自己的外观设计语汇,从而使一把琴简约到无法再简约的程度,这完全取决于自己创作的意图。换句话说也有制作工艺的辅助,复杂的雕刻镶嵌是不易模仿的,对工艺水准有要求。简约到极致也可以体现工艺水准,因为简单到差不多什么也没有的时候,仅有的一点点稍不留心就做不好,这也是对工艺水准的要求。我在本楼下方例举一个音孔孔花简约到只有黑色线条为止,这件作品出自于德国柏林一位女制琴师,就是这么简约简单,偏偏可能很多制琴师做不好的,这就是水准!当我们谈论到这里的时候,我想没有人再会认为浪费有限的生命时间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了。

使命和义务相比现今某些人眼中的利益加速度是很苍白的,我们很难叫这个庞大的利益机器减速,我所能做的就是多多帮助琴友就不错了。如果每一位制琴师都能有这样的想法,我想我来交流就有了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是抵挡不了某些人眼中的利益加速度转轮。我个人在德国乐器参赛与不参赛,拿不拿奖相比某些人眼中的利益更是无足轻重了,还是安分地追求自己的制作爱好吧。

您所说以您的认知没有错更没有语无伦次,对于您这么一段话一个字一个字通过键盘敲击出来,我只有感激!因为您很认真地和我交流,谢谢!以我的感觉可以朦胧知道您是谁,何不扔掉马甲呢?也祝您幸福快乐!
简约.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19: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原帖由 蜀山渔樵 于 2013-7-15 17:16 发表
陈先生,您好!
您肯定是把我当做另外一个人了。我是为了回复您的帖子才来这里注册的。没有别的马甲。
我弹琴到现在也依旧徘徊在初级阶段,做琴,想都未曾想过。
我看到了您有QQ,但是不好意思冒昧加您,真怕耽 ...


不好意思,我刚刚有又修改了一点内容,帖子又挪到后面了,抱歉,也祝您一切安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19: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原帖由 蜀山渔樵 于 2013-7-15 17:16 发表
陈先生,您好!
您肯定是把我当做另外一个人了。我是为了回复您的帖子才来这里注册的。没有别的马甲。
我弹琴到现在也依旧徘徊在初级阶段,做琴,想都未曾想过。
我看到了您有QQ,但是不好意思冒昧加您,真怕耽 ...


感谢“蜀山渔樵”先生的挚诚,谢谢您的期望和厚爱,我可能猜错是另一位朋友了,我会去查看QQ留言,希望吧,我也只能说希望,无法承诺,我想会有机会让您弹我的琴。再次谢谢您的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0: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同样我在倪本初先生的“吉他入门是的迷惑”一帖中读到了第8楼“神七出舱”先生的回帖内容:

原帖由 神七出舱 于 2013-7-14 01:57 发表
在学习音乐方面 有一幅好耳朵是至关重要的... 能听出音高 音程 和弦 旋律等等...比什么都重要。。可惜视唱练耳是大多数人的最薄弱项。。


“神七出舱”先生这样总结很正确!!!这是很多人的薄弱环节!或者说非科班生缺乏专业训练的薄弱环节!大家自我检测一下就知道了,立竿见影。

在吉他制作这一块领域也是如此,某些小木匠听说了某些方法后人云亦云吹牛为自己开始打扮“皇帝的新衣”,叩击音板耳朵听出音高、音程关系以此为依据来调整音板和音梁,真有这样的功力吗?标准的音高尚且还没有很好掌握,更不用说天然材料叩击后千变万化的非标准的音高了!罗曼尼罗斯说这句话我相信,人家做了一辈子琴了!豪瑟家族说这句话我也相信,人家做琴到今天第四代传人了。但是某些人这样吹牛可笑不可笑?!更有甚者,说是“悟性”,这不是自欺欺人吗?!人家欧洲人做琴多少代人了,某些人短短几年就来了“悟性”或是“开示”?!呵呵呵!不得而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1: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12356”先生的“关于音的分析”贴中谈到了我的一点关于音的小看法,实际上来讲不仅对于演奏者还有制作者都有思辨意义,演奏或制作的进步是需要思辨的,绝不是简单冠以“悟性”可以得来的:

即使是在吉他上奏出单一音,音色也会是非常复杂的。同一个音根据演奏技巧能够得到完全不同的音色特征,演奏者不仅可以通过演奏的动态来改变音量的大小,而且还能通过拨弦的方式控制音色以及选择不同的细微的激发点。此外,同一个音在不同乐器上所表现的也会不同,存在个体差异。

演奏者的听觉和情感对于他演奏的乐器的响应和反应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虽然可以通过某些基本对立的概念语言化来描述音色,例如“辉煌或平淡”、“硬或软”,但是面对众多乐器去比较的话,那么这些概念的程度就很难描述了,而恰恰是这些概念的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下次再有某些小木匠制琴说“悟性”,广大琴友们应该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因为琴友是购琴时的“上帝”,一切以自己的腰包能力和个人喜好去辨别,管他们吹得多神奇,哪怕他们说已经在“菩提树下”“顿悟”了!
发表于 2013-7-16 07: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常常想;一个连吉他都不会弹的人能否做出一把好的吉他~可是在国内偏偏有许多做吉它的的师傅自己对弹奏吉他一窍不通,哪怕是一首简单的小曲。那么他对吉他手感、音色、均衡性等等的认知是从哪里得来的?难道是在菩提树下顿悟的?
发表于 2013-7-16 11: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  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3-7-16 14: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漂亮!
发表于 2013-7-19 03: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魔鬼胡安 于 2013-7-11 07:22 发表
...
我斗胆问下陈老弟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其实我也一直在考虑而根本无法回答):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我们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有哪一样是摆脱宇宙逻辑规律束缚的?


冒然插一句: 唯有魔鬼胡安...
发表于 2013-7-19 07: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咪咪来顶你的贴。。琴做的真美。果然大师的后人都很厉害
发表于 2013-7-19 10: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7-19 19: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祝贺

陈先生,你好!你是中国人的骄傲,作为吉他制作人的我,很少上网,听朋友介绍今天上来看到你的作品和你对艺术的一些主见,令我钦佩。由衷的向你表示祝贺!希望今后可以和你有更多的交流,我的qq112868395
发表于 2013-7-20 10: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德国制作家好?

这个问题可能 太 SP 了,但是我一直想问, 可能也是多数爱好者想知道的问题,   我也不好意思问, 但一直纠结在心中,  不吐不快,  如果不好回答, 请假装没看到。                                                                                                                          我们对德国制作 家只是知道一点,    不知道那个制作 家水平最高,   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第二个问题能否回答,  您 最喜欢那个德国制作家的 吉他?
发表于 2013-7-20 22: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yleju 于 2013-7-20 10:30 发表
这个问题可能 太 SP 了,但是我一直想问, 可能也是多数爱好者想知道的问题,   我也不好意思问, 但一直纠结在心中,  不吐不快,  如果不好回答, 请假装没看到。                        
         ...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啊,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发表于 2013-7-20 22: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古典吉他的制作,一直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吉他的声音是跟制作有绝对关系的。而制作吉他跟制作家本人对声音的认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所谓的最好,只能是个人的取向了。不见得,你喜欢的我就喜欢。或者我喜欢的你就一定不喜欢。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02: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扬子江畔 于 2013-7-16 07:51 发表
俺常常想;一个连吉他都不会弹的人能否做出一把好的吉他~可是在国内偏偏有许多做吉它的的师傅自己对弹奏吉他一窍不通,哪怕是一首简单的小曲。那么他对吉他手感、音色、均衡性等等的认知是从哪里得来的?难道 ...




认识很重要,学习更重要,但是学习结合实践不是短时间就能奏效的。然而现在很多人不这么认为,最好一夜得道,加速度害了很多人,无可奈何,学习“顿悟”是最快的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02: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02: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02: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3-7-19 03:52 发表


冒然插一句: 唯有魔鬼胡安...


姜版很机智,居然把魔鬼胡安给找出来了! [em09]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02: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咪咪mimi 于 2013-7-19 07:03 发表
咪咪来顶你的贴。。琴做的真美。果然大师的后人都很厉害


谢谢咪咪!我是大司马后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02: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02: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oyulong 于 2013-7-19 19:16 发表
陈先生,你好!你是中国人的骄傲,作为吉他制作人的我,很少上网,听朋友介绍今天上来看到你的作品和你对艺术的一些主见,令我钦佩。由衷的向你表示祝贺!希望今后可以和你有更多的交流,我的qq112868395


谢谢郭先生注册七年来第一帖就来顶我!也谢谢你的褒奖!!你制琴名气很大!!!有机会一定多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02: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yleju 于 2013-7-20 10:30 发表
这个问题可能 太 SP 了,但是我一直想问, 可能也是多数爱好者想知道的问题,   我也不好意思问, 但一直纠结在心中,  不吐不快,  如果不好回答, 请假装没看到。                                                ...
原帖由 gdjt 于 2013-7-20 22:52 发表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啊,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原帖由 梅林 于 2013-7-20 22:52 发表
对于古典吉他的制作,一直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吉他的声音是跟制作有绝对关系的。而制作吉他跟制作家本人对声音的认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所谓的最好,只能是个人的取向了。不见得,你喜欢的我 ...


谢谢doyleju!!也谢谢gdjt朋友和梅林先生的回答!!
发表于 2013-7-22 06: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得真不错!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亲自弹一弹陈先生的佳作!也希望陈先生能把国外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多和国内的制作界朋友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14: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dll 于 2013-7-22 06:46 发表
做得真不错!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亲自弹一弹陈先生的佳作!也希望陈先生能把国外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多和国内的制作界朋友分享!


谢谢丁先生关注!你在国内手工琴制作业内很活跃!!2011年你在广州,我回国出差深圳,错过一个认识的机会!!!不过相信以后还有机会!!!!
发表于 2013-7-24 15: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陈延光 于 2013-7-24 14:16 发表


谢谢丁先生关注!你在国内手工琴制作业内很活跃!!2011年你在广州,我回国出差深圳,错过一个认识的机会!!!不过相信以后还有机会!!!!
是的。以后一定还有机会!早知道陈兄琴做这么好,我应该亲自过来深圳拜访您。当年口轮花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要和陈兄说声抱歉,和陈兄没有沟通好,望陈兄理解,下次见面我请陈兄吃饭以表歉意!回国后一定和我联系,很希望能够向陈兄请教弹一弹佳作。祝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7-25 19: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dll 于 2013-7-24 15:15 发表
是的。以后一定还有机会!早知道陈兄琴做这么好,我应该亲自过来深圳拜访您。当年口轮花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要和陈兄说声抱歉,和陈兄没有沟通好,望陈兄理解,下次见面我请陈兄吃饭以表歉意!回国后一定和我联系 ...


哦,没什么的,小事一桩!可能我当时过于认真了,别放在心上!有机会联系!也祝你好!
发表于 2013-7-26 08: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陈延光 于 2013-7-22 02:17 发表




认识很重要,学习更重要,但是学习结合实践不是短时间就能奏效的。然而现在很多人不这么认为,最好一夜得道,加速度害了很多人,无可奈何,学习“顿悟”是最快的方法!

说的好!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进步!
发表于 2013-7-27 06: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了不起啊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15: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扬子江畔 于 2013-7-26 08:34 发表
说的好!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16: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关于论坛广告贴中提到Cordoba品牌吉他,该品牌吉他是有质量体系和科学测评研究课题的,就我个人所学所知,给琴友们提供点信息,上图
测评.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19: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激光频扫、超声传感和机械施振,这样的研究手段想必不是一般厂家和木匠能够进行的,这就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是不争的差距!这可不是“顿悟”哦!!!贴上图算不上是软广告啦,也不是鼓吹Cordoba,如果是其他品牌被研究了我一样会贴出来。我个人在制作爱好的学习过程中从此研究课题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国外现代制琴称之为用“左脑”,相对来讲客观科学依据更多些,而不是“右脑”的主观感性认知,更不是所谓“悟性”!

我所关心和学习的就是现代制琴的研究方法和实践依据,而不是品牌,Cordoba仅是一个巧合,所以顺便提及。
发表于 2013-7-31 21: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有个深厚的博士学识基础做底子,又爱好做琴。三年磨一剑,利刃出鞘寒~~~
发表于 2013-8-1 07: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陈延光 于 2013-7-31 16:03 发表
刚刚关于论坛广告贴中提到Cordoba品牌吉他,该品牌吉他是有质量体系和科学测评研究课题的,就我个人所学所知,给琴友们提供点信息,上图 [/qu

这东西有意思,不知道他是如何工作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4: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_apple 于 2013-7-31 21:08 发表
陈老师有个深厚的博士学识基础做底子,又爱好做琴。三年磨一剑,利刃出鞘寒~~~


an_apple朋友,谢谢你!过奖了,我算不上老师,只是发烧友,只是博士生,算不上博士。唯一的可能就是对吉他制作爱好的一份热情和认真罢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扬子江畔 于 2013-8-1 07:18 发表
这东西有意思,不知道他是如何工作的~


这个研究课题是通过超声辐射力作为一种非接触性方式来激励检测乐器,并通过激光频扫对吉他进行全面的非接触式振动模态分析频率响应特征分析。国内前两年某些大学也已经有了相关乐器振动模态的研究,只不过使用的仪器不同,施力方式使用的接触式机械力冲击锤罢了。实验吉他受激励时,酮体内外的空气急速振动造成酮体内的空气交替疏密振动,当然这些疏密振动无不和制作吉他的材料形状、大小、基频、密度、厚度以及刚度或弹性亦或酮体内的空气容量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吉他的发音和音质有重要的作用。当然乐器的检测研究还有很多其他手段和方法,这只是一种方法。
发表于 2013-8-1 15: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上论坛了,营养贴,顶一下!希望有更多机会交流心得。
发表于 2013-8-1 22: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的不断进步需要想像力,甚至胡思乱想。吉他,包括其他所有共鸣乐器,能不能不用木材制作?

制作吉他的好木材,不过是木纤维细胞包裹无数微孔,这个木材干燥后形成的微孔,我的直觉是决定吉他音量和丰富泛音的主要因素,也是吉他迷人音色的来源。既然木材的弹性、共鸣难以准确把握,能不能用碳纤维板制作吉他,生产碳纤维板时,可用计算机设备或某种工艺控制微孔的大小、形状、数量等因素,确定不同音色需要的的纤维板,然后按客户喜好生产不同音色、音量的吉他。

这是我由碳纤鱼杆的惊人弹性联想到的,远超任何自然材料。或许,这还能突破吉他音量的瓶颈,改变吉他在乐器中的弱势地位。

先设论再求证,无理由无逻辑,纯属空想,仅供陈先生和制作者们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23: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艺 于 2013-8-1 15:04 发表
很久没上论坛了,营养贴,顶一下!希望有更多机会交流心得。


谢谢高先生,有机会多交流,我还想亲眼看看蒙代罗送你的那把制作用刀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03: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b1598 于 2013-8-1 22:23 发表
人类的不断进步需要想像力,甚至胡思乱想。吉他,包括其他所有共鸣乐器,能不能不用木材制作?
制作吉他的好木材,不过是木纤维细胞包裹无数微孔,这个木材干燥后形成的微孔,我的直觉是决定吉他音量和丰富泛音的主要因素,也是吉他迷人音色的来源。既然木材的弹性、共鸣难以准确把握,能不能用碳纤维板制作吉他,生产碳纤维板时,可用计算机设备或某种工艺控制微孔的大小、形状、数量等因素,确定不同音色需要的的纤维板,然后按客户喜好生产不同音色、音量的吉他。
这是我由碳纤鱼杆的惊人弹性联想到的,远超任何自然材料。或许,这还能突破吉他音量的瓶颈,改变吉他在乐器中的弱势地位。
先设论再求证,无理由无逻辑,纯属空想,仅供陈先生和制作者们参考。


碳纤材料取代传统音板做琴早已经有人在研究了,不仅有吉他还有小提琴,英国诺丁汉大学的高分子科学家在小提琴制造商和碳纤维专业生产商的协助下,2010年初成功研究制作了一款碳纤维小提琴。在德国有一位名叫托马斯 • 史德雷克的制琴师还有一位叫克里斯蒂安 • 格拉斯曼的先生也在这么干,大家可以看看碳纤琴什么样子,上图,第一图是德国格拉斯曼先生制作的碳纤吉他,第三图是黑鸟公司创始人兼设计师乔 • 鲁特瓦克在2009年底出的一款限量版法拉利品牌吉他,第四图被演奏的是德国制琴师史德雷克制作的吉他,第五图是碳纤小提琴,第六图是卡琳 • 爱娃逊演奏传统木背侧板和碳纤面板杂交的小提琴,此琴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复合材料研究小组科学家约翰 • 多米尼和彼得 • 克林贝克开发。
碳纤琴01.jpg
碳纤琴02.jpg
碳纤琴03.jpg
碳纤琴04.jpg
碳纤琴05.jpg
碳纤琴0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8-22 10:36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